阅读历史 |

第十七章:融合!铸就圣朝气运!【跪求鲜花打赏评价票!】(1 / 1)

加入书签

第十七章:融合!铸就圣朝气运!【跪求鲜花打赏评价票!】

楚风的眼神中流露出温暖的光芒,轻声询问:“悟空、嬴政,你二人不在闭关苦修,却突然造访,可是有何要事?”

孙悟空一脸淡然,而嬴政的心中却是波涛汹涌:“师父竟能洞察弟子所得,这份无微不至的关怀,弟子永生难忘!”

他深情款款地说:“师父,弟子此次前来,正是为了向您表达最深的感激。您所赐予的功法、神通与法宝,皆是弟子梦寐以求之物,弟子愿倾尽所有,以报师恩!”

孙悟空闻言,心中暗自赞叹:“这师弟,真是情真意切,言辞间流露出的情感,令人动容!”

于是,他也紧跟其后,诚恳地表示:“师父,俺老孙亦是如此,愿用一生一世,守护在师父身边!”

楚风闻言,心中满是疑惑:“我并未有何特别之举,怎能让你们如此感激涕零?”

他轻轻捋了捋胡须,笑道:“你二人有此心意,为师深感欣慰。但修行之路,还需你们自己步步为营,方能走得长远。”

嬴政话锋一转,道出了自己心中的疑惑与构想:“师父,弟子在功法楼中偶得一功法,心中生出一设想,渴望能得到师父的指点迷津。”

他满怀期待地请求:“恳请师父不吝赐教,为弟子指点迷津!”

楚风闻言,先是一愣,随即释然一笑:“哦?竟有此事?嬴政,你且细细道来,为师洗耳恭听。”

嬴政深吸一口气,缓缓吐露自己的宏大愿景:“弟子欲将自身承载的王朝气运,与人族之整体气运相融合,共同铸就那无上之圣朝气运,只是不知此路是否可行?”

楚风闻言,心中暗自松了一口气,原来是这般问题。

他微笑着给予鼓励:“嬴政,理论虽好,终需实践来检验。你有此壮志,何不放手一搏,亲自去尝试?为师在此,定会全力护你周全,即便失败,也是宝贵的历练与财富!”

在桃花源的神秘庇护之下,嬴政犹如君临天下的霸主,眸中闪烁着智慧的光芒!

他急于向楚风求教,只因心中那份对未知构想的忐忑,担忧在融合王朝与人族气运的征途上遭遇重重阻碍。

而今,楚风的鼎力支持如同坚不可摧的盾牌,让嬴政的信心如烈火般熊熊燃烧,他迫不及待地想要验证自己的猜想!

师傅的修为,早已凌驾于圣人之上,他的每一句话,在嬴政耳中都是无价的定心之语!

深信不疑的嬴政,当即盘膝而坐,全身心投入到圣级秘典《铸圣朝》的深邃修炼之中,仿佛整个世界都为之静止。

目睹这一切的孙悟空,心中对嬴政的果敢与决断力充满了钦佩。

他不禁暗自琢磨,为何自己未曾有过如此胆识去改造功法,探索未知的领域?

时光悄然流逝,随着嬴政修炼的不断深入,他那原本虚无缥缈、难以捉摸的王朝气运,竟逐渐凝聚成形,绽放出耀眼的光芒,如同星辰般璀璨夺目!

而人族气运,似乎也被这股强大的力量所吸引,展现出它非凡的英姿与气势。

“吼——”

一声震耳欲聋的嘶吼猛然间响彻云霄,那声音中蕴含着龙吟、虎啸、凤鸣、牛哞、马嘶等种种异兽之声,交织成一首震撼人心的交响乐,仿佛是人族气运在向世界宣告它的威严与力量。

这气运更是变幻莫测,时而化作金龙翱翔天际,时而变为火凤翩翩起舞,时而成为白虎咆哮山林,时而又是青牛悠然漫步,天马奔腾不息……

此刻,正是决定命运的关键时刻!

嬴政毅然决然地尝试将王朝气运与人族气运合二为一,然而两者之间的品阶差距犹如天堑,融合之路充满了未知与挑战。

更令人揪心的是,王朝气运竟有被更为强大的人族气运吞噬的危险,这一幕让嬴政的脸色瞬间变得苍白如纸!

“绝不能坐视不管!”

嬴政的心中充满了焦急与不安,他深知一旦王朝气运被吞噬,南瞻部洲的秦国将陷入万劫不复的境地,分崩离析只是时间问题。

在这千钧一发之际,嬴政急中生智,迅速从神兵阁中取出了那枚拥有镇压气运之力的圣皇玺。

他眼神坚定,毫不犹豫地将圣皇玺对准了人族气运,一股磅礴的力量瞬间爆发而出,将人族气运牢牢压制住,再也无法对王朝气运构成威胁!

然而,局势并未因此彻底稳定下来。

虽然两者不再相互吞噬,但融合的目标却仍然遥不可及,它们陷入了僵持不下的状态。嬴政心急如焚,汗水不断从额头滑落,浸湿了衣衫。

孙悟空见状,连忙向楚风投去求助的目光:“师傅啊!您看师弟他这样焦急万分的样子,真是让人心疼不已啊!”但楚风并未立即给出回应,他紧皱着眉头,陷入了深深的沉思之中。

就在众人焦急万分、一筹莫展之际,楚风的眼中突然闪过一道灵光,仿佛找到了破解难题的关键。

他缓缓开口:“嬴政啊!既然直接融合难以实现,那为何不尝试让两者共存呢?我们可以借鉴太极之道中的阴阳平衡之理,让王朝气运与人族气运既相互独立又相辅相成、和谐共生。这样一来,它们便能形成一幅轮回不息、生生不息的太极阴阳图!”

楚风的话语如同春风化雨般滋润了嬴政的心田,他恍然大悟般地点了点头。

随即调整了自己的策略与思路,不再强求融合而是引导两者并行不悖、相互缠绕旋转。在嬴政的精心操控下,两者渐渐形成了一幅壮观而神秘的太极阴阳鱼图案!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