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第五十八章 朱英是商户?冯晾的计算 (3 求鲜花评价票)(1 / 1)

加入书签

朱允炆与朱元璋出宫的事且不说。

冯府的那个仆人趁早去了一趟陈家村,半道便见着了撑伞坐在雨幕中招工的朱英。

他生怕打草惊蛇,马上就折回去把情况汇报给了冯晾。

躺床上起不来的冯晾听了之后,面露鄙夷之色。

“原来是个商户,这样的话就好办多了。”

在明朝,尤其是洪武年间,商人的地位是极低的。

衣食住行全部受到一定的限制,并且在社会之上也是遭人蔑视的对象。

不过古人的观念与现代的人的观念差距很大。

明朝打压商人的政策之一是基本上不收商税。

一些每年赚几千两银子的商贾,缴纳的赋税甚至和农夫差不多。

朱英当初也是想了整整一个月才弄清楚其中的基本逻辑。

朝廷不收商税,执行政策的时候就不会受到商人的影响。

打压商人也可以十分随意,如此商人虽然能赚钱,但地位低。

民间的老百姓便不会人人都想着去经商,从而荒废了农业。

这套逻辑没什么问题,但朱英觉得有点太极端了。

每年商人盈利那么多,却收着和农夫一样的税。

这算什么事嘛?活该了明朝国库空虚。

总之,明朝商人没地位,和别人闹了矛盾上官府。

就算自己占理,官府一般也都会偏向于其他人。

所以知道朱英是商户之后,冯晾立刻就没了什么心理压力。

若是欺负农户的人,官府还会管事。

可欺负商户,官府往往都睁一只眼闭一只眼。

加上他爹还是朝廷的一品大员,这还有什么好顾虑的?

冯晾露出狰狞的表情,得意的吩咐:

“那里有一百两银子,你带上去富贵农庄找蓝亮,告诉他只要替我把那个贱人收拾了,这些钱就都是他的。”

“是,小的这就去。”

仆人带上了装有一百两银子的钱袋离开凉国公府,往应天府外的富贵农庄赶。

“收拾一个商籍的贱人,哪里用得着一百两银子,少爷真是小题大做。”

仆人说着就美滋滋的从袋子里拿出约莫五十两纹银塞进自己的钱袋。

然后带着剩下的五十两去富贵农庄找蓝亮。

这蓝亮乃是蓝玉的义子。

不过虽说是义子,与蓝玉实际上也就见过那么一两次面。

蓝玉这家伙在军中标榜自己爱才惜才,重情重义。

于是将表现好一些的,功劳大一些的人全部都收为自己的义子。

十多年功夫,他就收了几千个义子。

而这蓝亮便是其中较为出彩的一个。

被蓝玉安排去管理富贵农庄,是冯晾的狐朋狗友之一。

蓝亮听了仆人添油加醋的的叙述,接过那五十两银子,义愤填膺的道:“一个商籍的贱人,居然敢踩到冯兄头上!真是胆大包天!还有那个宋翊,当时居然直接走了!肯定是收了那贱人的钱,好一个官商勾结!”

“你回去告诉你家少爷,这件事交给我,放心就行了,过两天就让那个贱人去他面前磕头求饶!”

“有您这句话我就放心了,小人告退。”

满脸堆笑的仆人谦卑的离开富贵农庄,美滋滋的摸着怀里的五十两银子。

心里甚至还有点儿后悔。

这点事哪里用得着五十两?

留个十两银子就不错了。

……

……

应天府外。

老天非但没有放晴的迹象,反倒是让雨下的越来越大了。

朱英撑着把油纸伞,已经给淋成了落汤鸡。

羲和好心的说:“主人别怕,有每天那一千愿力维持生机,淋雨是死不掉的。”

朱英敲了这个没心没肺的羲和古玉一下,然后道:“死不掉,但是难受啊,快给我变一个大棚出来挡雨。”

羲和道:“主人要多贵的大棚?”

“不会漏雨的就可以。”

“嗯,那就换一个五百的,对了,主人可以试着自己想,如果等价的话,古玉可以把想的东西变出来。”

“咦,还能这样?有点意思。”

朱英吃惊的嘀咕了一声,立刻在脑海里构思起了前世大排档外面的那种棚子。

不一会儿。

砰的一声。

一个红色的雨棚出现在了朱英头顶。

虽然不大,但漏不下来一滴雨。

朱英抬头看着这熟悉而又陌生的纤维雨棚。

有些哭笑不得的道:“还真能变出来啊,羲和,那是不是也能把枪啊跑啊变出来?”

羲和道:“主人还是绝了这条心吧,若是在之前那个地方的话,枪炮几百愿力就行,但在这儿,后面得加好多个零,一把手枪都得五万愿力,而且一颗子弹也要一千愿力。”

朱英大招一支现代化军队暴打朱棣的念头一下就断绝了。

不过,若是将来信徒足够多,变一把手枪出来防身好像没什么问题。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