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第二十六章 天君纺织厂、大明蜂窝煤,水窖小水库(1 / 1)

加入书签

王善也不知道张老道和周思得,都得了什么好处。

但是看张三丰决定留下,

并开始调教他练功,心里还是乐开了花。

这张三丰不亚于后世的核武器,

有这张王牌在手,

只要自己不是很作死,基本性命无忧。

很快王善就笑不出来了,因为练功是真苦,

碰巧张三丰又总是拿他自己当初来说事。

你这么万年不出一个的张三丰,

要让我这个孩童和你比,我还不如早早抹脖子。

话虽然这样说,王善也知道人家能教自己,

都不知道哪里,几辈子修来的福气,

再苦也得咬牙忍着。

练功不能放松,大明基业也不能耽误了。

于是,王善紧锣密鼓的张罗起纺织厂的事情。

大明匠人技术还是相当厉害,

工部尚书林如楚,一见图纸那是如获至宝。

一面小心谨慎的筛选工匠,一面不顾高龄,

亲自将每一部分图纸,和徐光启等人分别绘制。

然后,才打乱顺序分发给各工种匠人制作。

他比别人更懂得技术的重要性,

这种东西,绝不能落到民间,奸商之手。

大明财政千疮百孔,这样的利器,

一定要牢牢掌握手中,甚至可以说是定国神器。

只有这样,才能利及大明,惠及百姓。

王善,也开始谋划他的小九九。

努尔哈赤和怀有异心的蒙古诸部,

老子准备薅羊毛了,你们准备好了没有?

这一场悄无声息筹备的经济掠夺,

不让你们将底裤都输掉,那才是白穿越了!

厂址就选在了南海子,让流民清理出了大片空地,

南海子大小五个海子,水那是一点都不缺。

水力驱动装置,试运行时,王善亲临现场,

要说大明,你只要有图纸,在这里就有可能。

当然,那些现代机床才能加工的东西,估计很难实现,

但是聪明的大明匠人,能想出替代方法。

大型纺织机也在按部就班安装中,其间不合适的零件也不少。

毕竟很多匠人不知道是做什么用,考虑不到相关零件是否匹配。

不过这些都不用重要,重要的是,一切都在走上王善预期的正规。

王善还要感谢开国祖宗朱元璋,

没有朱元璋大力推广棉花种植,

他的起步将要艰难无比。

羊毛长在羊身上,薅羊毛也要有羊毛才行,

塞外的羊毛是多,但是加工工艺原始,

还有浓重的腥气,不受人待见。

蒙古人自己都不爱穿,谁不喜欢干净柔软的棉布,还没有异味。

所以王善初始构想,就是用棉布换羊毛,

然后再用羊毛布换羊毛。

所以要感谢朱元璋啊,现在大明已经是一个棉花种植大国了。

棉花种植十分普及,并有江花、北花和浙花三大种系,并以此形成了三大植棉区。

到时候水涨船高,棉布的大规模生产,

必然会对大明国内,棉纺织业产生冲击。

这时就是对失业棉纺织技术工人的掠夺了,

将他们从富商手中解放出来,实现国有集中化管理。

生产出来的棉布太多怎么办?

别忘记对外贸易!

向周边国家出口,向西方出口,

以低价倾销,掠夺欧洲财富……

这有些不人道,不过王善很喜欢。

朝鲜现在和大明是蜜月期,毕竟万历帮他赶走日本侵略者,

但是努尔哈赤的铁蹄下,朝鲜还是会倒戈。

日本不用说了,这个掠夺起来,

毫无心理阴影,反而会更加健康。

为井边、松下、田中,长大的那些孩子们,

提供优质低廉的衣服,这是人道!

交趾不用说了,动不动从后面捅刀子,先从经济上干翻你再说。

等你们发现,想要用军事力量,来对抗经济掠夺的时候。

对不起,大明的火器已经完成换装,

不管你是骑兵还是战象,一概都是“突!突!突!突!突!”

王善心里想的实在美,忍不住笑出声来,

一旁的明月只好翻白眼。

“天君,请注意仪态!”

明月新换的小钢牙快要咬碎了。

王善此时还能笑出声,如果知道方从哲已经说服了礼部尚书何宗彦,开始筹备相应事宜。

当然,方从哲不会全盘托出,要是说三级跳,恐怕这个礼部尚书会马上请辞。

唉!大明的这些脊梁骨,已经被礼教压弯了腰。

已经得到风声的朝中群党,

不由将目光纷纷落在了,

即将到来的禅位大典之上。

以至于想找王善麻烦的东林党人士,

也都开始紧锣密鼓进行人员筛选。

将大明所有官位进行了核实,

并与之进行了相配套的人员储备。

甚至于各党派出现了暂时的苟且,

将无数大明紧要官职,进行了秘密协商。

当然漫天要价,落地还钱,此间争执还是不断。

就比如辽东巡抚、巡按,

以及兵部、户部、刑部、吏部各重要部门的侍郎职位。

王善裤裆里的宝贝,暂时比较寂寞,

只好在无人之处,掏出来放放凤,练练靶子。

每到这时候,形影不离的明月,

总是会躲在一边,捂住耳朵,然后练习翻白眼。

山东大旱,因为比历史上早了一个多月赈灾,并没有出现什么波澜。

当然其中还有王善将锦衣卫,和魏忠贤派出去有关,

毕竟总有想浑水摸鱼,囤积居奇的富商。

王善让收留的流民,和雇佣的铁匠,

打造的新式铁炉,也纷纷上市!

当然为了后续出现的冻灾,王善将蜂窝煤制作,

和相关炉子的打造,早就交代下去了。

果然一上市就供不应求,而且王善还允许别人模仿,

但是绝不允许暴利销售,一旦发现直接就出动锦衣卫。

与之配套的蜂窝煤生产,量也越来越大,

虽然弄得南海子那一片,有些黢黑,

但这一切都非常值得。

水窖计划也同步推行了出去,

并且获得了普通农户的拍手叫好。

一个简单的想法,配合精巧的设计,

直接将雨水和雪水收集起来,

到大旱之时,就是救命的水。

还有很多人迹罕至的山谷,

王善也都安排了相关人,进行了小水库的建造。

人工绝大多数,都出自附近的农户,

由工部相关技术人员指导,一时之间趋之若鹜。

同时,王善开始在南海子兴建大型粮仓,

并通过已经有的收益,小范围分步骤收购粮食。

不然怎样,粮食可是非常敏感的物资,

那些大地主,豪商们,绝不会允许你碰这个。

王善,看着这些日子的成效,

终于长出了口气,感觉有些底气了。

可他想不到,自己这才五岁的儿童,

马上就要面临文官们的暴风骤雨。

(还得求,继续求,求不求得,也得求,求出馒头和泡面,再来两根火腿肠!不然,梦想容易被现实拉黑!小手一点,灵官你有!)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