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第七章桓龁:子羽公子之才,老夫佩服!(1 / 1)

加入书签

赵国境内,平阳城外。

这一次,秦国之所以选择赵国作为首战的理由只有一个。

因为如今的赵国,也算是山东六国唯一一个强兵之国。

虽然,自从廉颇等老将走的走,死的死,令赵国军力下降许多,不过其底蕴毕竟在那里。

而只要这一次秦国伐赵的战绩有效,便可以威慑天下!

早在两年前秦国大旱刚起的时候,秦王嬴政为使六国不会接着秦国天灾,合纵连横攻打秦国。

由老将桓龁、王翦两两,猛攻平阳,杀赵将扈辄,斩首十万,方才撤出平阳退守关外大营。

后来,赵国新王继任,为防秦军再次侵犯,从阴山草原调来五万边军,驻守平阳。

此次,嬴子羽再出征前,嬴政也曾叮嘱嬴子羽,让其出征的过程中,多听取一些桓龁、樊於期等老将的进言。

同时,其也曾告诉过嬴子羽,这一次伐赵的主要意图。

并不是想着能够一波而灭赵国。

毕竟,哪怕如今赵国日落西山,想要短时间将其灭国,也不是那么容易的。

历史上,秦灭六国首先灭掉的反而是六国之中国力最弱的han国,之后,又陆续对其余五国出手,总共用时十六年之久。

由此可见,哪怕秦国国力雄厚,又有雄主嬴政带领,想要灭六国的难度,也是非常大!

而且,这还是积蓄了秦国六世的努力,再加上那秦王嬴政,才彻底灭掉六国,令天下完成大一统!

而赵国也是最难对付的一个强国,从秦王政十一年,便开始布局,直到秦王政二十五年,才彻底灭赵。

因此,这一次嬴子羽的主要任务,便是吃下赵国平阳城的五万边军,以此威慑山东六国!

由于早已有老将桓龁歼灭赵国十万精锐,使得这一次攻打赵国的压力变小许多,那嬴政才会拿这一次伐赵的任务,交给嬴子羽历练。

而且,又有桓龁、樊於期、屠睢等随行,因此嬴政对于这一次伐赵,才安心的交给嬴子羽。

...........................................................................

此刻,距离嬴子羽率军进入赵国境内已经过去了数日。

在嬴子羽的统帅下,此刻二十万秦军已经到达那平阳城外三十公里处。

到达平阳城后,嬴子羽并没有急与攻城,反而是让大军在平阳城外三十公里安营扎寨。

大帐中,嬴子羽、老将桓龁、樊於期等秦将,赫然在列。

在众人面前,则是一张绘着赵国地形的地图。

“羽公子,如今吾等距离平阳城只有三十公里。”

“在那平阳城中,有五万赵国边军,那赵国边军不同于寻常赵军,其常年与匈奴、胡人交战,战力不容小窥。”

曾经统帅一军攻下平阳城的老将桓龁,拿着一份竹简,对着嬴子羽汇报道。

与此同时,另外两将也都神色凝重的点了点头。

虽然那平阳城只有五万赵国边军,不过如今他们身处赵国境内,一旦与平阳城开战,那赵国的援军便有可能会立马支援平阳城。

而他们毕竟是远途作战,如果再次被牵扯住,也有可能会中了赵国的伏击,导致大军惨败。

因此,不得不慎重。

嬴子羽看着地图上平阳城的位置,略微点头道。

“吾军共有二十万大军,而那平阳城虽只有五万边军,不过依旧不可小窥。”

“因此,本宫决定,分兵行动。”

“由樊於期将军亲率五万秦军,作前军,负责正面进攻。”

“由屠睢、麃公各率一万铁骑与两翼游击,阻截有可能出现的赵国援军。”

嬴子羽说到这里,略微停顿后,看向那老将桓龁道。

“桓龁老将军则需要你率五万铁骑,千里奔袭赵国国都邯郸东北的武城。”

“以使赵国虚实不辨,从而令其精锐边军不敢南下!”

“至于本宫,则统帅剩下八万秦军,驻守大本营,以不变应万变。”

随着嬴子羽一道道军令下达,令在场的老将都精神为之一震。

“怪不得大王会让子羽公子亲率大军,单单只是其刚刚的布局,子羽公子的领军之能,便不逊色与老夫。”

那老将桓龁看着年仅八岁的嬴子羽,露出惊骇之色。

想他八岁的时候,那时候还在活泥巴。

而嬴子羽,却已经统帅二十万秦军伐赵!

如果说之前桓龁还对嬴子羽担任秦军统帅有什么担忧。

那么,此刻随着嬴子羽的军令下达,桓龁的担忧已经褪去。

甚至,对于这一次嬴子羽统帅二十万秦军伐赵,都多了许多信心。

“早就闻子羽公子神童之名,却不想其在统帅之道上,竟也有如此才华。”

“不愧为大王的子嗣。”

如果说秦国最令桓龁佩服的人是秦王嬴政,那么此刻桓龁对于嬴子羽的敬佩之意,也仅次于秦王嬴政!

毕竟,此刻的嬴子羽,才多大?

如此小的年龄,便在统军之事这么布局的这么完善,以后长大了还得了?

说不得,未来秦国灭六国一统天下的希望,就出在嬴子羽身上了!

............................................................................

ps:新的开始,小弟重新起航,希望能够带给大家新的感觉!新书期间,您的每一次点击,每一个鲜花,每一个评价票,每一张月票,都是对小弟的支持!希望读者老爷们多多支持!

另外,关于第一章的时间,作者查看资料后发现写错了,如今时间线是秦王政十三年,第一章已修正。

...........................................................................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