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8章 掏空南明、拥兵自重【第三更】(1 / 1)
“这事……这事……”
一听到又是钱粮一事,朱由菘立马就心|神不定了。
马士英与阮大铖互相看了对方一眼,然后马士英站出|来说道:
“万岁、臣以为,倒不如休朝半个时辰,半个时辰后,再议此事……”
“善……”朱由菘见马士英解围,连忙点头。
主持朝议的鸿胪寺卿见状,也敲响了小钟,唱礼:“休朝四刻(四刻钟)!”
“万岁!万岁!万万岁……”
见休朝,群臣们纷纷作辑行礼,然后眼看着朱由菘退到了奉先殿后殿。
马士英、阮大铖、钱谦益等六部大臣、内阁大臣纷纷跟随前往后殿。
显然、韩当的提议很好,他们准备议论一番,看看能不能拿出十万新军的钱粮,组织水师西征救援黄得功。
韩当老神在在,丝毫不担心弘光朝廷出不出得起这笔钱粮。
毕竟对于他来说,无论朱由菘他们出不出得起,淮扬都不可能吃亏。
也就在韩当出宫殿透气的时候,奉先殿的后殿,朱由菘也神情紧张的追问:
“现在户部还有多少钱粮?”
“回万岁、眼下户部还有87万两,粮112万石,承运库有银45万两,太仆寺有银24万两,太仓有粮98万石。”
“综上、合计有银156万两,粮210万石。”
六十二岁的户部尚书高弘图慢慢说出南明财政情况,另外补充道:
“眼下接近七月,七月可收到江南秋税,大约170万两左右,粮500万石……”
“若是将地方上的钱粮集中南京,或许能凑到500万两银子,粮1000万石。”
明朝的财政,主要是地方截留75%,交由京城25%。
万历后期提升到30%,崇祯提升到35%,因此明朝的钱粮大部分都截留在地方上,并没有后世人想象的那么不堪。
与明朝相比、其他朝代,大多都是将钱集中京城,再分配给地方,粮食则是少部分转运京城。
比如清朝,基本上是钱粮纷纷运往京城,所以清朝地方基本没有太大的赈灾能力,而明朝地方官府很少会求京师赈灾,基本求到府一级,就能解决。
高弘图的意思,就是先将江南一带地方官府的截留银,直接取消,集中运送到南京。
这确实是眼下最好的办法,而且不会损害大太多人的利益。
听完了之后,朱由菘也追问道:“那、若是凑齐十万人的粮饷,甲胄,需要多少银子?”
“额……这个……”说到这|里、高弘图还真的不是特别了解,反倒是工部尚书上前行礼道:
“按正常来说,一套甲胄20两,加兵器25两,十万人也就是250万两!”
兵部尚书的马士英也开口道:“十万人,每人粮饷十两一年,需要一百万两,粮草需要最少一百四十万石。”
“这就350万两了?!”听到马士英等人的话,朱由菘瞪大了眼睛。
要知道当年他老爹福王在洛阳剥削百姓十余年,王府之中才有百万银两。
这韩当一开口,就是三百多万两银子,而且现在粮价不比之前,一石粮食能卖二两银子,一百四十万石,就是280万两。
这一来一去、就是六百万两银子。
要是拿出了这笔银子,尽管户部还能剩个百万两,但发完俸禄后,也基本没有多少了。
朱由菘自然是舍不得交出这么多银子的,但他又没有办法。
如果韩景略不派水师救援黄得功,估计他这江南天子,也没有几天好日子了。
想着、朱由菘只能叹气道:“给他吧、给他吧……”
此时他只当是花钱买了一个平安,毕竟韩景略比起此前的刘泽清、刘良佐、高杰等人可要好说话多了。
那群家伙不止要钱粮,还有勋爵、官位,甚至对朝廷使臣不敬。
只能说、不是韩景略太好,只是同行把他衬托的太好了……
事情商讨结束,接下来自然是要给韩当回复了。
半个时辰后,当朝会再度开|始,百官按照品级站位。
随着鸿胪寺卿唱礼开|始,朱由菘也开口道:
“韩当将军,吾想过了,确实,让昭武将军领十万兵马防御二十四万清虏有些不可。”
“这样吧、户部先拨银150万两,粮100万石,请昭武将军先调水师赶来南京。”
“待七月秋税征收结束,户部再调200万两,粮40万石运给扬州。”
朱由菘一席话,让朝廷官员议论纷纷。
百官们都觉得韩景略有些狮子大开口,只有兵部和工部、户部这些官员,在刚才休朝时算过账。
350万两和140万石粮食,并不算特别夸张,要知道当年崇祯听孙承宗的话打造宁锦防线和关宁铁骑,每年就要投入三百万两以上。
韩景略这次虽然要了350万两,但其中大部分都是打造甲胄的钱粮。
若是到了明年,二十万大军,一人10两银子,也不过200万两罢了。
况且当年关宁铁骑只防守十万不到的满蒙八旗,而韩景略需要防守二十四万清军。
百官们不说话了,而韩当则是毕恭毕敬的叉手行礼,缓慢鞠躬道:
“臣!拜谢万岁!万岁!万万岁!”
“臣相信,昭武将军收到钱粮后,必定会厉兵秣马,派遣水师南下,顺带为万岁守好江南门户的!”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