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第二章 千里路迢迢(1 / 1)

加入书签

战国时期,各国都会在邻接他国处设亭,置亭长,任防御之责,主要负责小区域的治安工作,有些类似于后世的地保。

因为老师是狼孟县亭长,所以林青羽曾一度以为自己会成为一个狼孟县差役,又或者成为一名边防兵。

不过,他终究没有成为差役,而是成为了一名邮人。

邮人,就是邮差。

秦国的邮递系统十分发达,有很多邮人平时就在驿站旁照常劳作,一旦有重要信件便立刻出发,他们的足迹编织成了维系大秦帝国统一的严密网络。

当然,他这个邮人属于私人性质,不属于官方系统,因为官方邮递是不会允许他出国的。

这种私人性质的邮递员,其实更像是明末清初兴起的镖局镖师,专门负责替商贾运送财帛信物,是非常赚钱的差事。

林青羽这一次的邮递任务,就是把几封简牍,送到位于赵境的陉城。

话说,林青羽也曾想过像项少龙一样去抱秦始皇的大腿,又或者去战场积累军功封爵拜将,不过事实很快让他明白,这终究不是《寻秦记》,他也不是项少龙,可没胆子去和那些名流千古的老狐狸们玩心眼,还是安安稳稳的做一世富家翁为好。

穿越小说中,猪脚们普遍带有某种心理上的优越感,或者说带有某种程度上的救世主心态,仿佛那看似蛮荒的古代,只要按着现代社会的常识略施小计,就能呼风唤雨,大受追捧。

然而,现代人真的强于古人吗?

在身体素质方面,已经习惯于摆弄机械,患上深度机器依赖症的现代人类,在生存技能和体格强健方面远逊于孔武有力的古人;在社会意识方面,自由散漫的现代人,也比古人少了很多责任与担当。在讲究千金一诺的古代,现代人的所谓追求个性,就是让自己脱离群众的原罪,很容易就会被古人玩死。

再说,做一富家翁也没有什么不好,闲时养花弄草、弹琴舞剑,心血来潮时仗剑江湖载酒行,不比勾心斗角更快乐逍遥?

当然,前提是别被无名的刺君之行祸祸掉。

只可惜,怎样避过这一劫,他暂时还没有想到。

天微微亮,寒雾深深。

林青羽辞别无名,挎剑骑马,迎着冷风前行,心中颇有一种“天高任鸟飞”的兴奋感。

秦国采用法家的学说治理国家,认为所有国内臣民不需要接受任何道德教育,也不需要任何宗教、信仰及价值观,他们一生只需保持人出生时的本性,并详细知晓跟他有关的国家法令,知道做哪些事会受到奖励、做哪些事会受到惩罚就可以了。

这也是商鞅变法的基本主张之一。

因此,秦国严禁书籍在国内的传播、严禁从事说教之人在国境内活动,连歌舞、杂耍、说唱之类的艺人都被认为会是蛊惑人心,以上各类人等凡被举报发现的一律处以极刑。

对于自现代社会而来的林青羽来说,失去了电脑、手机之类的娱乐,本就已经是挠心挠肺的痛苦,而秦国居然连最基础的娱乐设施也被严禁,可以想象这是何等煎熬的生活。

当然,这不是说秦国没有娱乐活动,只是那些娱乐只属于贵族,而林青羽这个好不容易转正的黑户,连当兵也只能当后勤辎重兵,更别说弄个贵族身份了。

也幸好这两年的时间,他九成九的精力都被耗费在了练剑、练字、练琴上,不然早就憋成神经病了。

狼孟县原为赵国的狼孟邑,秦王政十五年,秦国大举出兵一支军队到达邺邑,一支军队到达太原,攻下了狼孟。至此,狼孟邑就成了秦国的狼孟县。

无名的家人,也正是在那一场秦赵之战中遇难。

狼孟到陉城之间,足有千余里路。

在这个交通极端不便的时代,哪怕是一路行走官路,那也是一个十分漫长的旅程。

何况如今秦赵正大兴刀兵,他若大咧咧的离秦入赵,肯定被赵国当成间谍抓起来。

要知道,秦国间谍闻名天下,让六国无不头痛之极,只要有一丝嫌疑,都会先杀之而后快。

所以,他只能选择先由秦入魏,再经魏转赵,路程将会大大延长。

好在,他要送的不是急件,并不需要急着赶路,正好领略一下独属于这个时代的美景人文。

顺便还要提一句,这个时代不仅各国文字各有不同,语言也各有不同,不过各国文字的来源都是统一一处,那就是西周的大篆,万变不离其宗;而各国方言差异极大,这个时代却有专用于交流的普通话,也就是“雅言”。

因此,想要周游列国,不需要学很多的方言,只要学好雅言就够了,文字也是同理,只要学会大篆即可。

茫茫荒原,天地一色,风舞劲草,乱云飞渡。

景色虽好,可是天地寂寂,行路漫漫,路人寥寥,出了狼孟,更是百里无人烟,林青羽兴奋劲过去,既无聊又心塞,索性倚马高歌。

“卿云烂兮,糺缦缦兮。明明上天,烂然星陈。日月光华,旦复旦兮。日月有常,星辰有行。四时从经,万姓允诚。迁于贤圣,莫不咸听。鼚乎鼓之,轩乎舞之。日月光华,弘于一人。于予论乐,配天之灵。精华已竭,褰裳去之……”

这首歌叫《卿云歌》,是林青羽唯一学会的一首先秦歌曲,不过他用的唱法却是流行歌曲的调调,也算是对过去的一种怀念了。

正唱的兴高采烈,路边林中忽然传来一个豪迈笑声。

“兄弟好雅兴!”

林青羽转头望去,只见那林木掩映之间蜿蜒着一条溪流,溪边的青石处有几个劲服大汉或坐或站。

虽然距离足有百十步,林青羽却依旧可以看清,那为首之人浓眉如剑,面容清癯,唇上一道短短的黑须,透显出一股逼人的英气。

他对林青羽露出个善意的微笑,大声邀请道:“壮士若不嫌弃,来饮上一杯,如何?”

林青羽想了想,翻身下马,向着几人走了过去。

在这个时代,剑是身份的象征,同样也是一种奢侈品。

能够佩剑的人,少说要有些身家。

何况,秦国执法极严,秦国官吏的尽职尽责程度,别说后面2000年的封建社会,就算是现代东西方各国也比不了,再加上秦国近乎全民皆兵,导致秦国境内的治安向来良好,很少会有沿路抢劫之类的暴力案件(PS:顺便提一句,秦国之所以强大,商鞅变法只是提供了一个基础,真正让秦国强大起来的是秦国人对法的贯彻执行力,足以令任何一个国家与时代的人汗颜)。

这些人身边都挂着剑,看装束却并非军人,倒有些像是与他一样的押镖人,打一下交道应该也无妨。

走到几人身旁,林青羽行礼道:“在下林青羽,初出茅庐,正欲游历天下,各位有礼了!”

那人见他举止谦恭有礼,心中顿生好感,当先自我介绍道:“本人盖聂。”

“盖聂?”

林青羽一呆,下意识看向他腰间之剑,却是立即想起这是《英雄》的世界,不是《秦时明月》,那应该只是一寻常铁剑,而非是名剑渊虹。

盖聂看他神色变化,微笑道:“怎么?青羽兄弟听过我的名字?”

“……略有耳闻!”

林青羽强自收敛表情,开口道,“在下随老师习剑之时,曾听老师讲过有一剑术好手其名盖聂,也不知是否说的就是阁下。”

其实无名并未提过盖聂,但不代表林青羽不知道盖聂。

不过,他知道的不仅仅是《秦时明月》中那位盖聂,还知道历史上的盖聂是晋国贵族智氏后裔,全名智盖聂(先秦时代连名带姓的称呼人相当于骂人),他也的确是战国末期剑术名家,同时还是荆轲的好友。荆轲刺秦之时,曾打算邀请盖聂一起,只是太子丹催的急,盖聂又住的远,还未等他赶到燕国,荆轲就不得不在太子丹的猜疑催促中,带着一个二把刀的秦舞阳上路了。

说起来,如果太子丹不那么心急火燎,能够安心等到盖聂到来,荆轲、盖聂两大剑客联手,说不定还真的能把秦始皇给办了。

盖聂饶有兴致的问道:“不知青羽兄弟老师是哪位剑术名家?”

林青羽干笑一下:“在下老师只是一乡间小吏,在江湖上无名无望,就算说出来几位也不知道。”

这倒不是故作谦虚,无名剑术绝高,但因为刻意隐藏行迹,在江湖上没有一点名声,所以秦始皇召见他之时才会大感奇怪。

见他不说,盖聂也不在意,依旧兴致勃勃:“无妨,吾等归乡,人困马乏,在此歇脚论剑,青羽兄弟既为同道中人,不如也来参加,如何?”

林青羽正想见识一下其他江湖人的武功,闻言立即应道:“若几位不嫌在下剑术低微,当然求之不得!”

盖聂笑着摆手:“青羽兄弟神光内敛,手脚轻捷,这话可就过谦了……”

………………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