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第224章 徽州府衙门(1 / 1)

加入书签

董海又要发作,陆炳却给了他一个严厉的眼神,董海吞了吞口水,忍了回去。

陆炳伸出手,也报以冷笑,道:“既然这位官人一定要锁,那便锁吧,只是锁上容易摘了难,事后莫要后悔。”

“威胁?”捕头毫不动容,冷笑道:“看得出你有些来头,不过,本捕头秉公处理,不怕你找麻烦!”

陆炳听到这捕头如此说,倒是有些意外,有些敬佩了。

如此想想,因为先入为主的认为自己几人是被陷害,所以对这捕头有所反感。可是细细想想,这捕头虽然冷面,但从始至终,并没有任何不公的处置。如果不是公心为民,那就是大奸大恶!

那些官差将陆炳几人锁上,便往府衙而去。那帮围着的闲汉却没有散去,拎着棍棒,居然就一路跟来,堵在府衙门口看热闹。

徽州府衙最早建于宋绍熙年间后毁于战时大火随后重建

明初卫国公邓愈改为行枢密院洪武三年复为府治之后正统年间大修,沿用至今,主要包括南谯楼仪门公堂二堂知府廨组群整体气势雄伟规模庞大。

陆炳看着这恢弘大气的徽州府衙,却在想,这里面坐着的人,是否也如此的正大光明。

知府审案在正堂,陆炳、朱六、董海、杨森、刘彪、石头、孙权还有汪直八人,直接被带进正堂。

一进正堂,看到的便是明镜高悬四个大字,匾额下面是一把大红木交椅,对着红木交椅的,是一张厚实的红木桌。桌上的一旁放着笔墨纸砚,墨分朱砂红和青黑两色,另一旁有漆红的令箭、惊堂木等物件。

堂下有两排衙役,站在月台两侧,穿着皂色公衣青战袍,腰扎暗红色的褡膊,是一条缝有口袋的宽布带,也叫“红裹肚”。头戴四方皂隶巾,方角向前,前高后低,帽子两侧缀有黄色的流苏,插上一根孔雀翎,这帽子也叫“黑漆盔”。腰间挂一块腰牌,手里拄着水火棍。这种棍子一头黑,一头红,一头方,一头圆,也叫“线杆枪”。

常言道:“黑漆盔,四个凹。孔雀毛,光皎洁。青战袍,细细折。红裹肚,腰间歇。毛竹刀,头带血。线杆枪,六块铁。”说的便是这府衙的皂隶。

他们见陆炳等八人进来,齐齐以水火棍击地,口喝:“威武……”确实有一番威风凛凛。

这番做派,叫做“喊堂威”,为的是震慑犯人,如果是那寻常百姓,早就被喝的魂飞魄散,战战兢兢了。

但是陆炳几人是何等人?什么大场面没见过?皇帝大朝,八百大汉将军从宫门排到朝堂,三千禁军铠甲鲜明,百官伏阶下如犬,宫人立四方如林。

陆炳等人带兵打仗,掌过千军万马,身在朝堂,手下三万缇骑!这些威风,可比这迫人多了。

陆炳等人坦坦荡荡的立在堂下,毫不动容。汪直有些腿软,但是看到大哥们如此豪气,也仿佛被注入了力量和胆气,挺直了腰杆。

“知府大人到!”有一书吏从后堂转出来,高喝一声,然后到正堂一旁的的偏案,端正坐下,铺开纸张,压上镇纸,研磨执笔。

这时,从后堂走出一个头戴乌纱,身披蓝色官袍,胸前和背后打有云雀祥纹补子的正四品官员,迈着四方步,走到正堂上的红木交椅坐下,一拍惊堂木,只听月台两边肃立的皂隶月台,随着升堂鼓齐声高喊“升~堂~哦~”!

这个四品官,定是徽州府的知府大老爷了。

杨森嘟囔了一句:“花样儿不少。”陆炳瞪了他一眼,杨森忙扭过头,装作若无其事的样子。

陆炳对于这徽州府的做派,倒是满意的,衙役、书吏、知府举止规范,确实有点堂堂正正的味道。

这大明的文官们,大多都有这点好也不好的特点,从上到下,不管是好官坏官,清官贪官,从面儿上看,都是一副正气,道德君子的模样,私底下男盗女娼谁也说不好。

那位知府大人,中气十足,字正腔圆的道:“堂下何人?”

将陆炳等人带来的那名捕快忙上前拱手道:“启禀大人,这便是城外树林中血案的疑犯。”

那知府一听,又一拍惊堂木,大喝一声声:“大胆刁民,见了本官,居然不跪!”

“大人,我等都是读书人,可以见官不跪!”陆炳朗声道。

“哦?有功名在身?”那知府打量陆炳等人一番,道:“你们是何方人士?何时取的功名?”

“我等都是北直隶顺天府人士,在下嘉靖八年中的进士!”陆炳倒是没用撒谎,只不过没说是武进士罢了,反正徽州离京城远着呐,一时半会也查证不了。

“哦?北直隶?京城来的?进士!”那知府倒是楞了一愣,原以为不过是个秀才,没想到,居然是个进士,不过进士哪有自称在下的,出身京城……说不定是个读书不多,捐来的功名吧?那知府想到这里,倒是不太在意了,想想自己乃是正德十六年,登辛己科进士,这可是名正言顺,凭着圣贤书得的功名。

如此一想,文人的自傲,让知府大人不再纠缠于此,大声道,:“既然是进士功名,为何没有为官?反而到此地,惹上官司?”

“家父多病,近年去世,一直在守丧,所以没有为官。”陆炳冷静道。

“我乃四品知府,他不过是个未补的进士,如今犯下命案,我有何惧?”那知府一听,心中便有了打算。

“既然真的是读书人,又有功名在身,那不跪就不跪吧!”知府大人表示宽宏,然后突然大喝一声道:“你可知罪?”那知府又一拍惊堂木,堂下皂隶齐声高喝:“威……武……。”

陆炳并没打算隐瞒什么,他实话实说:“城外之人,确实是我等所杀,但是我们杀的,乃是拦路的倭寇,何罪之有?”陆炳不动声色道。

“一派胡言!”那知府呵斥道:“城外丧命之人,均已查证,乃是登记造册的大明百姓,有街坊邻居,亲朋好友为证,如何会是倭寇!”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