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第二十八章 荆州援兵谋江东(求鲜花,求评)(1 / 1)

加入书签

待战场处理完后,回到城里,刘繇早已派麾下准备好宴席。

看见刘琦的一瞬间,这个四十多岁的刺史,竟然已是泪眼婆娑地抓着刘琦的手道,“贤侄,多亏你啊,没有你,孙策那叛贼定然不会放过我的等的!”

说着,竟然真的哭了起来。

刘繇此人,生性懦弱,又没有受过什么苦,生逢乱世,承受这种压力,一时间有些崩溃。

刘琦也很无奈,只是安慰了几句,安排大家坐等最后的结果。

一直到傍晚,黄忠、太史慈等大将携手而归。

让刘琦有些意外的是,甘宁竟然也在其中。

当初分军入江东,一路走陆路,一路走水路。

陆路已是连番大战,水路确实没有消息,让刘琦一直有些担心。

没想到,今日却见到了。

甘宁慌忙拜见刘琦,然后颇为惭愧地道,“末将辜负主公的期望了,让孙策那贼子逃掉了!”

对于孙策能逃走,刘琦早有心理准备,只是今日能够见到甘宁,倒是颇显意外。

于是,让其赶紧讲一讲经过。

原来,甘宁率领水军一路赶来,本来速度要快一些的。

然而从未进行过如此长距离的行军,导致沿途不小心走岔了路。

尤其,还要经过江夏、庐江等防区,所以,速度慢了不少。

一直到了今日,才算是达到目的地。

却突然发现,岸边有军队,一番打探后,知道是孙策的军队,于是率军将其拿下。

在岸上刚好又碰到了逃向此地的孙策败军,于是,又是一番激战。

只是,对方见到有人抄了后路,头也不回地向着另一个方向逃走。

至此,甘宁与赶来的黄忠等追军会合,接着追拿孙策残余军队。

只是赶到之时,孙策等人率领不到百人已经渡江逃北逃了。

甘宁本来想率水军追击,被黄忠劝住,这才有了刚才几人携手而来的场景。

刘琦笑着道,“兴霸无需如此,孙策逃了就逃了,不影响大局!”

“只是此战没有参与上,兴霸是不是有些遗憾啊?”

“正是如此,甘宁有些懊恼道。”

回来的路上,黄忠已经将这段时间的对战情形给他讲了一遍。

尤其是听到庞统与周瑜的智斗,惊得他下巴都掉下来了。

没想到庞统这个不到弱冠之龄的书生,竟有如此之能力。

尤其两军斗智斗勇这个桥段,至少他自己就没这个本事,更别说摆什么金门八锁阵,听都没听过。

一时,对庞统这个小小少年军师不由得有些重视了起来。

当夜,刘繇大摆宴席,率领全体官员对刘琦等人表示感谢,三军将士,也是放开了身心,好好地开心了一下。

三日后,刘琦在刘繇太史慈等人不舍的眼神中,离开了曲阿,率军回长沙。

甘宁仍然率水军原路返回。

至于豫章太守华歆,因顺路随行军中。

刚刚到达豫章,刘琦就发现了豫章城外竟然驻扎着一支军队。

领军大将正是荆州的文聘,至于副将乃是江夏太守黄祖之子,黄射。

黄射,刘琦并不认识,但是荆州大将文聘却是有过数面之缘。

“仲业将军,你们怎么会出现在这里,是父亲派你们来的吗?与两人刚一照面,刘琦就疑惑地问道。”

启禀公子,主公听说江东战事不利,特派我领兵前来相助。

另外,江夏黄太守命黄公子领兵三千,随我一同。

我们到达豫章附近后,便是听说公子率军大胜孙策,正在返回荆州,因此特地再次等待公子。

刘琦皱着眉道,“父亲可还说过其他什么?”

文聘有些犹豫道,“主公没有说其他,只是让我等听从公子吩咐。”

这时,豫章太守华歆上前道,“刘大人,既然都是荆州的援军,不如先进城调整一番如何?”

刘琦对于华歆的表现有些讶异,但也没多说什么,随即,吩咐所有人马进城休整。

作为主人的华歆,回府后,立刻吩咐豫章官吏安排酒席,宴请刘琦、文聘等人。

宴席上,华歆将其他人安排在外,只是将刘琦、文聘、庞统、黄忠等人与自己安排在内。

待诸人坐定后,华歆举杯接连敬了在座之人几杯。

接着,对着刘琦开口道,“刘大人,刘荆州派你们来江东怕不仅仅是为了援助江东吧,取江东才是目的!”

一语毕,众人皆变了脸色。

刘琦心道,“果然,这种事瞒不过华歆这种智者。”

“只是在下有些不明白,在曲阿击败孙策,乃是拿下江东最好的时机,刘大人为何不取,华歆接着说道?”

其实,这件事不仅华歆不明白,就是麾下诸将,甚至军师庞统也不明白。

当初,下令回荆州时,庞统就曾提出过趁机取江东之事。

因为,当时的孙策完全被击溃,而曲阿也只剩下一些残兵,根本不足以抵抗刘琦。

只要拿下曲阿,就可趁机逐渐掌握江东,并且,这是最好的机会。

袁术与刘备对峙与北边,根本无力南顾,其他势力鞭长莫及。

只是,刘琦深思熟虑一番后,仍然决定回长沙,所以,其他人也没有再劝谏。

此时华歆提起,其他人再次被勾起了想法,也想知道刘琦到底是怎么想的。

刘琦直视着华歆,想要知道他问此话到底是何意。

此刻的华歆却是一脸的坦然,仿佛就是好奇,并没有其他的想法。

环顾诸位将军以及文聘等人,皆是疑惑的表情。

刘琦轻咳了一声道,“在座的都是自己人,既然都想知道原因,那我今日就开诚布公,说说自己的想法!”

不错,我是想要取江东,甚至一直都想。

然而,我们此次的主要目的,是救援刘繇刺史,并非取江东。

我们刚刚助刘刺史击退孙策,若我此时趁机拿下江东,那么天下人会如何看我?

我岂不是和孙策那等狼子野心之人没什么区别了?甚至还不如孙策。

至少,他是光明正大,而我,却是趁人之危。

如此,没有道义,没有原则,不是我刘琦的作风,而且,这样的人将来也必定不会为其他诸侯所容。

其实,刘琦确实不太好意思,人家请你过来帮忙,你倒好,趁机夺取人家产业,实在是不地道。

当然,最主要的原因,还是受刘备的影响。

诸葛亮曾经一再劝刘备取荆州,而刘备却始终没有动手,一直等到曹操南下,荆州易手,才联合孙权夺回荆州。

以前不明白,后来才明白了其中的道理。

这就是名声,如果当时刘备真的取了荆州,后来荆州才俊会不会投刘备呢?益州诸多名士会不会大多都倒向刘备呢?

恐怕不会,既然你刘备和曹操等人都是一类人,为何不倒向实力更为强大的曹操呢?

今日的情况与刘备所处的情况有所不同,但是大体不差。

甚至于说,在天下大多诸侯仍在的时候,名声比刘备所处的时期更为重要。

刘琦甚至假设过,若是自己真的趁机攻取江东,恐怕之前与自己友好的华歆、张邵,甚至太史慈都会与自己反目成仇吧。

因此,刘琦毫不犹豫地放弃了这个想法。

听到刘琦的一番言语,华歆眼神一亮,爆发出一阵神采,仿佛此时的他并不是一个文弱得太守。

至于其他诸将,包括庞统、文聘在内,都是露出了一股敬佩的神色。

面对巨大的利益,却能坚守底线,却非常人。

庞统突然恭敬地站了出来拜道,“主公深谋远虑,品行贵重,在下叹服!”

其他人都跟着如此,包括文聘,只不过他说的是公子。

华歆则是拍着手笑道,“都说刘景升乃天下俊杰,我虽未见,但也有所耳闻。”

然而公子之表现,在下看来,更甚其父,实在是令人叹服!”

刘琦注意道,此时的华歆不再称自己为刘大人,而是公子,这关系可是拉近了一大步!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