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第十九章 成立武堂,制衡内阁,武堂元帅李靖、霍去病(1 / 1)

加入书签

大明刚刚经历了一场战斗。

百废待兴。

此次的登基大典虽仓促却不能随便。

于谦等人经过商量,决定一切按照礼制来。

现在的大明暂时不能进行更高规格的登基大典。

大明国库的钱几乎都投进了之前的土木之变中。

现在的大明,国库空虚,只能勉强支撑。

关于这一点,朱祁钰心中很清楚。

登基第二天自己便将目前宫里的情况弄得一清二楚。

当皇帝不易啊。

还要想着为整个国家弄钱。

大明的钱在谁手里,朱祁钰很明白。

不过这件事有的是时间处理。

现在最重要的是稳定朝局。

登基大典最后在朱祁钰的点头下,便按照礼制来了。

登基大典过程繁琐,消耗时间昂长。

但为了振奋人心,为了让大明重新焕发生机。

朱祁钰走完了整个登基大典。

百官们看着坐在龙椅上的新皇,一个个都十分激动。

而这一天,百姓们更是自发为皇帝做了百寿衣。

甚至各种赞扬歌颂皇帝的诗词歌赋接二连三的出。

整个大明京城仿佛一夜之间回到从前。

所有人脸上都漏出笑容。

每个人都好像在过年一般,家家挂起红灯笼。

登基大典期间,更是连夜禁都取消了两天。

这让本就兴奋的大明臣民,更加欢快了。

人人歌颂天子,句句不离圣人。

大典后,便是将朝堂重新进行整顿。

毕竟一场仗将大明原本的首辅都葬送了进去。

这内阁可不能群龙无首。

内阁首辅的位置依旧是于谦的,其他官员也都按照实际情况或多或少的活动了一下。

自然是有赏有罚。

毕竟刚开始瓦剌攻城的时候,可有不少大臣在家装病试图早日逃走。

这种人,没有直接将其拉出去砍头。

已经算是自己给他们的天大恩典了。

圣旨一道道颁布下去,群臣接旨谢恩。

等安排的差不多了,朱祁钰这才缓缓道:

“这次的战争我大明损失太多人才,实乃大明之祸。”

“朕欲设立武堂,由武将们在此任职,由朕亲自提拔将领。”

“由李靖霍去病两名元帅进行管理军务,与内阁一起拟票批红!”

“诸位爱卿,以为如何?”

朱祁钰之前就有想过。

大明之所以二十万精锐惨败的原因,除了朱祁镇让宦官专政之外。

还有一个愿意便是文官的地位大于武将。

朝堂之上文官一家独大,武官甚至连说话的机会都没有。

只要看到武将有什么不当的行为,文官们便会弹劾上奏。

这种情况下,武将们就算是想要做什么,也得先看看是否会触犯到文官的利益。

纵观整个大明,有多少武将都是因为文官的弹劾而被夺去职位。

文官势力庞大,武将的能力再强也只能依附文官,才能在朝廷获得说话的权利。

这样的大明,慢慢衰弱也很正常。

所以朱祁钰提出设立武堂就是有意提高武将的地位。

只有武将的地位与文官持平。

才能让整个朝堂,整个大明的发展更加顺利稳定。

这就是自己为什么开始不愿意册封李靖等人的原因。

这话一出,整个大殿安静了几秒。

已经升为内阁首辅的于谦微微一愣。

心想。

这样也好。

现在内阁已经出现了把握朝政的境况。

提升了武官的地位,文武官员平衡才能让朝廷更加稳定。

否则文官一家独大,对大明未来不利。

言官们急了。

如果真是这样的话,那自己的地位可就没那么重要了。

户部左侍郎竹海向前一步道:

“陛下,臣认为此事不妥。”

“我大明从太祖皇帝就设定内阁,下设六部,从未有过什么武堂啊!”

“陛下此举,实在是有违祖制。”

此话一出,其他大臣纷纷附和。

礼部尚书道陈和道:

“陛下,自秦汉开始,从未有过什么武堂,此举实在是让人难以接受。”

“望陛下思虑周全,切不可听信小人之言。”

这话一出,朱祁钰眼神变了。

陈和的意思,是自己被李靖跟霍去病怂恿了。

这才提出什么武堂的话。

他淡淡道:

“其他爱卿怎么看?”

众大臣一听,顿时再也控制不住自己的想法。

吏部的人也道:

“臣认为陛下想要奖励两位大将,切不能用此等方法。”

“否则这口子开了之后,今后武将会持功自傲的!”

“陛下三思啊!”

兵部的更加不乐意了。

六部之中,武堂的建立最受损害的就是兵部了。

兵部向来掌管着武官选用及兵籍、兵械、军令等。

这要是有了个什么武堂,他们兵部以后干什么?

就干瞪眼看着吗?

兵部尚书直言道:

“陛下,武官的选用向来由我兵部选拔。”

“若建立一个什么武堂,那兵部岂不是要人去楼空?”

“我兵部官员要如何自处?”

朱祁钰闻言淡淡道:

“关于兵部,朕已经想过了。”

“既然朕设立了武堂,而兵部有武堂的职责,就将兵部并入武堂吧。”

设立武堂,既提升了武将的地位,还能让他们跟兵部相互配合。

还分散了内阁的权利。

可以说,一举两夺。

兵部尚书一听。

这不是直接要走了我的权利吗?

这要是设立了,李靖跟霍去病那就是他的顶头上司啊。

自己的地位看起来是没什么变化。

但自己在六部这么久的人脉,可就保不住啊了。

想到这些,礼部尚书立即道:

“陛下,万万不可啊!”

“设立从未有过的武堂,这乃滑天下之大稽!”

“还请陛下速速收回圣旨,切勿让天下人嗤笑。”

此时的群臣似乎忘记了,眼前的皇帝刚刚带领五千兵马,完败瓦剌大军。

拯救了京城所有人、拯救了整个大明!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