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第二十八章 帮助大越清君侧,吓尿了的小皇帝(1 / 1)

加入书签

大越的军队在强大的明军面前不堪一击。

就像是一个强壮成年人面对一两个孩子一样。

一路直接横推到了对方的王城。

大越的其他城池也想防守。

但防守不住啊。

大明军队的两架重炮直接将沿途的城门全部炸毁。

各个平时坚若磐石的城池,在这些重炮面前。

根本不堪一击。

黎朝的官员们都在皇宫里急的团团转。

他们想尽办法。

无论是求和还是硬抗。

面对明军强大的战斗力,到头来都没用。

于是不少人开始埋怨太后跟郑可自作主张。

就连旁边一向没用什么话语权的小皇帝黎邦基,都在询问母后为什么要招惹那些魔鬼。

太后阮氏英比任何人都要后悔。

毕竟这件事是自己派人过去大明的。

她只能无助的看向郑可。

郑可此时也是遭受着来自同僚们的指责。

但偏偏他还不能说什么。

最后只能恼怒道:

“现在你们说这些还有什么用?”

“大明真的将黎朝推翻对你们有什么好处?”

其中一个长期被压迫的官员冷哼一声:

“这人是你招惹来的,就算是黎朝被推翻。”

“那也是你郑可的罪过!”

其他大臣闻言也都点了点头。

郑可气的,恨不得直接让人将对方拿下。

这要是平时,怎么想的就怎么做了。

但现在不行。

大明的军队就在外边,还在攻城。

此时他们黎朝内部要是乱了起来。

不用对方攻打,他们自己就灭亡了。

想到这些,郑可忍不住咬牙道:

“是我的错,老夫自然会认罪。”

“但那也是大明军队走了之后的事情!”

郑可话音刚落,戚继光的声音就传了过来。

“放心,等平定了你们黎朝的叛乱。”

“本将军自会离开。”

听到这个声音。

在场所有人都情不自禁的颤抖了一下。

一回头便发现大明的军队不知什么时候已经攻了进来。

他们的人连通报都没来得及。

就让明军直接占领了皇宫。

太后嘴唇哆嗦的已经说不出话了。

郑可勉强道:

“将军,这是误会。”

“我大越没有叛军,是误会。”

戚继光冷眼盯着他。

直到郑可吓得身体颤抖,这才道:

“误会?本将军可不这么认为。”

“你们大越的使臣在我大明皇帝陛下面前,亲口说的。”

大越使臣还在路上,远不知道。

此时已经有一口大锅,落在了自己身上。

只听戚继光冷声道:

“黎朝的皇太后阮氏英,以及大臣郑可,把控朝政,挟持皇帝。”

“阮氏英更是想要废帝,自己称女皇!”

“这两个人才是大越黎朝,最大的叛党!”

此话一出。

全场皆惊!

所有人都看向目瞪口呆的皇太后跟郑可。

两人震惊过来,刚想要解释。

戚继光眉头一挑。

手中的利刃寒光乍现。

只是一个眨眼的功夫。

郑可变成了一具尸体,直接倒在了地上。

甚至连最后的话都没说出来。

只剩下胸口的血还在不停地涌出。

皇太后看到这一幕,顿时都要吓疯了。

她没想到对方说杀就杀。

根本不给他们一点反应的机会!

她转身就要逃跑。

戚继光身后的战士直接三两步追上。

手中的利刃毫不犹豫的落在了黎朝太后的身上。

太后只来得及发出一声短暂的痛呼。

便扑通一声倒在地上。

没了动静。

短短时间。

黎朝两位当权者全部身死。

整个大殿的所有人,包括小皇帝在内,心中震惊的同时。

又有着深深的忌惮。

他们被明军杀伐果断的行为所吓到。

看着本朝太后与重臣接连被杀,一句话都不敢说。

唯恐对方的下一把利刃直接落在自己身上。

戚继光冷眼扫了一圈。

最后目光落下小皇帝黎邦基身上。

淡淡道:

“从今天开始,黎朝皇帝,亲政!”

这话一出。

黎朝文武百官皆看向皇位上少不更事的小皇帝。

只愣了不到一个呼吸的时间。

一个个眼神便变得炙热无比。

之前有太后跟郑可手握国家大权。

他们甚至连提意见的资格都没有。

就连这次,他们想要试探大明的事情。

整个黎朝,除了太后跟郑可,连皇帝本人都不知道。

大越的臣子勋贵对这两人的不满,早就不是一天两天了。

此时,太后跟郑可全部被明军所杀。

小皇帝才七岁。

想要把控朝政,也得经过他们的同意。

在场的所有大臣都在心里打着自己的小算盘。

想着怎样才能将朝政把控在自己手里。

或者趁这个机会,好好的捞一把。

而皇位上的小皇帝则只觉得大臣们的眼神可怕。

甚至被那个大明将军的眼神还要让他感觉到恐惧。

一时间。

小皇帝甚至觉得自己座下的皇椅都有些坐着难受。

戚继光将每个人的表情都尽收眼底。

笑了。

这正是自己跟陛下想要效果。

对于大明来说。

周围这些附属国,灭了他们不合适。

因为就算是灭了他们,这些人也会想办法找机会就闹事。

想要镇压他们,费时费力。

还会消耗大明的国力。

但不灭他们。

在大明军队强大,国内安定的时候,尚能压制他们。

让他们对大明有忌惮,有顾虑。

一旦大明内部出现问题,或者过于友好。

他们又会蹬鼻子上脸。

甚至想要找机会落井下石。

想现在这样处理,最合适不过。

这样做。

就是从另一个角度告诉大明周围的其他小国。

安分守己一些。

不要动一些不该有的歪心思。

也算起到一个杀鸡儆猴的作用!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