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第317章 取长补短(感谢树涞的打赏)(1 / 1)

加入书签

此战,吐蕃军避实就虚,不与唐军精锐直接交锋,而是断其粮草后,集中优势兵力夺取胜利;

而唐军远道出征,且兵力不支,供给不畅,尤其军中将领不和,副将郭待封擅违军令,一意孤行,终陷败局。

当然,唐统治者以前在西域的用兵也有问题。对吐蕃的挑衅一直犹豫不决优柔寡断,而且派遣的将领也不得力。

对于真正有才干的将领因功高震主又总是怀疑打压,甚至用调遣到西域边陲不毛之地的方法来作为对名将的排挤。

“卧槽!这不是典型的过河拆桥、卸磨杀驴吗?人家费心巴力给他打下来江山了,等到屁股等下那把椅子坐稳当了,他又想方设法的贬低人家了!”

海贼王同志又替那些将领打抱不平。

“这是上位者的通病,你也听过黄袍加身的故事吧?

陈桥兵变,赵匡胤被手下将领黄袍加身拥立为皇帝,等到成了皇帝之后又总是不安,因为他怕将领们以后也照葫芦画瓢学他!

后来赵匡胤一次退朝后,特地留下众将领一起喝酒,第二天那些人都主动称病交出来兵权,这也是‘杯酒释兵权’这个成语的由来。”

功成名就之后,朱元璋则是大肆屠杀功臣。

综上所述,一场战役的成功与否,不仅仅是靠领头的将领做出正确的决策,还要靠上面的在位者充分的理解信任、下面执行者无条件服从的默契配合。

要不然上面的在位者不信任,再有小人做祟进谗言,下面的士卒再人人都不服从命令、听从指挥各行其是,任你再英勇无敌也会遭到难以想象的致命打击。

前面已述,吐蕃大举入侵西域,唐廷判断吐蕃国内必然空虚。

西域关键地理位置在吐谷浑,薛仁贵只要拿下吐谷浑,便切断吐蕃与西域四镇的联系,进可直捣逻娑,退可与镇守安西的唐将会合夺回龟兹、疏勒、于阗、焉耆。

唐朝先前已遣大将阿史那忠在西域领玉河军救于阗。

在薛仁贵出兵的同时,唐以西突厥首领阿史那都支为左骁卫大将军兼匐延都督,以牵制吐蕃在西域的兵力,与薛仁贵遥相呼应。

可见,唐廷为此次征战下了一番功夫,薛仁贵使“围魏救赵”之法,同时西域布置的兵力起牵制作用,战略部署也可谓高明。

只可惜计划赶不上变化,十万精锐之师最后等于是羊入虎口。

“大哥,你看看,古代这个人口感觉比我们现在还多呢!?只要是什么打仗了,就动辄是什么几十万、百万雄师的,咋就那么多人呢?古代行军打仗真有百万大军吗?!”海贼王同志又提出来自己的疑问。

“这个史书上没有详尽的记载。不过《卫公兵法》指出,二万人的部队,就需要拨出六千人专护辎重。

护卫还是其次,距离越远,运输需要的力量越庞大,沈括在梦溪笔谈里算过这笔账,兴师十万,除去看护辎重还有其他勤务后,就只剩七万可上战场的兵力了,而维护这10万大军需要30万民夫在补给线上来来回回!

到这个程度时,你增加人力,还要兵力保护,已经缺乏实际效用了,因为人自身也要吃,就算用畜力,牛马自身也要吃,比如以唐代养马,一匹马每日就需配给3升马料,这样也难以提高补给效率。”

星移斗转,岁月悠悠,虽然说跨越了几千年的时空,仍然带不走辉煌往事。

听大哥讲述薛仁贵从军四十年来取得的巨大胜利,一路身先士卒,锐不可当,勇冠三军,让海贼王同志也听的热血沸腾,眉飞色舞,抑制不住内心的激动。

“平时多读书学习学习,像隋唐的英雄们李纲在(《唐朝贤将传序》)中都给予了中肯的评价:李大亮宿卫之忠,裴行俭、苏定方术略之奇,秦叔宝、薛仁贵、李嗣业搏战之勇,高崇文纪律之严,王忠嗣执守之固,李抱真训练之精,张万福乐善之笃,李光颜、愬谋虑之决,皆凛然有贤将之风。”

“大哥,你又不是不知道,我最懒得看那些文言文的书了!很费脑子的!”

海贼王同志憨憨的笑了笑。

说真的,以前读书的时候,他就不喜欢文言文,即使是翻译出来的他也总是记不住意思。

在这方面,他很佩服大哥,那些文言文诗词歌赋的,大哥一拿到手看看就明白了,而且不用老师翻译过来就懂得意思了。

“我们这方面需要学习的很多。像西方的军事理论知识就比较详尽,我们应该取长补短,学以致用。”

西方在军事动员学的发展结合了战争史后,发现从古至今随着技术发展,国家参与战争的能力也越来越强。

尤其是社会管理、铁路运输、兵站、士官职业化、预备役等技术和措施的实施,使得近现代国家在全面战争中能动用的军队平民比例越来越大。

古代战争中,并不存在如二战那样广泛动员平民进入军队并快速训练后上战场的情况,所依赖的都是常备军队。

同时,铁路公路提供了兵力和物资高效集结的渠道,使得过去卡住古代军队喉咙的后勤问题得以解决。

在古代通讯技术和军事训练指挥技术限制下,别说几十万大军,仅仅是10万人的军队就能接近指挥瘫痪,距离过远以及战术难以匹配使得这么多人根本发挥不出战斗力,反而格外增加了后勤压力和士气风险。

职业化士官们则提供了大兵力协同的可能性。古代的军事训练往往依赖将领个人,阵法号令皆不相同,比如戚继光所练戚家军,其运用阵法其他明军就不懂得。

这样当你天南海北的军队集合到一起时,也难以有效的协同作战,只能一盘散沙,凑不出有效战斗力。

是以优秀的古代将领绝不会干这种事情,具有决定性的古代大战役中,许多古代优秀将领们也不会使用大量兵力,往往最多只带数万人。

近代各国都定立了自己统一的标准化军训操典,并以这些操典在军队和军校培训士官,而士官们则负责训练新兵,于是无论哪里的士兵都能接受完全一样的训练,这样当他们集合起来后,也能互相配合作战。

这也是拉练的积极意义。我们都知道,人与人之间的理解和信任是很重要的。达到配合默契更需要很长一段时间的磨合。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