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1章:重装上阵(1 / 1)
与此同时,全旅的兵员也达到了创纪录的16000人(其中约一半为装甲步兵)。这个装甲旅,无疑是当今世界第一旅,国军,看一眼可能就要发抖;日军,没有任何一支部队是这支装甲旅的对手;就是德军,目前也没有这么厉害的坦克部队。
对于“T-12”和“T-24”的火力及战场突击能力,项雨、陈一、裕力等多次观看其战场演练,也多次听武爱华鼓吹坦克集群作战、闪电战,但当装甲旅列装、训练完毕,接受纵队首长的检阅时,众人都深吸了一口气。他们,被真正地震撼了!战争,原来真的是由钢铁构成的,是由铁与火交织的,而不是由人的血肉叠成的。要是当年国军也有如此强大的战车部队,正规军还真的只有躲进大山里去当“正规军”了。
不过,当组建装甲旅的消息在部队公布之后,在独立纵队高级干部中却展开了一番别有风趣的竞争场面,新加入独立纵队的南方游击队领导人,一到独立支队就位居高位,让他们产生了一种“占了便宜”的感觉,所以,大多数人都不好去争装甲旅这个旅长的位置,但架不住装甲旅的威风啊,于是,有人找到项雨,有人找到陈一,纷纷打听装甲旅的情况,同时表示,我是革命一块砖,哪里需要哪里搬,即便去装甲旅当一个坦克手也是很威风的啊!
至于原独立支队的老同志,他们却要直接得多了。有想法的,直接找武司令,找副参谋长、副政委,还可以去找政治部主任,而且老远就嚎叫道,“嗨,听说要组建装甲旅了,给我留个位置吧!”
原来,独立支队有个装甲团(小团),1500人,团长由孔武兼着,副团长是宗少华。这次虽然说不是装备“T-12”,而是装备“T-24”型中型战车,但武爱华瞩意的人还是宗少华。
最后,由宗少华担任装甲旅旅长,陈P显担任政治委员,原独立支队装甲团参谋长孙元涛担任副旅长,参谋长李奇。
第三步,组建独立纵队防空旅(防空司令部)。之所以又称之为防空司令部,是因为防空是个综合性的工程,除了战场防空,还有城市防空;除了用高射炮打敌人的轰炸机外,还有防空工事(后世的人防工程)、防空工程建设,除了管部队防空外,还要兼管地方、民众防空。因此,防空司令部下属部队分为两个部分,一是野战军系统编制的防空旅,二是各地方警备部队的高炮连、高炮营等。
仅防空旅部分而言,武爱华根据需要,按照1排2门,1连8门,1营24门,1团72门的标准,组建了三个高射炮团、一个轻步团,全旅共13000人,拥有20MM高射炮216门。
防空司令部司令(兼防空旅旅长),冯建军;政治委员,黄立贵(南方游击队负责人);副旅长,严从根;参谋长,王运武。团长一级的,都是原来营长升上来的。
这种带有高强度技术兵种组建完成之后,接下来的整编就非常顺利了。
原特战大队升格为“独立纵队特种作战司令部”和“闪电特战大队”,李雁冰升任特种作战司令部司令兼“闪电特战大队”(给特战大队冠了一个名称)大队长,邢伟荣升任副司令并兼副大队长。人员编制增加到1200人,一线作战部队也增长到778人。不过,之所以叫“特种作战司令部”,是因为李雁冰和邢伟荣二人同时要担负起全军特种部队选拔、培养、训练的任务,同时要研究特种作战的规律与趋势。
原海军陆战队扩编为“箭鱼突击队”,人员由原来的101人,扩编到501人。这支部队的首长由孔武担任。由于“箭鱼”的队员全部由洋鬼子构成,这支部队不设政委和副职,在武爱华的解释中,他们都是“雇佣兵”,不适合正规军的政治纪律,当然,他们犯了错误也会与其他正规军战士一样,受到处分(这是忽悠!)。不过,这支部队从扩军之后就变得神秘莫测,平时躲在自己的营地里,人花花都见不着一个。
原警卫营升格为警卫团,定编3212人。团长长劳凯声,副团长孙龙存;辖4个警卫营,1个60迫击炮连。
原教导团升格为教导旅,旅长周长兵;政治委员,陈寿昌(原南方游击队负责人);副旅长吴康宁;参谋长,杨鑫。辖3个轻步团和1个炮兵团,总人数13000人。
上面四支部队为独立纵队司令部直属纵队,或者说,“闪电”和“箭鱼”完全属于武爱华的私人部队,而警卫团和教导旅则属于参谋长(参谋长是部队的大管家)直接掌握的部队。
主力作战部队,在武爱华看来,不宜设旅一级指挥机构,后世的部队也没有这一机构,因此,主力作战部队的整编,完全贯彻了大师团制原则:
陆战班的编制,依然定编12人,辖班用机枪(原为轻机枪)1挺,一个陆战班最终的战力为1个机枪组和3个三人战斗小组。
陆战排,定编51人。4个陆战班48人,排长1人,副排长2人,辖4挺班用机枪,15支冲锋枪。与此前相比,取消了火力支援班的设置,排一级也不再配备迫击炮。虽然重火力略有下降,但增加了更多的自动火力(冲锋枪),显得更加轻便,其战斗力反而略有提升。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