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七章 替天行道除暴安良(1 / 1)
官兵在石碣村终于集结完毕。
兵马都监薛元辉领兵,尚有多名营指挥随同。
殷天赐也跟随在军中前来。
柴家大火把高唐州的脸面烧的精光。
未得柴进财富,令高廉和殷天赐都极为不甘。
加上梁山上必有大量抢来的金银铜钱。
高廉因此发了狠。
上奏朝廷,请求出兵追捕柴进,剿灭梁山群贼。
从奏调兵马,准备粮饷,出兵前来梁山。
前后用了几个月时间。
不要奇怪。
朝廷现在千疮百孔,行政效率极为低下。
加上兴军准备粮饷不易。
这已经算快了。
待抓了过千壮丁。
配了一百多艘官船,三四百艘小船之后。
数百艘船陆续靠岸,集结好的官兵上船。
大量壮丁负责摇浆开船。
船只慢慢向前方移动。
朱仝和雷横二人,率三百多乡勇也跟随讨贼大军行动。
两人昨天还配合辑盗使臣何涛去抓晁盖。
结果扑了个空。
也是都松了口气。
毕竟和晁盖交情不错,两人都不愿晁盖被抓。
四周号子声不断响起。
无数刀枪在清晨的阳光下闪烁寒光。
官兵将领一路喝骂着,吆喝船夫们赶快摇浆。
数千人听着不多。
但想一下中学校园早操时的情形。
再想想给每个学生发下刀枪。
那是什么感觉。
加上摇浆的民夫,人数已经近万。
浩浩荡荡杀赴金沙滩。
朱仝对雷横小声道:“不知道梁山能不能顶的住?我怀疑保正他们就是上了梁山,仓促间大量官兵搜捕,跑别的地方没用的。”
“只能看保正他们是不是能吉人天佑了。”
“我看能。”朱仝道:“梁山换了大官人当家后,气象明显不同,前一段不少石匠去重修三关,想硬打下来,太难了。”
“对。”雷横点头道:“只要固守三关就没事了。”
……
由于官兵众多,还派了大量小船沿芦苇荡戒备。
梁山没有派出水军骚扰伏击。
也是叫薛元辉等人松了口气。
上了金沙滩后,官兵开始摆开排阵。
同时令民夫搬抬着大量攻城用的器械。
还有箭矢,突火枪,小铜炮。
宋时已经有了火器雏形。
只是运用不广。
也就是这种攻打山寨的战事会用的上。
守城还是用床子弩。
野战就更少使用了。
待列阵完毕。
器械运送完,薛元辉也是松了口气。
禁军在前,厢军在两侧和阵后。
宋军摆的是五阵。
此阵还是春秋战国时就成型。
因为实用,至宋时还是在用。
至于太宗皇帝最喜欢的平戎万全阵,那是对契丹人的阵法。
阵长二十余里,用十几万人,战车几千辆。
全摆开完成耗时良久。
外三阵,内小五阵。
大阵套小阵,呆板之至。
此阵就没有一次成功过。
五阵则是步卒以前,后,左,右,中摆开五个小阵。
前锋靠前,掩护中军。
除了五阵外,前后两列的两阵,三阵,还有八阵,十阵。
依据兵马不同和地理环境摆开。
两营禁军摆在左右,为前锋阵。
薛元辉领中军,为大阵。
左右两营厢军,为拒后阵。
这是宋军常阵的变种阵形。
如果兵力充足。
还会设策前锋阵。
拐子马阵。
无地分马阵。
策殿后阵。
仁宗之后,因为和西夏的战事接连不停。
文人闭门造车的阵法往往无用。
太宗和真宗痴迷和强制军队使用的阵法,更是笑话。
宋军逐渐开始务实。
常阵成为战场最常用的实战阵法。
但由于西军才是和西夏交战的主力。
京东路,京西路,河北路等诸路禁军,百年无战事,战斗力呈断崖式的下降。
京营禁军更加不堪。
眼前的阵法虽是常阵。
将士摆开仍然用时良久。
在阵法将成未成之时。
雷鸣般的鼓声响了起来。
一杆杏黄色的大旗,极为突兀的出现在官兵眼前。
“替天行道,除暴安良。”
看到这八个字,殷天赐就极为愤怒。
“这是要除老子?”
薛元辉看了这知府的小舅子一眼。
你还挺识趣。
这位柴大官人……
还真是有一套。
这是要替天征伐啊。
这天,是大宋天子?
还是虚无缥缈的上天?
这就得看柴大官人解释了。
大旗之下,就是火红色的军旗。
中军一支大旗,上书“柴”字。
然后是小一号的营旗。
倒是奇怪,并没有以将领姓氏,或是图案为营旗标识。
只是写着“一”和“二”,“三”,等字样。
三营旗下,是更小号的都旗。
也是以数字为标识。
最上是营,中间是都。
到了队旗,就是什长使用的长枪之下,以三角红布上书数字,营在上,都在中,队在下。如此来区分各队。
梁山这边,出阵的不到九百人。
摆开的是三阵。
也就是品字型阵法。
左中右三阵。
枪手,刀牌,弓手,分别按训练时的要求排开。
相比宋军的凌乱,梁山这边的阵法要严密整齐的多。
也是严格到残酷的训练之功。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