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十一章 得民心者,得天下!(新书求收藏)(1 / 1)
【1592年,宁夏副总兵与蒙古河套部落勾结叛乱,名将李如松率军攻破宁夏城,平定了叛乱。】
【同年,东瀛集结15万大军,发动了对高丽的战争,朝廷再次派李如松支援高丽最终,明军联合高丽军队,在长达七年的战争中战胜东瀛。】
【1596年,播州土司杨应龙起兵叛乱,朝廷出兵24万,历时百余年,耗银二百万两,最终平定杨氏叛乱。】
【三大战,几乎耗尽了明朝最后的军力和财力,削弱了东北的防御力量,导致女真族一步步崛起,因此有明实亡于万历的说法。】
【1616年,努尔哈赤统一女真各部后建立了后金政权,成为明朝的心腹大患。】
【1619年,萨尔浒大战爆发,明军集结20万大军,兵分三路向辽东发起进攻,最终三路大军全军覆没。】
【为了应付连年的战争,朱翊钧连续三次加收全国田赋,激起了百姓的不满,纷纷投入起义的洪流当中。】
【1620年,明神宗朱翊钧长期酒色无节制,加上辽东惨败,最终病逝于弘德殿,在位48年!】
-万历最大的错误就是推翻了张居正的改革,最终导致明朝穷死。
-万历应该学秦惠文王,惠文王一边车裂商鞅,一边全盘接收他的变法。
-东林党也有补课推卸的责任!朝堂上勾心斗角,背地里扣押赋税,导致朝廷收支失衡。
-万历三大征耗尽了国库,真正的心腹大患努尔哈赤反而没人去管,一步步要了大明的命!
-会搞经济的人都被弄死了,有钱的话战无不胜!
-他爹是明朝最后的光了。
-万历最奇葩,朝廷打仗没钱,大臣让他出钱,他说朝廷打仗干嘛让他出钱?
-明朝是华国历史上最遗憾的王朝,明君都活得不长,一个个普通人做皇帝活得最长久。
-万历之所以想鞭尸张居正,小时候被管的太严,有了逆反心理。
.
朱元璋哀叹一声。
自万历之后,大明真就无力回天了。
朱翊钧在位期间,所有事情都是环环相扣的。
因为皇帝怠政,朝堂便乌烟瘴气,贪官横行。
持有兵权的人就会静极思动,发动叛乱。
朝廷打仗没钱,又要加重赋税。
赋税多了,老百姓日子不好过,肯定会起义造反。
二百多年的循环往复。
又回到了元庭末年的时候。
只是元庭换成了大明,蛮夷换成了汉人。
“唉,这一切都是定数,难道真的没有长治久安的朝代吗?”
朱标嗫嚅了几句,最终张口说道:“父皇,也许取消帝制的后世,能够真正的长治久安。”
“对呀!朕怎么没反应过来!”
....
大明时空,永乐年间。
朱棣拍案而起。
“目光短浅的兔崽子!何为朱明王朝?我朱家的天下才被称为朱明王朝!国家有难,皇帝开内库岂不是很正常的事情?他留着银两要跟自己埋在一起吗?”
朱棣最不能理解朱翊钧的所为。
有了战争,更能享受长时间的和平。
内外安定,经济才会繁荣,大明国祚才会绵延。
这个短视的皇帝,竟然在位48年!
不该死的早死,该死的却不死!
大明有此劫难,当真是冤!
什么狗屁的万历中兴,跟他有一文钱关系吗?
.....
大清时空,雍正年间。
雍正皇帝很希望能够将国家治理好,这也是他没日没夜工作的原因。
大清历代帝王中,他也算是比较清醒的一个。
胡运不过百年,元庭的教训让他深刻的明白了一个道理。
满人治理天下,要比汉人用心数倍,才能得到民心。
得民心者,得天下!
前明的事迹他知道的一清二楚,并没有多过评价。
只是“隆庆开关”让他陷入了沉思。
结合大清灭亡的原因,雍正总结出了经验教训。
“老十三,你说皇阿玛闭关真的是正确的吗?”
允祥不知道皇帝问这句话的真实含义。
他开口答道:“皇上,我大清乃天朝上国,不稀罕西洋玩意。雅克萨和台岛之战,更能说明大清强盛至极!”
允祥的话在这个时代很容易理解,清朝那么强了,无需跟西洋人打交道。就算是做贸易也是我们吃亏。
大清什么都有,不稀罕从西洋进口,但西洋却是缺不了我大清国的茶叶丝绸。
当年康熙的想法也是同样,核心是限制对外贸易,从本质上来说,只是一种贸易保护罢了!
“可是,我大清传至后辈,便会被西洋的坚船利炮打开国门,导致西洋军队在我大清烧杀抢掠,甚至烧了朕的圆明园?”
“这....后世之事,臣弟也不知!”
“老十三,你说朕放开贸易,打开国门,会有怎样的后果?”
允祥连忙说道:“皇上三思!八....呃,阿其那塞思黑刚刚倒台,朝局尚不稳定,若皇上此时放开贸易,改变世祖爷“片板不可下海”的命令,面对的压力太大了!”
雍正点了点头。
“你说的有道理,可是朕只有十几年的时间,若朕不下这个决定,弘历恐怕更难了!”
“皇上,若您这想开放贸易,莫不如等个几年,朝局稳定一些,先对的压力也会相应的小一些。”
“也好!朕想明白了,我大清如今强盛,不代表一直强盛!朝代更迭乃历史所趋,朕不想成为罪人,更不想大清成为罪人!”
“皇上一心为民着想,臣弟佩服至极!”
雍正叹了口气,“也许朕放开贸易,会成为众矢之的,臣子们不会理解朕的苦衷!但西洋能够在若干年击败大清,必然有其过人之处!大清何不将此法学来,以夷法制夷,不让后世百姓遭受那么多的磨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