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一章 急躁的崇祯 (加更,求票)(1 / 1)
在一票东林大佬的请求下,崇祯没能打死大骂他的吏科给事中李觉斯,只是罚俸一年。
如果真的庭丈五十,一般人人早死了。毕竟人家是言官之首,背靠东林党,关系硬得很,还有内阁保他。
崇祯要是把他打死了,估计明天百官就得罢朝。
封建国家,往往就是皇权和相权的争斗与妥协。
虽然明朝废除了丞相,但有内阁。
要是内阁不同意,圣旨是出不了京城的。
你还别不信,明朝有个非常出名的内阁首辅,叫张居正。
万历年间权倾朝野,皇帝都得听他的,可以说是古代相权人物的极致代表,直追吕不韦,霍光这样的绝世人物。
并且,据野史传闻,万历老妈李太后和张居正可能有一腿。
野史嘛,仁者见仁智者见智喽!
古代厉害的相权人物,可是废过皇帝的,比如伊尹。
他是商朝开国元勋,从小被有莘国庖人,也就是厨师收养,但喜尧舜之道,因此他既懂烹调技术,又懂治国之道。
后经过商汤三聘之后成为其右相,并辅佐商汤打败了夏桀。
商朝建立后伊尹担任尹,相当于后世的丞相,负责处理日常政务。
由于商汤的长子太丁死于商汤之前,所以商汤死后,按照兄终弟及的制度先后以太丁的弟弟外丙、仲壬继任商王。
但两人即位后不久就去世,最终伊尹只好立太丁的长子太甲为王,可太甲不修德政、昏聩暴虐,在伊尹多次劝谏后非但不听,反而变本加厉。
于是伊尹将其放逐于桐宫反省,时间长达三年,在这三年中伊尹摄政当国,成为实际上的商朝统治者。
所幸三年后太甲悔过自新,于是伊尹将其迎出,恢复了他的王位。
二度即位的太甲一反往年常态,勤修德政、以身作则,最终诸侯宾服、百姓安宁,伊尹特做《太甲训》三篇以褒奖太甲。
有人怀疑老子《道德经》中“日落时,大伯若烹小鲜,以道莅天下其鬼不神非其鬼不神。”
即治大国若烹小鲜的出处,就是影射的伊尹。
当然还有两个人也比较出名,霍光和董卓。
两人都是汉朝的臣子,都废了皇帝,另立新帝。但一个人名垂青史,一个人遗臭万年。
如此看来,商税是收不了了。
“商税的事情,日后再议,诸位爱卿平身吧。”看着下跪的滚滚诸公,崇祯真的很心累。
[日后再议,呵呵,怕得等到李自成打进京城吧。便宜岳父啊,不动刀子,怎么可能让这群吃人不吐骨头的文官牺牲自己的利益,来保障大明的延续。]
从崇祯提出要收商税,周显就知道会是这个结果,除非坐在皇位上的是朱元璋或者朱棣。
崇祯他没有这样的魄力,也没有这样的能力,没有军权的皇帝是软弱的,有时候只会一味妥协。
妥协这样的事情有一就有二,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协。
“谢陛下,陛下圣明!”
“陛下真是千古圣君!”
百官纷纷起身,歌功颂德,因为他们的利益保住了。
[我去,不要脸,一个比一个会拍马屁,千古圣君,这话你们自己信吗?]
周显有些无语,前一秒还大骂昏君,群起激愤,下一秒就各种吹捧。这说瞎话,变脸的能力,不愧能坐到这么高的位置。
崇祯听见周显的心声,怒气冲天,但为帝十几年的经验让他把这气压了下去。
“既然商税不可取,土地改革怎么样?”崇祯不信邪,继续甩出第二个他以为的杀手锏。
“敢问陛下何为土地改革?”周延儒有些疑惑的问道。
“所有人都的纳税。”
“什么?”崇祯的话雷霆万钧,掀起轩然大波。
[我去,土地改革,便宜岳父真敢说。土地国有化,任何人都得纳税。这要成功了,大明就是向现代化迈进了,不是杀得人头滚滚,就是他下台,以为改革这么容易,自古改革从来就是伴随着鲜血的。
手里没有军队,就想土地改革,还想收所有人的税,怕是有得多一个落水而亡的皇帝,看来去江南的事情得提前了,崇祯怕是要疯了。]
周显心中也是非常吃惊,也佩服崇祯的勇气。
他们敢,朕是皇帝,听见周显的心里话,崇祯有点害怕了,他也觉得自己太急躁了,应该缓缓图之的。
可是,不急躁,他就不是崇祯了。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