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第65章 你怎么可以相信他的话(1 / 1)

加入书签

马皇后坐在马车里面,

回想着刚才看到玉佩的场景,

心中久久不能平复,

自己有点不敢确定事情,

得等着皇帝来调查此事,

看了一眼身边躺着熟睡的朱元璋,

老朱已经醉的不省人事,

怎么叫都醒不过来,

只能命人将其搬到马车上,

一行人慢悠悠的朝着皇宫赶去,

帝后二人返回皇宫后,

便命令丫鬟给朱元璋灌醒酒汤,

朱标此时急匆匆的赶了过来,

看到熟睡的父皇,

心中不禁有些紧张起来,

急忙开口询问道:

“母后,父皇这是怎么了?”

马皇后无奈的开口说道:

“你父皇喝醉了!”

额!

朱标心中有些无奈,

从记事以来,父亲从来就没有喝醉过。

即使是当年打败蒙元,

统一全国的时候,

父亲大摆宴宴,

也只是浅尝辄止,

从来没有如此表态,

心中不禁有些震惊,

急忙开口询问道:

“父亲怎么会喝醉了呢?”

马皇后也是无奈,

只能将事情诉说了一遍,

“你父亲在朱瑞那里有些高兴,

所以就喝的有点多!”

朱标听到这话,

不禁皱了皱眉头,

气不打一处来,

每一次碰到朱瑞就没有什么好下场,

一百两买菜刀,

五百两买钢管,

现在又将父皇灌醉了,

自己今日必须要找对方算账,

这种事情都可以砍头的了,

说完便怒气冲冲的说道:

“儿臣现在就找对方算账去!”

马皇后见儿子冲动的要离开,

担心对方会出事情,

尤其是冲动之下会对朱瑞做出不好的事情,

急忙拦住对方,安抚道:

“站住,这是你父亲自己喝醉的,

同朱瑞没有任何的关系!”

朱标听到这话不禁愣了一下,

疑惑地看着母亲,

不敢相信自己听到的内容,

父亲平时行事一直非常稳重,

不曾做出任何冲动的事情,

今天这是怎么了?

急忙开口询问道:

“母后,父皇到底为何会如此?”

马皇后其实也不太清楚,

一切都只能等到老朱醒过来再说,

“你父皇已经喝了醒酒汤,

估计再有半个时辰就能醒过来了!”

朱标也没有办法,

只能耐心的等候,

半个时辰很快就过去了,

朱元璋挣扎的睁开了眼睛,

看到熟悉的帷幔,

便知道自己被带回来皇宫,

脑袋还是疼痛,

真是喝酒误事,

挣扎的坐起来,

看到坐在床边的马皇后和太子,

轻声说道:

“水!”

马皇后见皇帝醒过来,

急忙吩咐宫女倒水。

片刻之后,茶水便端了上来,

朱元璋端起茶杯,猛灌了一口水,

长舒了一口气,好奇的开口询问道:

“几时了?”

马皇后急忙开口说道:

“亥时了!”

嘶!

朱元璋没想到已经这么晚了,

心中震惊不已,

朱瑞的酒后劲真大,

竟然一直睡到现在,

主要是自己实在是太高兴了,

所以有些忘乎所以了,

以后绝对不能出现这样的情况了,

好奇的开口询问道:

“咱怎么回来的?”

马皇后听到皇帝询问,

直接白了对方一眼,

不满的说道:

“你还好意思说呢?遇到什么开心的事情了?

喝了这么多酒?都已经不省人事了?”

朱元璋恍惚了片刻,

这才想起了自己是怎么一回事,

急忙开口吩咐道:

“毛骧呢?让他来见咱!”

片刻过后,毛骧便马不停蹄的赶过来,

心中不禁有些忐忑,

自己可是太清楚皇帝的情况了,

这么晚了肯定没有什么好事,

下午是皇帝自己喝醉酒的,

跟锦衣卫可是一点关系都没有,

皇帝怪罪的话,可千万不要找自己,

来到皇帝寝宫,纳头便拜,

“属下拜见陛下!”

朱元璋看着毛骧,立刻吩咐道:

“现在立刻马上,派人前往爪哇岛,

寻找一种亩产超过十万石的粮食,

佛郎机人应该是种植在地里,

无论牺牲多少人力物力,

务必将此粮食带回来!”

毛骧听到陛下的话,

心里咯噔一下,

难得是自己做错了什么事情,

陛下故意找个理由将自己发配到爪哇国吗?

否则这个世界上怎么会有亩产超过十万石的粮食呢?

不用想都知道皇帝肯定是想要流放自己,

心中不禁开始慌张起来,

其他人流放都是在大明境内,

顶多就是偏远的边境地区,

怎么遇到自己就直接流放到爪哇岛呢?

马皇后听到皇帝的吩咐,

心中有些震惊,

这个世界上怎么会有亩产超过十万石的粮食呢?

难得是想要流放毛骧吗?

就算是想要流放,直接一点不行吗?

为什么非得找这么一个不靠谱的理由呢?

好奇的开口询问道:

“重八,你是不是被骗了?

这个世界上怎么会有亩产超过十石的粮食?”

朱标此时已经听明白了,

这么能吹牛的事情,

也就只有朱瑞能够做的出来,

冷哼了一声,

心中充满了不屑,

直接开口询问道:

“父皇,是不是又是那个朱瑞跟你说的这些事情?

您千万不要听对方信口雌黄,

占城稻已经非常厉害了,

亩产量只有五石,

难得朱瑞口中所说的作物,

比占城稻还厉害吗?”

朱元璋听到朱标的话,

不禁皱了皱眉头,

沉吟半晌,疑惑地问道:

“太子好像对朱瑞颇有微词!”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