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第335章 汪直的巨舟(1 / 1)

加入书签

朱六让胡宗宪将卢镗请来后,说要亲自劝说,胡宗宪和张陌不便在一旁。

胡宗宪和张陌都是有眼色的人,看卢镗神色复杂,自然是赶紧避开。走出房间,两人对视一眼,胡宗宪先开口道:“你真的相信,朱六要对付陆炳?”

“我不信。”张陌摇摇头,接着道:“可是,只要他参与了对付汪直,他和陆炳之间,就不会再有信任。”

“这其中,会不会有诈?”胡宗宪还是不些不安道。

“你在想,这会不会是汪直和朱六做的局?”张陌笑着问道。

胡宗宪点点头,张陌却是摇摇头道:“不管是不是个局,朱六今天坐这里是事实,和我们一起设局抓汪直也是事实,这就够了。”

“先生所言……何解?”胡宗宪有些没听明白。

“千里之堤溃于蚁穴。”张陌眼神有些迷离道:“朱六刚刚说的好啊,事情要一点一点做,饭要一口一口吃。”

张陌扭脸看着胡宗宪道:“朱六和陆炳相识几十年,感情深厚,我们不可能一下子让朱六就和陆炳恩断义绝,这……呵呵,我们谁都不会相信。但是,只要他和陆炳之间有了裂缝,我们就可以一点点扩大裂缝,直到他们二人彻底决裂,然后他们之间的决裂,就会成为锦衣卫这个千里之堤上的蚁穴,有了这个蚁穴,锦衣卫才会完蛋,陆炳才会完蛋。至于你担心这会不会是朱六会不会和陆炳一起设的反间计,将计就计……”

张陌颇具信心的一笑:“其实我们何尝不是再用反间计,再用将计就计?只要朱六涉足了这个泥潭,我就有信心让他越陷越深。因为,他对付汪直是事实,沾上了泥水是事实……当他满身都是泥的时候……俗话说的好,黄泥落进裤裆里,不是屎也是屎……所以,这次汪直,必须死!”

“张先生果然高明啊!”此时胡宗宪心头疑云尽扫,佩服笑道:“只要朱六手上沾了汪直的血,那么朱六就永远无法洗干净,就算陆炳能容他,他们十三太保之间也会生出戒备和怀疑!哈哈哈哈!张先生的手段果然高明,高啊!真是高!”

张陌矜持一笑,道:“我也没做什么,不过顺水推舟罢了。”

“不!”胡宗宪还是笑着道:“顺势而行才是王道,张先生深知兵法之中三味啊!”

两人互相恭维了几句,听到门响,回头一看,见总兵卢镗面无表情的走了出来,卢镗和胡宗宪对视一眼,两人眼神都颇为复杂,胡宗宪叹息一声,卢镗脸上闪过一丝愧色。

第二日,卢镗带着胡宗宪的亲笔信,还有夏正和方大忠,再次前往舟山。

当看到星罗棋布的海岛时候,便是到了舟山群岛。

舟山地处杭州湾,襟大海扼三江,南引闽粤,北通江淮,号称控全浙而动三吴。

舟山有句土话,说渔船进了沈家门,就好比走进家门,进了岑港,就好比钻进温暖的被窝。

舟山是倭患的重灾区,当年王直就发迹于此。舟山抗倭战争大小不下数十次。其中最主要的发生在双屿、普陀、谢浦、沥港与岑港。

双屿港在普陀山西南的六横岛,与浙江象山隔海相望。嘉靖年间,葡萄牙与日本的海盗商人勾结中国海盗商人李光头、许栋,占据了双屿。双屿成为当时海上走私贸易的一个重要港口。

嘉靖十九年汪直崛起,四年后,王直投靠许栋,双屿港一度繁荣五两。

那时,葡萄牙人在双屿港修营房、备战舰、设机构,行政、立法、司法诸官员悉备,还建有教堂六七座、住宅千余所、医院两座。

直到嘉靖二十七年,朝廷派出巡抚朱纨,剿灭双屿的走私海盗。

汪直在陆炳的告诫下,远离舟山。

果不其然,大明军队奋勇作战,葡萄牙海盗与倭寇逃往福建,许栋集团也被歼灭。汪直这才回来收拾许栋残部,招聚亡命,降服倭奴成为最大的海盗组织。

最后朱纨却因平倭,得罪了闽浙权势和奸豪,冤死狱中。朱纨死后,朝廷内外几乎无人再敢言海禁事。海禁松弛,舟山逐渐又被海盗控制,直至今日。

岑港与双屿港、沥港一样,也拥有两岛夹峙的洋面,易守难攻。

卢镗到达岑港,看过汪直在岑港的防御布置,也不禁点头又叹息。他心中赞许汪直选的好地方,却又叹息,此地难以攻克,若是汪直不上岸,凭着他带来的数千精锐海盗,恐怕真的难以拿下他。

“见过卢大人”。听说抗倭名将总兵卢镗亲自来访,王滶亲自前来迎接:“义父已经在恭候大人,请大人跟我来。”

王滶带着卢镗和夏正、方大忠一起,登船面见汪直。

双方寒暄过后,夏正双手奉上胡宗宪的亲笔信。

汪直接过,展开胡宗宪的信。

胡宗宪是安徽绩溪人,与王直的家乡歙县不足百里。

信上胡宗宪以乡亲的名义晓之以理,动之以情,并且反复保证汪直的安全。

最后,许官以都督,署司海上通市事。

在汪直看信的时候,卢镗却在以将军的本能,打量着汪直的座船。

常闻汪直有巨舟百艘,“方一百二十步,可容二千人,栅木为城,设楼橹四门,其上可驰马往来”。

今日一见,果然名不虚传。

再看着汪直座船上,那些堪比精锐军人的海盗,卢镗不得不承认,这汪直果然不是普通海盗,用昨日朱六的话来说,汪直的兵力和底盘,称王实在不为过,自己虽然是堂堂总兵,但是来面见汪直,也并不辱没自己。

很多年前,卢镗便和汪直打过交道,这舟山,正是汪直发迹之地啊!

嘉靖十九年,汪直离开歙县,和叶宗满、徐维学、谢和、方廷助等同乡一起结伴闯荡南洋,去过暹罗,还去过日本走私丝绸、硝黄等物。

在海外奔波几年的汪直一伙,虽然挣到了一些钱,但却并没有能真正建立起自己的武装力量。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