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六章:无语的忧伤(2)(一)(1 / 1)
与此同时,省委的会议室里,由周至诚提请紧急召开的省委常委会上,在对是否立即向林原派驻事故调查组这一点上,周至诚和马少强针锋相对,互不相让。马少强这人虽然一贯强势,但在常委会上如此不顾一切地和省长直接对抗,这种情况并不多见,马少强虽然也是省委常委,但再怎么也无法和周至诚相提并论。常委们都知道,政治是需要智慧的,有时候政治还需要适当的妥协。周至诚省长既然执意要派出调查组,那就派好了,有什么好反对的,再说了,林原方面既然出了这等事情,派个调查组下去很正常,也没有可以反对的理由。常委们的心里都感觉有些异样,觉得马少强为了这样一件无关痛痒的事情公然和周至诚叫板,实在无此必要,马少强此举有些让人不可理喻,自然也就不同寻常了。谁都知道,马少强是从交通厅起家的,其没有在林原从政的经历,林原并不是其根基之地,马少强实在犯不着和周至诚如此论战。即便是胡捷是其部属,需要力保,那也得在事故的定性上去想办法,不急这一时。常委们都觉得马少强此举有些意思,值得琢磨。
周至诚说,少强同志,你说说,你如此强烈地反对调查组进驻林原的理由又是什么。
马少强说,在伤亡人数没有核实之前,就贸然派调查组下去,这是不是对林原市委市政府的不信任。
周至诚笑了笑,说,少强同志,那你说说,该怎么核实,让林原自查?你觉得会查出结果来吗?
周至诚继而话锋一转,语气严厉,说,我们派调查组下去,不就是为了弄清事情的真相,为了对下面的同志负责么。我们都知道林原历来民风强悍,我们政府说是2死5伤,但民间的传言却远远不止这个数字,有许多的民众开始打着横幅寻找在那个坍塌时段同时失踪的亲人和朋友。你敢说这是一种巧合,你能说这是民众无事生非。先不要说我们省委对林原是不是信任,这个意义其实不大,我们应该考虑的是民众对林原市委市政府信不信任的问题,为什么民众总是不相信政府的公告,总是对政府的行为提出质疑,产生这种信任危机的根源又是什么?
周至诚的话铿锵有力,马少强一时不知道该说什么。
周至诚接着说,林原现在已是谣言四起,如果我们不派调查组下去尽快弄清事实真相,给人民一个说法,而是任由事态的发展、恶化,那我们就是置党性原则而不顾,置人民利益而不顾。林原市委市政府有没有瞒报,我们现在谁都不能确认,只有经过调查,我们才会有发言权,白的黑不了,黑的也白不了,如果事实证明林原是无辜的,那么我们就把事实公之于众,让民间的谣言自动终止,林原的同志们受点小委屈又算得了什么。当然如果林原方面刻意隐瞒事实的真相,那这其中就有许多我们需要深挖和反思的问题,我们就有必要去弄清楚这事件背后的真相又是什么,林原又在害怕和逃避什么。
周至诚说,我们扪心自问,当小浩天那天早上在上学的路上失踪,我们就可以那么问心无愧、信誓旦旦地认为小浩天的失踪跟高架桥的坍塌没有必然的联系?我们又怎么去解释孩子的红领巾遗留在现场的这个事实?当一个母亲早晨把自己12岁的孩子放心地交给了社会,而这个社会回报她的又是什么?当一个母亲踌躇在林原的大街小巷,满脸憔悴、撕心裂肺地呼喊着孩子的名字,请问我们这些党的高级干部此刻又在干什么?有没有主动去为孩子的母亲分担一点点的忧伤承担一点点的责任?你能说你此刻正在想着怎么去为全省人民谋福祉吗,而这个所谓的福祉又在哪里?这是不是一个巨大的讽刺,天下百姓苍生不需要你讲这样或那样的大道理,他们需要的是你实实在在为他们做实事,哪怕你就是给他一句言语上的安慰,也比讲大道理强百倍。我们在座的有谁没有做过父亲,我们哪一个不是渴望着自己的孩子快乐健康的成长,希望孩子一生平安,我们难道就体会不到一个母亲失去孩子的痛苦?我不想说引以为鉴举一反三的套话,这种话我们是不是已经说的够多了?我想说的是既然事情已经发生了,现在我们虽然已经无力去改变事情的结果,但我们至少可以还原一个事实一个真相,以告慰那些逝去的灵魂,难道这个要求过分么?我们告诉孩子红领巾是烈士的鲜血染红的,难道我们就可以坦然地当做什么事情都没发生,继续让一个又一个小浩天的鲜血去染红红领巾,少强同志,我告诉你,要我周至诚熟视无睹,我周至诚办不到,我周至诚虽然无力改变已经发生的事情,但我周至诚绝对可以给小浩天他们这些无辜蒙难的人一个公道。公道在,良心就在。
常委会一片寂静,常委们这是第一次见周至诚如此的愤然,激昂。在常委会上的周至诚从来都是谦和的,有退有进,运用自己的政治智慧,迂回着去达到自己的目的,像这种一声声的叩问,都是第一次看到。周至诚的话,一句句地撞击着常委们的心灵。连钟涛都觉得今天的周至诚大气鼎然,一个人之所以如此,是因为他心地的无私,所以才会如此的无畏。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