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1章 初入北衙(1 / 1)
坐在饭馆里的陆炳,此时心中怒急,他敢肯定,行凶的,一定是东厂的人!
他真恨不得现在就杀入东厂,揪住陈洪暴打。
可是,现在的他已经不是几个月前的他了,经过北地一行,他不会再这么冲动。
他手里没有任何证据,就算去找陈洪,不仅得不到说法,反而可能破坏如今的优势。
今天,他就要好好立威,尽快掌握北镇抚司!才能更快融入如今的京城局势,才能更好的保护住身边的人!才可以让这大明,再没人敢轻易招惹自己!
原来,今早陆炳等了半天,不见刘彪来集合,心中便感觉不妙。忙让手下锦衣卫查出刘彪住所所在,和石头、杨森、孙权、张举、薛洋等人匆匆赶来。
刘彪在一个小胡同里,置办了一个小院,自己居住,陆炳赶到的时候,见看到刘彪浑身是伤,却又包扎完好的躺在床上,昏迷不醒。
陆炳让人招来大夫,大夫为刘彪把脉后,告诉陆炳刘彪的脉象平和,已经没有生命危险,包扎伤口的人手法很老练,伤口处理的非常得当。只是最近不要活动,以免挣开了伤口。
陆炳刚刚让人送走大夫,杨林就赶到了。
杨林先去了陆府,知道陆炳来找刘彪,就忙跑了过来。
杨林说了上午在锦衣卫北镇抚司的情况,陆炳冷笑道:“你回去,告诉他们,本大人今天上午不过去了,让他们下午再去等!”
杨林会心一笑,便去回话了,心道:“活该你们倒霉,碰到我妹夫心情不好……”。
……
陆炳叫了一桌好酒好菜,先让小二到刘彪的院子里,送了一份饭菜给孙权吃。
然后和石头、杨森、张举、薛洋一起大吃大喝起来,准备攒足气力,收伏锦衣卫北镇抚司。
此时的刘彪躺在床上,身上满是伤药的味道,双眼紧闭。
院子里传来敲门声,孙权出去开门,刚刚出屋,刘彪竟然缓缓睁开眼睛。
刘彪呆呆的注视着天花板。
他其实早就清醒了,只是不想面对陆炳等人,所以才继续假装昏迷的。昨晚和杀手火并后回来发生的事情,他无法对人言,只好深深的藏在心底。
”希望……有一天能够被揭开,那一刻,即使死,也是好的……。”刘彪心中叹息:“希望早点到来吧!”
一阵饭菜香味袭来,孙权提着一个食盒推门走了进来,看刘彪闭着眼睛,还在昏迷,叹息一声,打开食盒,自己吃了起来。
午时已过,杨林回到北镇抚司的大堂,见还没有人来,便自己找了一角落,依在墙上。
过了一会儿,两位千户大人先回来了,杨林忙挺身行礼,两位千户点点头,自顾坐下,低声交谈着。
杨林自己笑了笑,依然如故。
时间慢慢流逝,很快未时也过去了。
期间又有一些锦衣卫官员来到,多是总旗,试百户等,百户来了不到一半。副千户只来了三个,来了后,便和两个千户大人凑在一起,不知道在聊些什么。
进入申时,上午那群人,来了不到七成,三五成群,窃窃私语。杨林靠着墙,站在自己的角落里,面带微笑,静静旁观。
“来了来了!”一名小旗冲进来,两位千户大人先起身,大步往门口走去,身后跟着五个副千户。
一帮百户,总旗们也忙站起身,来不及整队,就涌到大门口迎接,杨林则不紧不慢的跟在后面。
杨林出来大门时,正看到陆炳和石头等人,龙行虎步而来。
两位千户大人忙上前行礼,陆炳大笑着托着两位的手臂,将两个千户扶起来。
陆炳笑着道:“两位大人久等了,辛苦辛苦!”
两位千户忙道无妨。
其中一个年纪较大,看起来大概有四十岁的千户官,拱手道:“大人,下官梁旭东在北镇抚司管辖诏狱。”梁旭东又介绍身边的另一位看起来三十岁左右的千户官道:“这位是徐良千户,平日里协助镇抚使大人工作。”
陆炳和两位千户官梁旭东、徐良见过礼之后,道:“王佐大人呐?家父让本官替他问好呐!”
梁旭东沉稳的道:“王大人已经升迁,因为情况紧急,一早便去和骆大人交接去了,让我等在此等候,敬听大人差遣!”
陆炳大笑着道:“梁大人不用客气,本官虽然愧领镇抚使之职,但是在您面前只是晚辈,还需要两位大人多多帮衬!”
梁旭东还是沉稳的一笑,拱手道:“下官当年也承蒙岳松大人提携过,自然不敢忘恩,一定全力支持陆大人……这也是骆大人的意思。”
陆炳听了,又看看徐良千户,徐良面黄无须,看起来很精干,见陆炳望向自己,也一拱手道:“王大人也是这个意思!”
陆炳听了,满意的笑了。
看来这个梁旭东便是锦衣卫指挥使,哦……现在应该是前指挥使骆安大人的人了。而这个徐良,应该是马上接任锦衣卫指挥使之职的王佐大人的人了。
骆安和王佐,以及嘉靖年第一个锦衣卫指挥使朱宸,现任南镇抚司镇抚使的陈寅等皆是兴王府旧臣,和陆炳的父亲陆松一起共职多年。
陆松因为身体一直不好,因此很久不在锦衣卫担任实职。但是同为兴邸旧臣,在兴王府共经风雨多年,又多是锦衣卫世家,陆松和朱宸、骆安、王佐、陈寅等人一直保持着非常好的关系,皆是多年好友。
正德年间的锦衣卫指挥使钱宁,因认了正德皇帝做干爹,以“皇庶子钱宁”身份入主锦衣卫,还诱导明武宗兴建豹房,被文官斥为无君无父的小人。
之后江彬崛起,和明武宗正德帝“出入豹房,同卧起”。得到宠信后,排挤掉钱宁,任职锦衣卫指挥使五年。明武宗死后,以诱导明武宗干了许多荒唐的事情,严重破坏了皇帝形象为由,被朝臣弹劾,千刀万剐。
而嘉靖登基后,吸取了前正德帝的教训,也为了把锦衣卫紧紧的攥在手中,将当年跟着兴献王一起,举家迁往安陆的一批锦衣卫,全部授于锦衣卫中的重职。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