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第四十章:大秦强盛,陛下万岁!【跪求鲜花打赏评价票】(1 / 1)

加入书签

第四十章:大秦强盛,陛下万岁!【跪求鲜花打赏评价票】

嬴政冷笑一声,手指轻点圣皇玺,只见其光芒万丈,化作一道金色闪电,划破长空,紧追逃遁的观音而去!

此刻,战场的紧张气氛达到了顶点,每一个细微的动作、每一声急促的呼喊都充满了强烈的戏剧性和情感的碰撞,让人仿佛置身于那波澜壮阔的战场之中,心潮澎湃,难以自抑!

哀哉!远方,观音的凄厉叫声再次划破长空,其下体已成废墟,惨不忍睹之景,令人心悸。

嬴政正欲痛下杀手,绝断后患,岂料观音身形鬼魅,瞬息间无影无踪,唯余音绕梁,令人怅然。

唉,可惜了,让那观音老匹夫溜走了!嬴政轻叹,将圣皇玺悠然收回识海,眼中闪过一丝遗憾之色。

观音虽逃脱升天,但其金身破碎,昔日辉煌不再,欲重振雄风,前路漫漫,荆棘丛生,代价难以估量!

此役之后,那些暗中窥探的宵小鼠辈,想必已心生寒意,收敛锋芒。嬴政心中暗想,目光锐利如鹰,扫视虚空,他刚才的雷霆一击,正是为了震慑宵小,以保后续之战,能无后顾之忧,直面天庭大军之压境。

念头一转,嬴政昂首望向天际,天庭大军压境之势,已如弦上之箭,随时可发!

下方,大秦圣朝的祭坛周围,百姓与官员亲眼见证嬴政以无上神威,将昔日高傲的观音击溃逃亡,无不热血沸腾,激动难抑!

大秦强盛,陛下万岁!

一声呐喊划破寂静,随后,这激昂的口号如同怒涛般汹涌,响彻天地,激荡人心。

大秦强盛,陛下万岁!

大秦无敌,陛下神武!

...

欢呼声此起彼伏,震耳欲聋,嬴政闻言,嘴角不自觉地上扬,心中豪情激荡——有此忠勇之民,一统万族之梦,何愁不成?

与此同时,虚空中的洪荒大能们,此刻皆是瞠目结舌,面面相觑。他们先前的论断,此刻看来,犹如笑柄,被现实击得粉碎。

谁敢说嬴政非观音敌手?站出来!看看这局势,分明是碾压之势!

嬴政所修功法,究竟源自何方神圣?既能迅速精进,又能跨界挑战,当真是不可思议!大能们议论纷纷,对嬴政的实力充满了好奇与敬畏。

莫非,嬴政背后真有道祖支撑?这等逆天之才,若非道祖亲自教导,何人能成就?更有甚者,开始揣测嬴政的师承,目光不约而同地落在祭坛上的无面雕像上,心中疑云密布。

而在秦国边境的另一端,隐匿的三皇五帝亦是震撼不已。轩辕兄,看来我们的援手已是多余。

伏羲苦笑,他们本欲在天庭大军之前出手相助,却未曾想嬴政竟有如此超凡实力,轻易将观音逼入绝境。

正是,嬴政的实力远超我等预料,真乃绝世奇才!轩辕黄帝感慨万千,心中既有庆幸也有期待,对于未来的局势,他们信心倍增,期待更多奇迹的降临。

随着天庭大军压境的紧张氛围日益浓厚,他们的身影也不得不浮出水面,直面这即将到来的风暴。

“我们暂且收敛锋芒,静候时机。”伏羲轻叹,眼中闪过一丝忧虑与无奈。

“灵山仅遣观音孤身赴战,反观天庭,却是精锐尽出,气势磅礴!”

“嬴政虽勇猛非凡,但独木难支,难挡天庭大军之威。”

“倘若天庭派遣金灵圣母、赵公明等强者联手,定能与嬴政缠斗不休,乃至将其制服。”

“我们必须时刻紧绷神经,一旦局势有变,便需果断出击!”伏羲此言,赢得了三皇五帝们的共鸣与认同。

毕竟,嬴政虽强,却也是孤身奋战。

试想,若天庭以智取胜,以众仙神为饵,牵制嬴政,再派天兵天将布下天罗地网,专攻其麾下重臣,以之为质,嬴政又将如何破局?

因此,三皇五帝对于嬴政即将迎战天庭的战局,并未过分乐观,反而暗中蓄势,准备在关键时刻伸出援手。

与此同时,灵山之巅,大雷音寺内,诸佛目睹观音惨败于嬴政之手,金身破碎,仓皇而逃,无不惊愕失色,面面相觑。

“观音大士竟也遭遇滑铁卢,这……难以置信!”

“难道是我老眼昏花?观音大士,堂堂准圣之尊,怎会败给一个后辈嬴政?!”

“诸位,勿再自欺欺人,观音大士确已落败,且败得极为凄惨!”

“观音之败,根源在于嬴政所修功法之强大,超乎想象。此等瑰宝,与我佛门无缘,但定要设法获取!”诸佛心中暗自盘算,贪婪之火悄然燃起。

他们暗自思量,嬴政仅凭后天人族之躯,修炼此功法便能如此惊世骇俗,若换作他们这些底蕴深厚的佛陀,又该是何等境界?

念及此处,大雷音寺内的诸佛不约而同地交换了一个意味深长的眼神,眼中闪烁着复杂的光芒。

紧接着,一位大罗金仙级别的佛陀挺身而出,对多宝如来沉声道:“佛祖,那嬴政竟敢藐视我佛门威严,不仅不遵圣谕前来灵山,反而重伤我佛门使者观音大士,此等恶行,天理难容!”

“此等邪魔外道,当由我佛门共诛之,以正天下视听!”

此言一出,大雷音寺内顿时沸腾起来,佛陀、罗汉、菩萨、比丘尼、使者等纷纷响应,誓要将嬴政擒拿归山,以儆效尤。

“诸位请稍安勿躁!”多宝如来威严地喝止了众人的喧嚣,大殿内逐渐恢复了平静。

他目光深邃,扫视着众僧,心中明镜高悬。

他深知,这些看似义愤填膺的僧人,实则各怀鬼胎,皆是为了嬴政的功法而来。

然而,嬴政的功法岂是轻易可得之物?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