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7章 危机感(2)(1 / 1)
第227章 危机感(2)
“是啊,除了那个还能有哪个,街里就那么大地方。”
“哎呀我的妈,那么大个大楼都是你同学自已干的?这才多大点儿的毛丫头,这也太能耐了吧?”杨峰他妈那吃惊的眼睛瞪得老大。凌水人有哪个不知道街面的百货大楼,谁能寻思到老板会是个毛孩子。这要不是自己儿子说,她还不相信呢。
“李燕不光是能做生意,人家学习也好,她原来是我们的副班长,全校能占上前三名,老厉害了。”杨峰的口气不难听对李燕的佩服。
自己儿子什么脾气当妈的最清楚,打小就就作,性格又犟,很少听他说佩服谁,杨怀富不仅动了心思:“这个李燕长得好,又聪明又能干,峰儿,咱们小队里追你的小姑娘好几个,你就不会拿出点儿本事把她追上啊?”
杨峰他妈听了这话,眼睛一亮拍了下大腿:“对呀,峰儿,要是把她追到手那咱们家可发大财了。”出手就能拿出十多万,这丫头手里指不定还有多少呢?
杨峰道:“得,你们打住吧,我可不敢掂记她,这事儿你们往后也别再提了,要是在他们面前露出什么马脚,那你们儿子我可就有大麻烦了。”
“这叫什么话,她好咱们才掂记,要是不好给咱们家咱们都不要。”
杨怀富也知道自己这心思成不了, 叹了口气跟老婆道:“峰儿说的对, 不是那姑娘不好,就是因为太好了不光是咱们还有别人掂记着,刚才你没听见吗,那个叫什么小东的小子厉害着呢, 有他在那挡着咱们家峰儿是没戏了。”
“那小子咱可惹不起, 哎,可惜了那姑娘了。”
一家三口唠扯这些话, 李燕那边自然是毫不知情, 第二天开始就到相关的部门办理一系列手续,把那些钱也全部都打到了高台村的帐户上, 具体的上缴多少, 又分给村民多少,这些都是村委会和组员之间的事,不需要她去操心。
杨怀富那边就近找好了砍伐的工人, 只等着这边手续一妥就开始动工。木材碌续的从山上运下来,按照粗细大小种类不同分别整齐的码在了山脚下。
一些木材商闻讯而来,为了能优先把木材拉走,争抢着往李大中怀里塞钱,生怕再拉不着货。
李燕安排好了之前的事项,还没等到开伐就已经开学了,没办法在现场监督, 就把她爸李大中给央求过去了。有着多年煤矿管理经验,对于这种现场监督还是游刃于余,加上杨怀富这个当地人在旁边协助,再加上黄富贵的时不时过来,总的来说是没有什么问题。
木头不断的从山上运下来, 负责检尺的人量好尺寸做好统计,把数量报给李大中, 后者只需要拿着计算器打出价钱,让木材商看下两方觉得没什么问题, 就开始付钱装车。
每天收工后李大中身上各个衣兜里都揣满了钱,就这样干了将近一个月, 林子被全部砍完,跟着开始种植上新的树苗,零零总总一系列事后工作全都处理完毕又用了一个星期左右。三方相关人员这才有时间好好坐下来把赚到的利润进行分配。
扣除掉所有费用共计盈利二十五万, 每人可以分到八万多块钱, 当李燕把成摞的钱推到两人面前时,黄福贵和杨怀富都瞪大了眼睛, 他们哪里见过这么多钱,摸钱的手不自觉的微微抖。
“这哪能要这么多,李燕你快拿回去一些,给我分一摞就行了。”黄福贵最先开口推让。
杨怀富也跟着说:“村长说的对,这本钱可都是你拿的我们俩个也就稍稍出点儿力,哪能给这么老多,赶紧收回去。”之前跟儿子杨峰就已经商量好了,少要些钱一两万可就不少了,没想到她能给这么些?
李燕笑笑:“你们就别再推辞了,这不是咱们先前都说好的吗,有钱大家赚,都不是外人就别再客气了,快收下吧?”
钱可是好东西,没有人会闲它多。两人虽然明面客套着,可眼见那钱堆入在面前说不心动那是假话,被这么一劝就已经动摇了,黄福贵瞅了杨怀富一眼:“要不怀富,咱们留一半儿吧?”
“那也行。”杨怀富点点头,把钱分了一半儿出来,剩下的一半儿用手托着递给李燕:“喏,你杨叔就脸大一回,收你四万,另外这四万你拿回去该干什么买卖干什么买卖去。”
黄福贵也跟着把他那份递到跟前儿,道:“还有我这四万,李燕你也拿着。”
“那可不行。”李燕缓缓的摇头,微笑的继续劝说:“人无信而不立, 我既然答应你们有股份,那就得真正做到, 不然的话那叫什么人了?你们不用顾虑,只管收下钱, 我也没时间陪你们多聊聊, 学校那边抓得紧,我得赶紧回去了。”说着拍拍屁股站起来。
见她一再坚持,两人也就随水推舟的最终还是收下了钱。不无表示如果再有类似的事一定会尽力帮忙。李燕稍提了一嘴看管的事,杨怀富直接把不收费用给她照看的事情说了,让她放心只要有他在就不会有人敢上山偷伐。
李燕想反正这些费用也是到了整年的年底算,倒也不用急在这一时,到时候坚持付给也就是了。
山上的林木比较好说,顶多是被人偶尔盗伐个几棵算不上太大的事,真正需要她操心的是另外一件事。李燕当初之所以会那么痛快的就决定下来买那片生长年数并不算太长时间的整座山林地,还有另外一个重要的原因,她看好了山脚下那条小溪河,在那里放养些蛤蟆正合适不过。
这个时候往河沟里放些蛤蟆,等到明年开春的时候下了籽,孵出蝌蚪长成蛤蟆,就着这片山林区域生长繁育养殖,是个相当不错的主意。
这件事做起来并不是太难,有本钱投入只是个把星期的事,关键是需要有人不时的在现场照看着,以防止被人捉走了种蛙。跟看山不同,这样的人可需要常年都在,家住在附近当然是最好不过了。通过黄福贵介绍,李燕雇了个在山根儿底下的人家来照看蛤蟆,并答应三个月结算一次工资,并且按数量多少计算奖金,这样一来可以起到更好的约束作用。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