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64章 一个好官的命(1 / 1)
天子开始不上朝了,风向慢慢好像就要顺其自然的顺了嘉靖帝的心思。
陆炳也已经在关注此事,却没有贸然出面,他已经察觉到了阴谋的气息,他需要找到一根线索,然后找到此事的根源,这样才能除根。他已经意识到,段朝用并非真正的根源所在……
可是,还没等到陆炳出手……
……
杨最,字殿之,射洪人。正德十二年进士。授工部主事。督逋山西,极陈灾民困状,请缓其征。后历任郎中,治水淮、扬。出为宁波知府,请罢浙东贡币,诏悉以银充,民以为便,官声甚好。累迁贵州按察使,入为太仆寺卿。
嘉靖十九年八月二十九日,杨最抗疏力谏,言:“陛下春秋方壮,乃圣谕及此,不过得一方士,欲服食求神仙耳。神仙乃山栖澡炼者所为,岂有高居黄屋紫闼,衮衣玉食,而能白日翀举者?”
“黄白金丹之术,皆可断元气,惟端拱清穆,恭默思道,不迩声色,保复元神、仙药不求而至矣。至于监国,犹不敢议。”
嘉靖帝听了,大发雷霆……
杨最是一个懂得体恤民情的好官。
他曾被任命为工部的主事,到山西督促交纳拖欠的租税,对老百姓的贫困非常同情,没有奏请正德皇帝就返回了。
尚书李链弹劾他,正德帝诏令他再去。杨最便与巡按御史牛天麟极力陈奏,年成不好老百姓贫困,请求延缓征收。最后,正德帝应允了他的请求。
后历任郎中,曾治理淮河和扬子江水患。正赶上嘉靖帝即位,便向嘉靖帝进言说:“宝应汜光湖西南高,东北低,船只要从湖中行三十多里。东北的堤岸高出水面不过三尺,到了雨大风急的时候,就会决口,影响船只运输,监城、兴化、通州、泰州等地的良田都会遭受灾害。应该像当年白圭修筑高邮的康济湖大堤一样,专门任命大臣修筑内河,加高旧堤作为外层的屏障,可以确保一百年没有水患,这是上等的对策。其次是在沿河边栽多重木桩,能对风波起到一定的阻碍作用,增加旧堤厚度,不要过于低矮,也可以支撑多年。如果只是堵塞缝隙和缺口,希望暂时无事,一旦遇到大雨,积成大潮,那就就没有对策了”。
工部分析后,决定采纳他的第二条建议,活命无数。
后来出任宁波知府。请示嘉靖帝允许浙东的老百姓停止交纳财物.下令全部以银子来代替,老百姓觉得非常方便。
之后多次升迁,曾被任命为贵州按察使,现在入朝做了太仆卿。
皇上要深居宫中,炼制黄金、丹药,杨最最先直言进谏。
杨最向嘉靖帝直言进谏道:“陛下正值壮年,却下诏让太子监国,是不妥当的。只不过见到一个方土,就想服药成为神仙。神仙是住在山中修炼的人才能做的,哪里有居住在豪华的宫殿里,穿着华丽的衣服,吃着精美的食物,却能在白天飞上天的呢?我即使十分愚蠢,也不敢照旨行事。”
嘉靖帝当即大怒,立即下诏将杨最关进诏狱,要锦衣卫重施杖刑。
等待陆炳赶到,杖刑还没有结束,杨最就已经死了。
陆炳看着杨最的尸体,突然觉得一口气闷在了胸口。吐,吐不出,咽,咽不下……
这是……一个好官……
陆炳手中沾满了鲜血,他麾下的锦衣卫更是如此……
但是陆炳一直觉得,他手上沾的,都是贪官,恶霸,坏人的鲜血。
他也一直觉得,他带领的锦衣卫,和以前的锦衣卫不同。
可是,这一刻,他觉得自己天真了。
呵呵,三十岁了,才发现这一点……是不是晚了点……
“谁让你下死手的!要打死人都不用问问老子的吗!”陆炳一脚将行刑的锦衣卫踹倒在地!
掌管诏狱的薛洋从来没有见过陆炳如此愤怒,如此的大发雷霆!
他战战兢兢的看了杨林一眼,见杨林面无表情。
陆炳一把揪过薛洋,抓着薛洋的领子,双眼通红,咬牙切齿的问道:“谁!谁让你打死他的!”
薛洋和陆炳对视了一眼,立刻低下头,不敢看陆炳的眼睛。
陆炳掐着他的脖子把他抵到墙上,凶恶的道:“说!这么多年,你知道我对这种好官的态度……你敢让人打死他?我知道,要没人给你说什么,你不敢!”
“是我!”杨林和匆匆赶来的朱六同时道。
杨林和朱六对视了一眼,陆炳看在眼里,冷笑道:“看来你们是心有灵犀了!”
“大哥,杨最给皇上说的话,我们都知道了,皇上修道多年,他的那些话,和指着皇上的鼻子骂他蠢货没什么两样!他是在否定皇上的一生!皇上的命令是‘重仗之’……大哥!我们锦衣卫就是专门执行廷杖的!你难道不知道这三个的意思吗?”朱六看着陆炳血红的眼睛,有些胆颤,这几年陆炳性子沉稳了很多,自控力也好了很多,很久没有露出如此凶悍的气势,压得朱六有些窒息。
杨林见此情形,也上前一步,道:“文孚!皇上不当即下令廷杖,而是要先把他关进诏狱,其实就是想要我们先折磨他一番,再打死他。由此可见,皇上对他恨之入骨啊!我们打死他,是在救他,不然……我们诏狱的手段你不知道吗?那是生不如死!”
“嘿嘿”陆炳冷笑:“你们是不是还想说,打死他,也是为了救我?你们知道我不会让他死,肯定会去求皇上,到时候皇上一定震怒,即使不会把我怎么样,也会心里对我留下成见。所以你们就先下狠手打死他……你们不是怕折磨他,你们是怕折磨的他还没死我就来了!”
杨林和朱六又对视了一眼……这正是他们的意图。
陆炳突然长叹一声,松开了将薛洋掐离地面的手,薛洋一屁股坐在地上,大口的喘息。
陆炳抬起头,扫视了一圈儿诏狱内的大小锦衣卫。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