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第十五章 底蕴(1 / 1)

加入书签

“召治粟内史。”

赢君度随口吩咐着。

系统任务不急,他要先摸一摸大秦的更具体的情况。

“是,陛下。”

治粟内史负责财政仓储等事。

按赢君度的打算,也是要改为财政部。

另外分出大秦国储粮仓,还有运输总署等部门。

按秦制那种笼统的权力分割,肯定是不能适应工业化之后越来越细分的世界。

“臣陈光甫拜见皇帝陛下。”

治粟内史陈光甫也是很快赶了过来。

赢君度不是在内廷温室殿,而是在外朝的退思殿。

这是一处小型殿阁,距离内廷也近。

召见大臣,或是小型会议很适合。

不可能在宣政殿那样的大殿进行,那里太大了。

“陈卿免礼。”

赢君度的作风很直截了当,待陈光甫坐稳了就问道:“陈卿,我大秦的家底,你给朕好好说一说!”

其实要是打开系统,也就一目了然。

赢君度是要看一下陈光甫的本事,是不是合格的财政部长人选。

“是!”

陈光甫略一思索,就是朗声道:“我大秦国土疆域,人口,这些陛下想必不需臣饶舌。臣还是说一说关系到矿产和田亩,工商税收等方面。矿产上,现探明的油矿有三座,产量很低,但据米国的专家探明,储量还是相当可观,如果大规模开采,每天可采二十万桶以上!千倍于现在的产量!但,前期投入需要千万美元,我们大秦实在拿不出这笔钱来。而且,此前的胡丞相说,钱多事非多,多一事,不如少一事,所以探矿采矿之事,就此中断。”

赢君度微微点头。

要不是胡远保守成这样,自己也未必一定要铲除此人。

大秦现在这疆域并不大,但南北长一六千百公里,探明的石油和天然气储量极大,后世一天可采超过三十五万桶。

在整个远东区域,油气储量排第三,出口量也是极高。

“大秦的煤矿主要是在北方诸郡,探明的储量也是极高,而且据国外的专家断言,都是高品质的无烟煤,且多半是露天的易采煤矿,也是丞相说,开采的太多,并无意义,所以一直也没有扩大产量。”

“铁矿储量,还有钛矿,铜矿,都是极多,铝也多,反而是金,银,我大秦的储量不多。”

赢君度面露满意之色。

眼前这个陈光甫娓娓道来,数值详细。

为财政部长,或是工业部长,矿业部长,都可以。

更满意的,还是现在手中握有的资源。

大秦所在之所,煤的储量有60亿吨,铁矿是近20亿吨,特别是煤多半是无烟煤,加上大量的油气资源。却几乎没有得到很好的利用。

二战之时,煤,石油,橡胶,铁,铝,这几样资源变得极为重要。

倭国攻打南洋,主要就是需要石油和橡胶,也需要铁矿。

相比大秦,倭国才是真正的资源匮乏的小国,虽然两国现在领土面积差不多。

但倭国,几乎没有什么象样的矿产资源。

唯一的石见银山是大型银矿,但早就被开采干净了。

二战时,倭国的钢产量虽然有七百多万吨,比罗马国还强,但本国几乎不产铁,二战前期,倭国甚至要从米国进口大量的废弃钢铁,然后重新熔炼为钢,以此制造军舰和各种武器。

当米国断绝其石油,橡胶,不卖废铁之后,倭国的战争潜力就完了。

等于被掐死了脖子。

只能开战了。

大秦的铁,煤,石油,还有铝,这几样极为重要的战略资源储量相当丰富。

缺的是金,锡,铜等金属。

这些,在拿下暹罗,还有寮国,掸国后能解决。

那几个国家,除了有翡翠,玉石外,就是有金,银,锡,钾盐,镍等各类金属。

加上系统奖励。

投入资金的话,半年内,大秦的各种矿产就能大幅度利用起来。

“除了小规模的工商企业,海产品收益外,我大秦最重要的产业资源还是土地,两条大河所在的平原区域都种植稻米,一年能产超过两千万吨,出口四百到五百万吨,我大秦的美元储备,主要就是来自粮食出口了。”

“这是百姓土里刨食辛苦而得,我们一定要用好。”

“陛下所言极是。”

一直到后世的平行时空,大秦所在的这片地方,粮食出口还是创汇的大头。

因为气候和两大平原区域肥沃的土地,大秦这里是种植稻米为主,一年产量最高近五千万吨,出品最高六百万吨,稻米质量好,产量高,一年两季甚至三季稻很正常。

占城稻也是相当出名,是大秦的主打产品。

这个时代,饥饿是主流,或者说是相当正常的事。

稻米不愁卖。

也是大秦财政收入的主要来源。

这个局面,肯定要改。

“朝廷现在的储备金,如果按陛下所说的与美元一比一的秦元,就是一千一百万元左右,除了一些矿石,粮食,布匹,玉石,金银之类,大致的家底就是这些。”

陈光甫免冠躬身道:“臣治理财赋无能,请陛下治罪。”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