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第六十九章 连环画册(1 / 1)

加入书签

“大少爷,小心。”

傍晚时分,泉吉号靠岸在北港码头。

几个仆妇和仆人簇拥着一个妇人,加一个四岁多,虎头虎脑的男童,一并从泉吉号上走下来。

众人都是看着明亮的码头发呆。

这座码头也是越来越热闹了。

修复的近三十艘福船轮流停泊在这个港口。

日常收平安状就是靠这些福船了。

船上的人员,现在挑出来的水师船长有郑芝豹和郑芝凤,还有杨六和杨七兄弟,杨天生,洪旭等人。

获准上船的海盗,全部重编打乱。

并且要陆续接受新兵训练。

此外就是查明籍贯。

搬取家人到东藩。

如果不愿意,那就只有取消资格。

驱出东藩,不准在岛上停留。

目前自愿离开的和被驱走的,加起来也就不到百人之数。

在岛上修了三个月路,其实也陆续接受过民族觉醒教育。

还有新兵基础训练的一些科目。

加上大头领们都陆续在这里安家。

倒是真没有几个人想要离开。

普通海盗的收入,根本不算高。

现在投了东藩,虽说规矩多了不少,但待遇并不算差,加上把家人移民过来,到了岛上就分配田亩安家。

比起此前自己吃香的喝辣的,却无法照料家人时的情形,还是强的多了。

除了北港口自己的福船外。

还有不少外来的商人船只停泊在此。

在这里补水和购买食物,请船场维修船只。

或是来靠岸找贸易的机会。

东藩这里几个月下来,杜绝了野人捣乱为患。

消灭了海盗。

岛上也是秩序井然。

治安这方面,不要说大明一地,就算放眼全球,怕也是当之无愧的第一。

东藩原本就是很适合的停泊地和中转站。

要不然西班牙人,荷兰人还有颜思奇也不会打这个地方的主意。

正好是处于往吕宋和倭国的航线中间。

从北方或江南南下的船只,在这里停泊避风,补充食水,维修船只。

顺道再贸易,都很方便。

这也是陈子宁这一段时间虽然不在。

但贸易还是在稳步增长的原因。

只是增长的幅度并不大,还是因为出产地被很多豪强控制了。

码头到港口都悬挂着煤油气灯。

把大片地方照亮如白昼一般。

熙熙攘攘的人群,川流不息的搬抬着各种货物。

拿着步枪的士兵在码头警备。

士兵和长长的步枪,加上刺刀,拖出老长的身影。

入秋前后南部这里还是很热,但晚上有些凉意,这些士兵都发了灰色的斗篷,配上黑色的高檐帽,黑色的军服,勋衔标识。

步枪,刺刀,加上长靴。

给人一种极为正规和威武的感觉。

这就是制服和制式武器的魅力。

一看就知道北港的破虏军不是海盗能比的。

“我爹呢,我要找我爹?”

“少爷别急,老奴现在去找带我们过来的老爷打听一下。”

虎头虎脑的小男孩点了点头,就开始到处张望起来。

首先观注的是士兵。

接着是一排排没有打烊的商店。

各种夜市小吃,香气四溢。

然后是一辆辆四轮大车。

这些大车都是钢铸车间的出品,加上转向装置和弹簧,舒适性和运载性能相当出色。

一次可以拉二三十人,或是最多四五千斤的货物。

一辆就能抵大明的两轮马车好几辆。

而且速度,舒适性都把两轮大车甩开老远。

接下来,就是商人,船场工人,水手。

整个北港码头,热闹非凡,每个经过的人,都有一种昂扬奋发,精神振奋的感觉。

衣着,举止,打扮,也都是和内地的大明百姓大有不同。

“拨浪鼓,拨浪鼓小郎君要不?”

一个货郎挑着担子经过,上面都是日用品和小孩的玩具之类。

看到这虎头虎脑的小子,货郎就上前兜揽起生意来。

小郎一撇嘴,道:“不要,这有啥好玩的?”

“木头小人?木头老虎?对了,这里有连环画册,要不要?”

货郎取出几本画册,巴掌大小,货郎翻动了一下,都是拿着刀枪的小人,画工很细致精良,品质相当不错。

“十文钱一本,小郎君要不要?这叫辽东破虏记,现在才出前二十回,一回一本,好看的很。”

“二十本我全要了。”

小孩子明显不缺这几百文钱。

虽然此时的物价,一文钱就够买个烧饼,几百文钱够买好几只老母鸡,够买一百多斤粮了。

小孩还是一挥手,令下人给钱。

“这东西好。”

小男孩翻看了一会儿,故事节奏很精采,画的也好看,他看的眉开眼笑,一时都挪不动步子了。

看了一会,抬起头来,小男孩眉开眼笑的道:“东藩这里可真好,怪不得爹不肯回家了!”

---------

今天不知道能不能上架,一直在等审核,如果顺利就白天,不顺利就晚上或明早了。

公众章节这一章其实可以不发了,还是发一章,等于是上架感言了。

大家都知道订阅意味着什么。

如果感觉还行,就订阅支持一下,没多少钱,您的随意一订阅,就是作者继续往下写的动力。

感觉不行,我说的再多也没有用。

希望能得到大家支持吧。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