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第三十一章 他身上有朱标的影子,有皇上的行事风格!(1 / 1)

加入书签

“老头子在外面有个儿子?亲的?”

常升听到这个消息之后,着实被震惊的不轻。

但是仔细想一想,也不对劲儿啊.....

自己老舅蓝玉这回答分明是答非所问嘛,自己问的是在朱瑜的宅子里头见到老头子没有,你给我说这个干啥?

他在外面有儿子,跟咱们有什么关系?

但他转念一想,又总感觉那里不太对劲儿。

细细一想,猛然拍着自己大脑瓜子,脸色涨红不已,瞪大着眼睛开始在原地跳了起来。

很显然,这个猜想,让他震惊,比知道老头子在外面有个儿子都还震惊。

“老舅,你......你见到老头子了?”

“老头子在外面的那个亲儿子,不会就是朱瑜吧?”

常升问出这话的时候,声音就跟那勾栏里头小娘子弹奏的琵琶弦一样,颤抖的厉害。

“你觉得呢?不然老头子会悠闲自得的躺在朱瑜家里头?”

蓝玉回了一声。

“这......这什么情况?”

“老天爷,这朱瑜是咱洪武皇帝的亲儿子,那他?不对劲啊,他怎么可能是呢。”

“没听说过老头子在外面有这么一个儿子啊。”

常升满脑袋的问号,揪着自己的头发一脸的不解,此刻毫无形象可言。

“这事儿咱刚开始时候也想不通,耍刀的时候好好消化和思考了下......就明白了。”

蓝玉将手里头的长刀归了位,常升连忙见脑袋凑了过来,一脸求知的欲望。

“你还记得不?咱国朝皇后有个儿子,小时候因为染了病短命没了。”

“哦记得,叫朱棱来着。”

常升点了点头道:“被葬在了皇陵里头,后来据说出了邪事儿皇陵遭了雷劈,皇上跟皇后一同去过。”

“后来还重修了一番,皇上还请了大法师来着,自那以后也就没了邪事儿了。”

“就是他。”

蓝玉喝着茶,看向常升道:

“有些事情你可能了解的少,老爷子下令禁传。可我却知道,遭了雷劈之后,朱棱的尸体却不见了。”

“什么?”常升瞪大了眼睛。

“也就是说,皇陵里头如今就是衣冠冢而已。”

蓝玉说完,常升脑瓜子也跟着火速转动着,他将猜测说了出来道:“老舅,你的意思是说,这朱瑜就是朱棱?”

“对,没错!”

“嘶!”传来常升倒吸冷气的声音。

“我刚才细细想了想,两人的年龄对得上,时间也对得上。”

“而且......”

他眸光一闪道:“就在莲花巷的那处小院子里头,老头子对朱瑜宠溺的很。”

“宠溺?”

常升压着心里头的震撼,回道:“宠溺也是应该的,毕竟如今寻亲寻到了,也不容易。”

蓝玉回想着自己跟朱元璋父子俩人的接触,摇了摇头否认道:

“不是咱们平常所说的那种宠溺,而是......对朱瑜的话,老头子能听得进去,且有时候还能够左右老头子的想法。”

“听得进去?”

“还能左右老头子的想法?”

听到老舅说这话,常升满脸的不相信,摇着头道:

“怎么可能,自打皇后薨了之后,咱国朝这位洪武皇帝性子越来越偏执了。”

“当初太子活着的时候,还能劝劝......后来太子也薨了,咱们大明这位老头子,性子越越来越暴戾了。”

“你说朱瑜能左右他的想法,我不信。”

蓝玉看着常升问道:“你还记得咱两人联合请辞的事情不?”

“记得啊。”

“当时我以为希望不大,可没曾想到,皇上第二天就批准了。”

“当初去我府中宣旨的时候,我还有点不相信呢。”

“咋了?老舅你咋问起这事儿来了?”

常升疑惑着疑惑着,似是想到了什么,直接脱口而出道:“这事儿不会是朱瑜在老头子跟前使了劲吧?”

蓝玉伸手拍了拍他的肩膀道:“起初我也不相信......”

“直到老头子亲自承认说让你老舅我得好好感谢感谢朱瑜,若不是他,咱们的脑袋怕是已经不保了。”

啪嚓!

常升顿时被惊掉了一地下巴!

然而蓝玉却自顾自的说道:“亲儿子,这个‘亲’子不一样啊......”

“有些事情你不懂,若是你爹还活着,他就知道老头子是个什么样的人。”

“别看咱国朝洪武皇帝儿子成群,现在还不时的造出来一个两个,但是......这些儿子都只能叫‘皇子’,能叫‘儿子’的,只有马皇后所生的那几个。”

“常升啊......”

“我感觉,我感觉老头子对朱瑜的情感不同。”

“咋个不同法儿?”常升问道。

蓝玉目光忽然变得深邃了起来,喃喃道:“我从朱瑜的身上看到了他大哥朱标的影子.......”

“也从他的身上看到了一丝老头子的行事作风。”

嗡!

常升脑瓜子一热!

自己老舅说这话的意思,他怎么可能不明白?

朱瑜身上有他大哥朱标的影子?

且有老头子的行事作风?

众所周知,朱标可是老头子培养了几十年的大明国朝接班人......

难道?朱瑜有可能成为咱大明国朝的太子?

想到这里,他霍然扭头看向蓝玉,激动无比的道:“若是这样,那咱们可就又有靠山了!!!”

“老头子的心思咱们猜不透......”

“但现在,总算是有了些许希望不是。”

“若真的是我所料的这样,那咱们东山再起......未可知!”

蓝玉脸上也浮现出一丝笑意来,此刻他心中只有庆幸,庆幸那年那日在大同府救下了这个叫朱瑜的少年人......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