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七章 天高任鸟飞,南匈奴人来了!(求鲜花!)(1 / 1)
中平二年,二月。
在洛阳磨蹭了好几个月后。
虽然没有人催促陈远立即前去上任。
但是陈远自己也觉得不好意思。
自己白拿了好几个月的俸禄,结果现在却一天班都还没上过。
心中有愧啊。
在和卢植、何进以及自己的老丈人打过招呼后。
陈远终于是踏上了北上并州的路途。
一行人从洛阳北门而出。
临行前。
陈远策马于北门外的长亭下。
张飞、关羽等人都在洛阳待了好几个月的时间,此行格外兴奋。
陈远则是望着高大巍峨的洛阳古城。
不禁感慨这座城池饱经沧桑。
过不了几年。
这座洛阳城就会被董卓一把大火烧得精光。
昔日繁华景象也将会一去不复还。
“洛阳啊洛阳~希望下次回来,你还是依旧美丽!”
陈远转而不再留念。
一行人径直北上。
......
洛阳城内。
蔡府后院。
只见一名明眸皓齿的大家闺秀,正跟在蔡邕身后。
“父亲,听说他今日就要前往雁门上任了?”
蔡琰所说的“他”,自然就是陈远本人。
蔡邕微微颔首,徒然怪异道:
“怎么?对于这个尚未谋面的未婚夫,很是担忧?”
“没有没有~”蔡琰年纪尚小,羞得连连摇头。
一抹红晕更是遍布耳廓,显得十分局促。
虽然府中对于未来姑爷的传言甚多。
但是蔡琰依旧十分好奇,所以今日不禁多问了两句。
蔡琰一时纠结道:
“听说边疆苦寒,他什么时候能回来?”
“唉~不好说!”
蔡邕一边走一边说道:“这雁门乃是凶险之地,西临匈奴、北据鲜卑,东边又有乌桓袭扰。”
“这门亲事,为父本是不愿点头同意的,就是因为雁门太过危险,陈少景能不能安全回来都尚未可知。”
“前几任雁门守将,多是身首异处~”
“无奈何进咄咄相逼,为父只能委屈琰儿了!”
蔡琰虽然年纪小,但是也明事理。
尤其是在这个情窦初开的时候。
虽然对于陈远素未谋面,但因为这一缕关系的存在,所以还是十分关心陈远的动向。
“这雁门当真有父亲所说这般危险,那他为什么还要去?”
“为何不肯留在洛阳当个小官?”
蔡琰一时茫然道。
在她看来,既然危险那就不去最好。
此话一出口。
顿时把蔡邕也给问住了。
“唔~”蔡邕这才幡然醒悟道,“琰儿言之有理,明知山有虎偏向虎山行!”
“这陈少景还真有几分血性与傲骨!”
“听闻此人在战场必身先士卒,足可见此人也是热血男儿,铁骨铮铮!”
“只是可惜,不通经文诗赋,终是让为父不满意。”
“若是几年后陈少景不能返回洛阳完成婚约,那此事便作罢。为父在河东卫家有一好友,家中二公子才情无双,当为佳婿!”
蔡琰闻言顿时有些恼怒,“订婚一事非同小可,怎能说退就退?”
“况且你怎么知道他就不会回来娶我?”
说罢。
也不待蔡邕回话。
蔡琰却是气鼓鼓地提着裙子小跑回了房间。
望着自己女儿的背影。
蔡邕竟然有些恍惚,这才察觉。
女儿这些年长高了不少,竟有几分大姑娘的模样了~
当真是令人唏嘘不已。
蔡邕忽然凝视北方,呢喃自语道:
“真的能回来吗?”
“南匈奴人蠢蠢欲动,恐怕不是他一人就能力挽狂澜的啊!”
“风雨飘摇,没有人能置身事外!”
......
184年(光和七年)冬,分别来自北地郡、安定郡以及金城郡、陇西郡枹罕、河关等地的羌人举事叛乱。
185年春,叛军已达数万人,一路攻杀直扑长安。
为保护皇陵,朝廷任皇甫嵩为左车骑将军,防御长安。但皇甫嵩初期无功,因宦官诽谤,上任四个月后于七月被免职。
凉州的持续叛乱使国库大损。
此后多年,朝廷不得不课税、征召劳力以应凉州羌乱。
数年间多次向俯首称臣的南匈奴征用大量兵力。
南匈奴贵族对于汉人的不满愈发强烈。
时间如梭。
转眼就来到中平四年(187年),春。
休屠各与南匈奴贵族担心汉朝征发匈奴军队的事情不会停止,遂反叛单于羌渠自立为王。
并州由此大乱。
定襄、云中、五原、朔方、上郡一并遭遇南匈奴进攻。
由于事出紧急。
边境将校几乎没有任何防备,兵败如山倒。
南匈奴在河套平原休养生息多年,兵强马壮。
南匈奴大军一路高歌猛进。
并州多地告急。
五原曼柏,度辽将军驻地。
往北数十里之地,虎泽平原。
北风呼啸。
旷野萧瑟。
正值春季草长莺飞,新燕啄泥之际。
在虎泽附近耕作的村民,本该是最为忙碌的时候。
此时整个虎泽方圆百里。
哀嚎遍野。
大量的匈奴骑兵纵横于柔软的草地上,肆意烧杀劫掠。
汉人争相四散而逃。
但是却难逃匈奴人的魔掌。
孩童茫然地跪倒在草地上,不停地哭喊。
头顶上还有大量的秃鹰久久盘旋不肯离去。
地上的肝脏、腐肉。
皆是这些凶禽最喜爱的食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