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十三章 沉思的柴大官人(1 / 1)
柴皇城听的面红耳赤,在外咳了几声。
过不多时,柴进便是一本正经的推门出来。
“见过叔父。”
“你过来,我同你有几句话说。”
叔侄二人沿着廊檐走出后宅。
十几步外是个持枪肃立如柱子般的侍卫。
“这两个的肚皮,有没有动静?”
居然问这个事。
当然没有了。
老子算她们的安全期算的准准的!
柴进摇头笑道:“梁山事业才刚起步,暂且不宜生儿育女啊。”
“混话。”
柴皇城骂道:“你身为头领,立下基业,有了后人众人才感觉你的事业有继承之人,大伙才会一门心思跟着你,跟着柴家。”
见柴进面露沉吟之色,柴皇城才满意一笑,接着又道:“还有,你不叫妾侍抢先生下儿子,这是对的,免生事端。我看,你赶紧想办法娶个大家闺秀上山,和你门当户对,再生个嫡长子,此后你怎么胡闹都行了。”
以柴进不论是此前,还是现在的身份地位。
能这么唠叨他的也就是眼前这亲叔父了。
柴家在大宋扎根百年。
算是赵大赵二兄弟立下的活牌坊。
明明是赵家对不起柴家。
但又象赵家宽宏大量,恩养着柴家。
这么多年开枝散叶,但柴进的近支亲人,就是眼前这老头。
“叔父放心,我省得了。”
关于继承人的事,柴进确实知道自己疏忽了。
如果就是贼寇局面,打打闹闹就算了。
那有没有继承人无所谓。
将来很快就要攻州破府,建立更大的基业。
一个没有继承人的主上,是很难叫所有人安心的。
这一层,柴进还是现代人思维,确实是没有想的周全。
“以后有什么不妥的地方,还请叔父提醒。”
“你这么一说我还真有想说的……虽说打的那一仗弄到不少,又开始收平安钱,山寨一个月保底有几万贯,但你养军实在太费钱了。头领到小军都是要花费重金,这山上虽不缺石头木料,烧砖盖房也是花太多钱了,加上你不停修路……”
“好了好了,叔父,我明白了,咱们会有新的财源,不会缺钱的。”
“粮食也买的太多了……”
“还有精铁也买的太贵了!”
“牲口也养的太多了,顿顿吃肉也太费钱了,庄户人家一年才吃几回肉啊,你养的这小军怕是不比官家差多少了!”
……
好不容易把唠叨的柴皇城给打发走了。
柴进耳朵也终于清静下来。
不过他也知道叔父说的对。
找个门第配的上柴家的成婚。
早生嫡子。
另外山寨确实花钱如流水。
这不到一个月时间,上次缴获的金银和铜钱,还有绢布,都几乎全换了钱。
购入了大量精铁,生牛皮,粗布。
最大宗的还是粮食。
山上有粮,军心不慌。
现在一石粮是六七百钱。
柴进派人乘船至几个大的粮食集散地。
持续不停的购入粮食。
现在储粮已经过万石。
就算几千人吃也够吃几个月了。
还有的就是精铁。
山上一直在大量购入精铁。
宋时闽铁已经开始形成规模,在建康府和开封府都可以轻松大量购入。
大宋是不禁开矿的。
也造成了铜矿和铁矿大规模的开发。
宋的生铁和精铁产量比明朝要高的多。
铜矿产量就更是一骑绝尘。
主要是明朝在隆万开海之后,大量外来的白银涌入。
使得明朝采用了银本位。
对铜钱的需求量锐减。
明朝前期是金银铜匮乏,有价值的金属在蒙元统治中国的不到百年时间被搜刮一空。
整个明初时期,金银储备低到极为可怜的地步。
加上明朝的财政体系设计先天不足。
管理的精细化水准比宋朝差的多。
或者说,大明是低税率粗放型管理。
根本没有建立起可靠的,能满足百姓需要的货币体系。
一直是以物易物,铜铁,金银,宝钞混乱使用。
两宋就显得精细的多。
宋朝的百姓负担,在相当长时间里也比明朝要重的多。
柴进知道,一旦自己进入大宋中枢的眼帘。
前朝皇室后裔的身份会令宋廷更加的重视和忌惮。
自己大规模用兵的时机就相当重要。
在此之前,得积攒足够的钱粮。
精铁兵器。
铁甲。
战马。
能储存多少便先储备多少。
财政压力确实不小。
现在看来平安钱会提供稳定的军饷来源。
想要更进一步扩军和储备军需物资。
还得开辟新的财源才是。
又不能在近期攻州克府,抢掠官府积储。
然后开始征税。
确实是在短期内给柴进带来了不小的压力。
柴进眼中,迸射出锐利的光芒。
哎,还是太中二了。
没必要这样……
见步行步,想办法就是。
倒是娶个大户人家的大闺女,这个想法相当不错。
只是自己已经落草为寇,不是当年的柴大官人了……
哪家正经的大户人家会在这时把女儿嫁给柴进?
和梁山好汉有关的?
孙二娘,顾大嫂?
还是花荣的小妹?
或者扈三娘?
扈三娘虽是扈太公的女儿,不过就是个普通的村级豪强,门第和柴家远远不配啊……
至于李师师之流,那就搞笑了。
柴皇城能拿着拐杖把柴进腿打折!
当个妾还是可以的……
感觉都不太搭啊!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