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5章 饥饿营销(第二更,求订阅,求月票!)(1 / 1)
“噱头?”
孙悟范一脸懵逼,十分不解的问道:“具体一点呢?”
宁修狡黠一笑道:“我管它叫做饥饿营销。”
“饥饿营销?”
孙悟范挠了挠头道:“这是什么意思?”
宁修意味深长的拍了拍孙悟范的肩膀道:“这是一种营销手段,顾名思义就是利用货源紧张营造出一物难求的景象,吊足主顾的胃口,让他们保持饥饿感。”
宁修孜孜不倦的给孙悟范进行讲解。
饥饿营销在后世是商家惯用的一个伎俩,有些用的炉火纯青的商家赚的盆满钵满,买家被耍猴一般,上赶子的送钱。
宁修当然不是要耍猴。在他看来顾客是最珍贵的资源。尤其是在玻璃制品刚刚问世,逐步占领市场的时间段。
无节操的饥饿营销只会杀鸡取卵,最终把顾客全部赶走。
当然,一定程度的饥饿营销有助于提升产品的销量,且让买家形成粘性和依赖性,是利大于弊的。
孙悟范本就是经商奇才,经由宁修那么一点不由得恍然大悟。
“呀,这不就是囤货居奇吗?”
宁修不由得皱眉:“孙兄胡说什么呢,这完全是两个概念。”
囤货居奇可是个贬义词,一般这么干的人下场都很惨。
“咋不一样呢?你这不就是奇货可居的思路吗?”
宁修白了他一眼道:“你刚才说的囤货居奇,重点是什么?是囤!什么是囤,是把你没有的东西买来攒着。这玻璃本就是我做出来的,和囤八竿子打不着。”
孙悟范点了点头,觉得很有道理的样子。
“是哦,这玻璃只有宁贤弟会做,确实不能算是囤。”
“若论影响,这和低价囤粮高价卖出就更不同了。”宁修无奈的摊开双手道:“之所以朝廷严厉打击商贾囤粮,是因为粮食是必需品。没粮食吃百姓就会饿肚子。饿了肚子这世道便不太平,便会乱。而玻璃制品则不然,这属于奢侈品有没有不影响生计,只影响生活品质。”
宁修这话真不是给自己开脱,而是实打实的。
统治阶层最看中的就是稳定。只要国家安稳,统治就能够维系。
稳定的基础是什么?自然是百姓能够吃饱肚子。
国人其实还是很求安稳的。只要让他们有一口热乎饭吃,他们是不会造反的。
看看历史上那些造反的时代吧?哪一个不是把百姓逼的流离失所,易子而食?
但凡有个活路,有谁会把脑袋别在裤腰带上去造反?
造反就是一条不归路,成功的几率太小,十有八九要失败。
失败的结果是残酷的,自己身死不说还得连累举族被诛。
统治阶层自然也不希望百姓造反。所以他们对粮价一直在进行控制,发现囤粮抬价的便施以严惩。
但玻璃花瓶和粮食完全不同了。
宁修对它的定位就是奢侈品。
凭什么瓷器可以作奢侈品,玻璃制品就不行?
这种时候不能用后世的眼光看问题,而要结合实际。
在大明朝除了宁修根本没有人会制玻璃。
宁修不说有谁知道他的产量是多少?何况玻璃制作本就受限于原材料,成砂也不是说买就能买到的。宁修确实也面临着生产压力。
玻璃制品卖的多少,价钱高低朝廷官府根本不会管也懒得管。
只要宁修别弄出什么一瓶千金的离谱价格就不会有任何问题。
“好吧,那我就听宁贤弟的。不过,款式上是不是再做些改变?”
宁修点了点头:“之前是寄售,故而款式上没有太在意。现在要自己开店来卖,自然得更用些心思。”
其实还有一点很重要的宁修没有说。
既然是奢侈品,那就要有奢侈品的样子。
可不是说花瓶价格上去了就是奢侈品,样式上也得撑的住。
不然可就成了有价无市,无人问津了。
“这个就得劳烦孙兄了。”
不得不说孙悟范的艺术造诣真的很高,就连宁修这样对艺术略通一二的普通人都能看出孙悟范设计的花瓶很有韵味。
那些官绅本就在意韵味,想要让他们大出血就一定要让花瓶符合他们的口味。
孙悟范出身官宦世家对这些最为了解,由他来设计宁修最为放心。
“这件事包在我身上。等我画出图稿宁贤弟直接叫师傅照着样子做出模具来,就可以做花瓶了。”
孙悟范笑吟吟的说道:“不过在此之前宁贤弟可得好好犒劳我一番。”
宁修叹声道:“孙兄真是啥时候都忘不了吃啊。罢了,我今日便请孙兄过把瘾。”
“哈哈,真是好兄弟啊。”
孙悟范笑的合不拢嘴。他早听说宁记酒楼又推出了新菜,这次一定要好好尝尝。
二人这便出了宅子奔去酒楼。
到了酒楼中坐定,孙悟范很自觉的点了老三样,继而冲宁修道:“宁贤弟,还等什么,你的新菜快拿上来让我尝尝啊。”
“好,不过有一句话宁某可得说在前面,这道菜的味道可不是任何人都会喜欢的。”
宁修提前告知孙悟范,免得他到时候炸毛。
“无妨无妨。”
孙悟范连连摆手道:“为兄什么菜没吃过,见识的多了。宁贤弟只管上菜就是。”
“好吧。”
宁修只得命跑堂的伙计把新菜端了上来。
新菜还是披萨饼,只是其上加了不少榴莲果肉。
孙悟范馋的口水都快留下来了,急不可耐的夹起筷子朝盘子探去。
他夹了一块送入口中细细咀嚼了起来。
渐渐的,孙悟范的面色变得古怪了起来。
“这味道......”
孙悟范苦笑道:“真的好臭啊。”
宁修解释道:“这是榴莲披萨,孙兄觉得很臭的味道便是来自于榴莲。”
据史料记载榴莲传入中国是在明代。郑和下西洋时从马来带回了这种新奇的物种。据说榴莲得名就是因为船员们喜欢吃这种果子,取名流连,最后谐音成了榴莲。
虽然榴莲传入大明已经有段时间,但却没有广泛种植。宁修也是和一个湖广商人打交道的时候才发现如此美味已经在大明种植的。
......
......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