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第167章 史可法其实很好对付(1 / 1)

加入书签

这个不解之仇的发起者是高杰。

说起来还是与李自成攻陷北京,皇帝驾崩有关。随着李自成在北京称帝,他自然而然的开始扩展自己的占领区域,北京附近省份和州府的一些官员、将领由于力量有限,不是纷纷撤离,就是去投降了李自成。

山东登莱总兵黄蜚和黄得功同姓,两人关系不错,素以兄弟相称。在这个混乱的阶段,黄蜚没有投降李自成,而是决定撤到江南再图大业。朝廷也得到了黄蜚就要到来的消息,并准备给他任命。

得知黄蜚要来江南,黄得功便率三百名骑兵从仪征到高邮去迎接他。高杰同样是和黄蜚一样逃到了江南,就是逃的较快和较早而已。高杰的副将胡茂知道了黄得功去迎接黄蜚这个消息,于是他用快马把这个消息报告给了高杰。黄得功和高杰一直关系紧张,而高杰一直也有些忌怕黄得功,抓住这个机会,高杰便偷偷率领精兵埋伏在了半路。

一场截杀不可避免的发生了,在这场冲突中,勇猛的黄得功险些丧命,部下三百骑兵无一生还。而从仪真来的兵将也遭到高杰部的攻击,死伤过半。

这就是不解之仇的来源,而真正原因,其实...不仅仅是一次截杀这么简单。

史可法安排黄得功驻守仪征本来就有牵制高杰部的意思,这种不信任是高杰想要杀掉黄得功的原因之一。以往的小小摩擦也不会导致如此的内讧,而最重要的原因还是因为弘光朝的一项特殊政令。

这还要追溯到弘光朝刚刚建立起来的时候,朱由菘刚刚在南京登基,为了让四镇更好的听从指挥,服从命令,经过皇帝和首辅马士英的首肯,也为了报答四镇的拥立之功,朝廷对这最大的四镇给予了一些特殊照顾。

四镇都拥有独立的财权和军权,各镇有权自行在辖地征税,所得收入不必上缴南京,还有权开荒、采矿和征收商税权。各镇若能从贼寇手中收复失地,则亦划归该镇管辖,并享有同样的财政、军事特权。并许诺,一旦天下重新统一,四镇统帅将皆进爵为公,并子孙世袭。

这本来为了加强对军队的控制,可惜,适得其反。拥有了独立的军权和财权,四镇将领实际上成为了割据势力。不受节制,飞扬跋扈,聚敛钱财遂成为常态。

以往的一些摩擦为什么会变得如此赤裸裸?

高杰想要杀掉黄得功的最主要目的自然为了地盘和利益,因为扬州。

四镇在出产和收入上并不均衡,这加剧了将领之间的地方性对抗,四镇之间因而矛盾重重,勇于私斗,怯于公战。由于横行压榨地方,百姓们也普遍鄙视这些军队。而作为一直在江南作战的军队,黄得功的部队军纪很严,这让他极其鄙视其他的部队,认为高杰等人是吃皇粮的土匪。

扬州有多么富庶不必细说,高杰想要进入扬州而不得入,但他害怕黄得功进入扬州,因为他看到了史可法和朝廷对黄得功的信任。高杰怀疑朝廷劝他撤离扬州是为了将此城交给黄得功,为了阻止黄得功向扬州推进,这次事件不可避免的发生了。

而这件事也让周虎臣反应过来,杨振熙、马鸣騄、汤来贺三人为什么如此痛快的答应自己进入扬州。至于那个千金一诺简直就是自己放弃了一座金山,这让知道了真相的周虎臣后悔的脑门发青。

本来以为自己很聪明,结果却是被人摆了一道,周虎臣很不爽。

虽然黄得功和高杰之间的事情已经被史可法千方百计的压了下去,赔偿了黄得功(形式上是由高杰偿付,实际上是史可法拿出来。),表面上暂归于好。可是,高杰军队的家属和一些士兵留在距离扬州咫尺的瓜洲,这周虎臣怎么会同意。现在的扬州是自己的地盘,岂容高杰染指。

滚蛋已经很便宜,周虎臣不杀人已经算是够大方了。

杨成即恨得咬牙切齿,可惜,他没有胆量和周虎臣的军队一较高下。无数的家眷需要照顾,再加上黄得功在一旁虎视眈眈,杨成即很痛快的收拾起了东西。

当然,杨成即认为自己这不叫滚蛋,应该叫做移师。

无论是移师还是叫什么都无关紧要,周虎臣只需要杨成即滚蛋就可以了。

杨成即痛痛快快的走了,可周虎臣的麻烦也来了。

扬州城内。

大明弘光朝礼部尚书兼东阁大学士,挂兵部尚书衔督军江北的史可法正在和蔡懋德理论。

周遇吉坐在一旁,除了刚见面时和身材矮小的史可法寒暄两句,他一直如同雕塑般坐在那里就没有插言。这个客厅中现在就三个人,扬州的官员回避了,而蔡懋德的手下认为自己没有说话的权利,众人寒暄几句也逃了。

史可法一直在江南任职,他和江南人蔡懋德很熟,而且两人关系还不错。

黑瘦的脸满很是严肃,周遇吉的军队擅自占领扬州让史可法很愤怒,他吹胡子瞪眼,毫不留情面的和蔡懋德正在讲着大道理。而蔡懋德一直在赔笑,笑的让史可法无可奈何。作为老友,翻脸是不可能,何况,这支军队很强,战绩摆在那,可以说是整个江南最强大的军队。

史可法欢迎这支军队,但他不欢迎这支军队进入扬州,所以,他要讲道理,各种道理。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