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一章 启禀陛下,此为一条鞭法!【求收藏!求鲜花!求评价票!】(1 / 1)
当朱厚熜问出这句话之后,杨一清的脑子嗡嗡作响,完全不知如何回答。
虽然大明的商业十分发达,经济条件也十分的好,但是大明的税收却十分的低,低的可怜。
这从太祖定下薄税负的组训时,就一直延续到了今天。
这是谁也无法更改的事实,难道陛下因为国库无银,有了加税的念头?!
想到这里,杨一清和谢迁两人都是一身冷汗。
两人再也顾不上许多,直言劝谏道:“陛下,薄税养民是太祖皇帝定下的组训啊!万万不可增税啊!”
“是啊陛下!大明的百姓十分辛苦,一年到头勤劳无比,没有一天歇息。”
“但一年的收成交完税之后,剩下的粮食便只能勉强度日了。要上再遇上点天灾人祸,农民都要逃难乞讨了。”
谢迁也赶忙站了出来,劝谏道。
朱厚熜冷漠地说道:“谁说朕要增税了?”
杨一清愣住了,问道:“难陛下您的意思是?”
朱厚熜没有回话,拿出一封西厂的密信,仍到了杨一清的面前,说道:“给朕念!”
这封密信是西厂厂督雨化田手写的密信,由西厂的大搭档马进良亲自送到了朱厚熜的手上。
朱厚熜在命令雨化田去新都和分宜抄家的时候,就叮嘱其记录下各地的田产和税收情况。
朱厚熜很清楚,大明国库无银,贪官污吏们大肆贪墨只是一方面,另一方面则是因为大明的税收不就不高。
至于为什么不高,全拜明朝既不合理的税收政策所赐。
第一,明朝不收商业税,只收农业税!
第二,明朝拥有举人以上功名的人,免税!
正是因为这两个原因,导致明初的沈万三,还有现在的万三千等商贾之流,靠做生意累积了万贯家财,而且还一份税款不交!
并且,因为拥有举人以上功名的人不同交税,所以很多地主和个体小农户,都把自己的土地挂靠在有举人功名的人名下,借此来逃避税收!
这两个做法,让大量的税银收不上来,以至于堂堂大明王朝一年的税收仅仅只有五百一十万石粮食!
杨一清拿到密信后,疑惑地将其展开,念道:
“新都郡,刘二娃,七丁,三亩田,亩产三石,税收三石。”
“新都郡,李胖娃,四丁,两亩田,亩产四石,税收两石。”
“新都郡,陈一毛,五丁,七亩田,亩产三石,税收七石。”
“新都郡,杨廷平,四百五十二丁,一千三百六十二亩田,亩产五石,免税!”
当杨一清念道这里的时候,终于发现了哪里有些不对。
以前被他刻意忽略的事情,赤裸裸地出现在了他的面前。
特别是当这些免税的大户和其他小户,一起出现在同一封密信上面的时候,他们才发现这中间的对比有多惊人。
“陛下……”
杨一清口干舌燥,刚想发言解释,却被朱厚熜无情地打断。
“杨一清!给朕继续念!”
杨一清浑身一抖,只好继续念下去。
“分宜郡,赵新明,两丁,三亩田,亩产两石,税收三石。”
“分宜郡,于德泽,四丁,十亩田,亩产三石,税收十石。”
“分宜郡,范高飞,六丁,七亩田,亩产四石,税收七石。”
“分宜郡,严岳,一千三百七十二丁,一万七千四百三十九亩田,亩产四石,免税!”
杨一清念完最后一句后,长舒了一口胸中的郁气。
这上面的数字,触目惊心。
穷者一年到头不过十几石粮食,却要上缴一半给官府。
而向杨廷和的弟弟杨廷平,严嵩的弟弟严岳等人,因为有举人地功名在身,坐拥有几千上万亩的土地,年收入几万几十万石粮食,却一分都不用交税……
难怪陛下今天会如此生气,这些流失的可都是大明的银子啊!
“怎么样,说说你们的感想吧。”
朱厚熜喝了一口茶,面无表情地看向自己面前的六位阁老。
杨一清背后冷汗涔涔,他今天官府的后背,已经说不清到底干了几回,又湿了几回了。
杨一清满脸苦涩,因为他家里也有几百亩田,而且还不用上税。
其他的几位阁老,比如谢迁,徐阶两人,家里的情况也大抵如此。
这让他们处理,不就是在割他们的肉吗?
而且不光是在割他的肉,也是在割全天下所有官员的肉。
大明那个官员家里没有几十几百亩田,这要是动了他们的利益,那就是和天下的官员做对啊!
他杨一清可以不要家里的几百亩田的收成,但其他官员肯吗?
杨一清骑虎难下,正在这时,一直安静的张居正突然上前一步,站到了朱厚熜的面前。
“陛下,臣有一个方法,可提高大明税收数倍!”
“哦?张爱卿请讲,是个什么方法?”
朱厚熜眼里闪过一丝笑意。
“启禀陛下,此为一条鞭法!”
张居正站在朱厚熜面前,朗声说道!
………………
………………
………………
彦祖德华朝伟们,新书起航需要大家的爱护!
求鲜花!求评价票!求评论!求一切支持!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