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第四十二章 皮岛(1 / 1)

加入书签

郑彩和甘辉激动的浑身发抖。

身为两个二十来岁的青年,哪怕是干了好几年的海盗了,身上的血仍未冷。

这也是陈子宁找这两个货加入的原因。

要是那些三四十岁,经历颇多,甚至杀人如麻的积年老海盗,又没有觉醒民族意识。

拿北方的惨事来打动他们,基本上是没有可能。

只有纯粹的利益。

这一次北上之行肯定还是有风险的。

陈子宁自己也会冒险前往。

他希望身边的人,不光要讲利益。

也是充满着自我奉献和牺牲的精神在内。

哪怕是陈子宁自己,也是如此!

恶贯满盈,手上染满辽东人鲜血的老奴,不能容其寿终正寝,必须接受正义的审判!

这个任务,哪怕充满未知的风险。

仍然是值得!

“你们下去之后,和船上的将士宣讲此行的意义。”

陈子宁慢慢冷静了下来。

武器和物资的准备已经相当相当充足,接下来就是精神上的提升。

百多名水手,二百人的特战队员。

必须要每个人拼尽全力!

“是,营官大人!”

“是,队官!”

在场的每个军官,都是尽全力挺直胸膛。

用尽全身力气,迸发出最激昂的应答声。

这个时候,谁还会想危险和退出?

是男人,就跟着陈大人北上!

……

“朝廷的粮船还没有到?”

“入他娘的,我们就是后娘养的?”

“谁叫毛帅现在缩手缩脚的,根本不敢和东虏拼!”

“现在咱们缺粮缺甲,拿什么拼?再打,又是败仗!”

“打了败仗,就是他娘的小妈养的,你还敢不服?”

“日他娘的,咱们给朝廷效力多年,毛帅孤悬海外,收复失地,活汉民无数,现在就是这样的下场?”

孔有德半躺在海边的小山上,嘴里嚼着草根,目光却眺望着远方。

期盼着朝廷的运粮船能出现在海上。

一边和自己的好友耿仲明一起发着牢骚。

根本没有帆船前来的踪迹。

自铁山惨败之后,表面看来不思进取,战力越来越低下,连续惨败的东江镇,在朝廷诸公的眼里,也是完全失去了价值。

天启六年之后,朝廷对东江镇的补给就开始削减。

崇祯年间更是无视东江疲弱,几近断粮。

因此饿死不少岛民和驻军。

毛文龙更是被袁崇焕用尚方剑处斩。

袁崇焕擅斩大将,也埋下了此后被清算的种子。

可以说大明,袁崇焕,毛文龙,都是输家。

主要原因,还是东江镇这两年对后金的破袭战相对困难,后金在辽南搞坚壁清野,用屠杀和迁民等手段制造了几百里的无人区。

东江的细作和小股部队无法渗透深处,也就无法创造值得一提的真实战果。

后金兵又征服了朝鲜,在铁山等地击败了东江镇的主力。

重创了东江镇之后,切割断了东江从朝鲜得到粮食补给的道路。

从天启六年到崇祯初年,这两三年,东江已经处于极度虚弱和衰退之中。

但孔有德,耿仲明,毛承禄,陈继盛,尚可义,尚可喜,刘兴治等人,仍然是奉毛文龙为主,内心只充满着对朝廷的怨恨。

毕竟眼前这一切,俱是毛文龙一手创造出来。

连他们这些将领,都是认了毛文龙为义父甚至祖父。

“真他娘要饿死了……”

孔有德清楚的听到了自己肚子里的叫声。

老脸微红。

心里也是一阵唏嘘。

他娘的老子三十多岁了,家人死光,为将多年,穷到讨不到媳妇就算了。

现在连饭都吃不上了!

就在窘迫的时候,孔有德相当清楚的又听到了耿仲明肚子的叫声。

两人都是面色微红,先是微笑,接着又都是摇头叹息起来。

皮岛就是个荒凉的大岛,岛上风力太强,勉强能住人,种植是不要想了。

有附属各岛的产出,加上朝鲜和朝廷两方面的补给。

还有东江镇会出售一些毛皮人参之类的辽东特产。

这才勉强从天启初年维持到现在。

但随着朝廷补给削减了大半。

岛上挨饿的人越来越多。

孔有德和耿仲明好歹是将领,就这样也在忍饥挨饿。

何况那些普通的士兵。

还有依附东江镇而存活的普通百姓了。

“怎么海上有烟啊?”

孔有德突然两眼一凝,有些疑惑。

耿仲明耻笑他道:“你怕是饿晕头了吧?”

孔有德一把拉住他,指了指海上,声音颤抖的道:“是有烟,有烟!”

在两人眼前,海面上果然是升起浓密的黑白相杂的烟气。

而大海上,并没有帆船的尖桅呈现。

两个身经百战的悍将,不由自主的颤抖起来。

这不是活见鬼了吗?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