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第七六八章文化差异(1 / 1)

加入书签

人大会议结束的这天,刚好是周末,杨晓丽早跟李向东说好了,叫李向东去江边市,明天一起去省城喝早茶逛街。因此,会议一结束,李向东就叫司机把他送过去。

坐在车上,李向东的心情很平静,因为这个结果早在预料之中。他便对自己说,总算告一个段落了,总算把市县的班子理顺了。于是,就合上眼睛,回想了一轮自己回市县这段日子的经过。他发现,这半年多的时间,虽然遇到了许多事,解决了许多问题,其实,主要就只是围绕一个中心,或者说,他只干了一件大事。

——怎么管好人!

接下来,他必须干点实事了,干一些老百姓看得见摸得着的实事。按照李向东的惯性思维,也可以说,最熟悉最能见成效的作法,那就是大搞城市建设,改造旧城区,美化新城区。

这项工作,隔个三几年,搞一下,总会收到明显的效果,总会博得群众一片叫好声。然而,这次,李向东不想在这方面下手,或许干得多了,自己觉得这项工作有点唬弄老百姓的意思,有点急功近利嫌疑。

他想,要干就干一件真正让老百姓得益的事,干一件他李向东这个市委书记干的事。

面上的工作要做好,是必须的,人家大搞招商引资,你不能不搞,人家抓党建建设,你不能不抓,人家抓农业,搞水利,抓教育、文化、卫生、计划生育,你也一个不能漏,但是,你不能没有自己的发展思路。

面上的工作有各分管领导负责,有各分管领导去应付,如果,一个市委书记也沉浸于这种应付之中,你了不起就是一个秘书长的能力,一个被人指指点点的角色。市委书记要跳出来,要站在某一个高度,制定自己的计划,实施自己的构想。

其实,这件事,李向东已经着手了,正处于一种调查研究阶段。他要发展镇级经济,实施“强镇富民”构想,把镇级经济搞上去,惠及老百姓。他很清楚,这是一项巨大而复杂的工程,想要三几年实现这个目标是不可能的,他只能抓重点,先抓几个基础较好的镇有特点的镇,一两年内,让这几个重点镇实现大突破!

一任长官,你要有长期规划,也要有近期效益。每一年,你不搞出一两个闪光点,人家就会说你一事无成。如果,你的工作没有持续性,东一锣,西一鼓,上面人会说你大局观不强,下面人对你也无所适从。

其实,强镇富民并不是李向东独创,早些年,江边市已经在推行这个发展战略,且取得了可喜的成绩。

此时,车已经驶进江边市境内,就时不时见一座繁华的城镇在眼前闪过。江边市是一个小市,也就十个八个镇的区域,几乎每一个镇都有一个共同特点,脚下这条粤西主要交通干道都从圩镇中心通过,或者说,几乎每一个镇政府所在地的圩镇都把企业建这条交通干道,借助这条主干道推动各自特色的镇级经济。有几个镇的建筑甚至还随着这条主干道的延伸连成了一片。很让人感觉到早些年提出的,“路通财通”的理念。

然而,这些年,江边市又把招商引资引回来的企业建在路边的模式,发展到了一个新的高度,他们采用政府引导企业的形式,根据企业生产的产品特点,建造了几大市场,如家俱市场、灯饰市场、厨具市场,从而像一块磁石,又把一些企业引到了这些市场周围,使这些市场的规模不断壮大,即使在全省,及至全国也颇有名气。

在地级市,大家都承认江边市人是最懂得利用资源的,最懂得办企业的。当然,这完全得益于他们与珠三角中心地区相毗邻,只隔着一条江,因此,他们受珠三角中心地区某种观念的影响也较其他地区更深,领略生意精髓也更透彻得多。

市县人这一点就望尘莫及,政府对这方面的引导更是少之又少。

当然,市县要强镇富民,除了增加大家的创业意识,还要结合自己的实际,创出一条自己的路。毕竟市县没有江边市的优势,没有那么一条粤西主干道。

车到了江边市府大院时,已经下班多时,杨晓丽早已在大院正中那个喷水池等着他们。

单看这个市府大院,是很难看出江边市的经济比市县还要发达的。这里的建筑多是上世纪六十年代兴建的,以两三层楼房为主,只是进行了必要的装修改造,唯一一幢高建筑也显得很普通。或许,相对贫穷地区才更讲究那些表面的东西,才要打胖脸充胖子,腰包胀鼓的人反倒不怕人看不起,更追求实际。

杨晓丽安排李向东的司机去食堂吃晚饭,吃她那份常委餐,吩咐他吃饭后,再开李向东的车回去。然后,她才开着她的车,载李向东离开江边市府大院。

李向东问:“我们去哪里吃饭?”

杨晓丽说:“过江去吃鱼。”

李向东问:“江边的鱼能有市县海里的鱼好吃吗?”

杨晓丽笑着说:“对面江那个镇是养鱼大镇,有着几百年的养鱼历史,传统的做鱼方法很独特,所以,请李书记去试一试,别总是大土帽,以为只有市县海里的鱼最好吃。”

她说,她发现,市县做海鲜的方式和对面江做鱼的方式区别很大。这种区别往往反映了一种文化。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