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第七章 注意,我要开嘴炮了(1 / 1)

加入书签

所以近几日,张一凡频繁出现在皇城各个街道、茶馆、酒楼。一边享受着名人的待遇,一边适时的面露悲戚,似乎自己写这本书,有着不得以的冤屈。

这,在继续带火这本书的同时,也让人们多少开始联想起了张一凡为什么被施以宫刑,联想起了太子谋逆案。

进而,有些思想大胆的,甚至开始将小说情节,代入到了太子身上。

如此一代入,竟然发现有颇多吻合之处。

皇城百姓本就民风开放,加之朝廷不禁言论。瞬间,种种流言,直指太子谋逆案。

“狗腿子,喜欢看人吵架吗”?

此刻的张一凡,正嗑着瓜子,站在一家辩馆门前,冲着身边的小萝莉问道。

小萝莉,已经从张一凡口中的小破孩,晋级成了狗腿子了。

小萝莉似乎十分喜欢狗腿子这个称呼。或许在他看来,狗腿没腿便走不了路,狗腿子,自然是十分重要的称呼了。

所以当张一凡问她的时候,她来不及咽下去口中的糕点,忙不迭的点头。

开玩笑,谁不喜欢看人吵架啊。

张一凡点了点头,拉着小萝莉的手,朝辩馆走了进去。

辩馆,名辩之馆也!

如今正值盛世,百家争鸣。

即有诸子百家,每一家便有不同的理念,不同的理念便有冲突,君子动口不动手,有了冲突,最好的解决办法自然是辩上一辩。

如此一来,辩馆,在大鼎王朝便十分之常见了。

无数流派的人才,纷纷涌入皇城,期待能在皇城的辩馆中一鸣惊人,从此进入朝堂眼中,一步登天。

是以辩馆之中,往往鱼龙混杂,既有儒家、法家等主流学派,也有各种杂七杂八的不入流学派。

当然,辩馆作为登天之梯,自然也有各方势力的探子守候,一则为各方势力发掘人才,一则掌握民间渔轮。

尚未进入辩馆,张一凡便听见了辩馆被嘈杂的吵闹声。

这,简直就是大鼎王朝的闲话中心啊!

张一凡心中感慨。

入彀辩馆,乃是皇城颇具知名度的一家辩馆。

其名字来源,源自于大鼎王朝第二位皇帝的一句名言:天下英才,皆入吾彀中也!

彼时,大鼎王朝立国后,经高祖皇帝励精图治,战乱平息。是以到了第二代皇帝,开始设立辩馆,引纳贤才。

有一日,第二代皇帝微服私访,途经此辩馆,看到此辩馆内人才济济,便发出了这一番感慨。

自此,此辩馆便更名为入彀辩馆。

寓意天下英才,借此可以得到朝廷赏识。

此刻,入彀辩馆内,各种名辩声纷纷不绝。

辩馆内,分布有大小十几个辩台,便于诸子百家名辩。

在最中心位置,则是最大的一个辩台。专门为名家提供名辩,或者是进行一些最热点问题的名辩。

自张一凡《俄狄浦斯》这一小说印刷问世以来,便引起了诸子百家的诸多名辩。

道家认为,俄狄浦斯的悲剧,恰恰说明了天道不可为,应该顺天而为。假如俄狄浦斯的父亲当时不逆天而行,将俄狄浦斯扔到外面,也不会导致父子不相识,母子不相识,最终导致弑父娶母的悲剧出现。

释家认为,这本小说恰恰说明了众生皆苦,是以应该皈依释门,古卷青灯,寻求脱离苦海之法。

法家则认为,这本小说影射朝廷,乃大逆不道之言,应该借此设立法律,对言论加以管理。

兵家则指出,俄狄浦斯之所以能弑父,是因为其父王外出保卫工作不严密,应该万金之体不涉险。

其他诸子百家,各有各的说辞。不过大抵都是从自身的学派理念出发。

看来,无论是在哪个世界,借着热点问题夹带私货,都是普遍存在的。

倒是向来在名辩中喜欢发表言论的儒家,此次却出奇的鲜有参与,每每被问及,不过是说一句不知不言,显得颇为诡异。

张一凡和小萝莉悄悄溜进辩馆,起初还担心自己被人认出来,但很快张一凡就发现,自己是想多了。

自己虽然以宦士之名名满皇城,但是实际上见过自己的,大部分都是在当初自己出诏狱时围观自己的普通百姓。

而这些在辩馆名辩的人,无不是诸子百家的精英,以他们的身份,当初又怎么会眼巴巴的去围观自己。

即便如今自己已有名气,但是自己出名是因为阉人、小说。这在诸子百家之中,依旧是不入流之道,难登大雅之堂。

是以虽然名气大,争议大,这些人,还真就没见过自己。或者说,没将自己放在心上。

此时,辩馆内两个人的名辩,已经到了白热化的地步,索性直接从小辩台上,一跃而起,跳到了大辩台上。

按照名辩的规矩,这是双方谁也说服不了谁,因此需要在大辩台名辩,由观众评价定胜负。

从二人的身法来看,其中一人板板正正,落点一丝不苟;另一人身法则玄妙诡异,落点飘忽不定。

光是这身法,就让张一凡羡慕不已。

这段时间,张一凡已经对这个世界的诸子百家学术理念,及其修炼之道做了充分了解。

所以仅从身法以及服饰,便能看出来二人所属流派。

一丝不苟的那个,身着之衣,乃是法家在京城学院的学生华服;飘忽不定那个,则穿着褐衣,出身似乎并不高贵,看来是属于墨家学派的了。

身法不凡,一看便是修为在身。

这也印证了张一凡最近阅读这个世界相关记录的认知。这个世界的诸子百家,虽然和前世的诸子百家有共通之处,但是最大的不同,则表现在其修炼之法上。

这个世界的诸子百家,往往是通过知、行、修三者践行其理念。知是知道,行是践行,修是修炼。其中知乃是种种理念,对外并不藏私。行取决于个人是否能坚守。而修,则为各家学派秘而不宣,是以张一凡虽然已经充分了解了诸子百家的理念,但是对其修炼之法,却一无所知。

【求收藏,求月票鲜花票评价。票数多的话,今晚不睡觉了,再更新一万字】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