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第259章:遍地狼烟1(1 / 1)

加入书签

2月23日,日军第10军第3师团完成从奉贤、南汇一带向嘉兴、嘉善一带的移动。但第10军第10独立战车旅团、第10独立重炮旅团只前移到松江,与日军第18师团会合一起,似在固守松江之迹象。

23日晚6时,在湖州、嘉兴、嘉善一线,就猬集了日军第3师团、第107师团、第117师团。其中117师团主守湖州及长兴,107师团主守嘉兴以嘉善,第3师团则居于嘉兴背后约五公里的几个乡镇,随时向上述两个师团提供增援。

这样一来,闵行、奉贤、南汇一线,则成了日军势力的真空区。

但是,日军这次调兵遣将,事实上并不那么顺利,因为,他们遭到了“支那小部队”强有力的袭扰,特别是辎重部队,损失相当严重。

23日晚7时,国防军华东野战军作战命令正式下达:

第六集团军负责解决长兴、湖州、嘉兴、嘉善一线之日军三个师团;作战要求:全歼;战役发起时间:24日凌晨4点。

第二集团军立即出发,前进至海宁隐蔽待命。

第四集团军为全军预备队,继续在原地驻防。

国防军三个集团军45万人和庞大的装甲部队、炮兵部队,从广东、福建到浙江东北,一路马达轰鸣,车轮滚滚,尘土飞扬,声势十分浩大,非常符合“高调北上”的战术要求。也因为如此,国防军的行军要保密是绝对不可能的了。

在广东和福建,民众们看到国防军如此兵强马壮,每个人的脸上都荡漾着幸福而满足的微笑。

国防军的“风情局”,虽然其情报能力和反间谍能力非常强,但并不可能将福建境内的来自世界各地的间谍特务给一网打尽。因此,此次国防军出兵的情报,几乎在第一时间就摆上了各国政要和军队统帅的案头。这其中,又怎么少得了日军的情报人员呢。

但是,不管这些情报人员多么厉害,他们除了像普通民众一样,站在路边欢迎国防军路过以外,他们所掌握的那些间谍技能似乎都用不上。对国防军进行渗透?这可能是世界上最难的事情,普通部队的情况,大家都能看到,不能看到也能猜到,这种情报没意思;特殊部队,譬如空军、海军、闪电、箭鱼、雷达、军工这些部门,只要能够接触到关键技术的岗位,每个人在进入这个岗位之前,都要签署一份“保密协议”,要承诺保密义务,如做不到,那就不要进入。但一旦进入之后,就要履行相应的义务,譬如请假从营房中外出,至少要有一人陪同,回营区后还得写出外出详细经过,见过哪些人,说过哪些话,办过哪些事,都要写得清清楚楚,而且,另一个人也要写,两人写的东西要一致。

也许有人会问,两人串起来行不行?两人串起来当然行,但是,国防军并不是没有办法,如果每次外出都是相同的人结伴,这本身就是一个问题。

国防军的保密工作,主要由两个部门在处理,一个是暗的“风情局”,几乎每个陆战团就有1名情报员,特殊部门的情报员的比例更高;另一个则是处于明处的政治部。虽然因为各种各样的原因,武爱华在部队撤销了“政治委员”一职,但各部队的“政治部”却一直保留着。政治部负责对军队干部战士进行思想政治审查,政治部的这一部队工作只对上级政治部负责,并不对军事主官负责。政治部对一名军官和考核以及军事主官对手下军官的考核,将共同构成这个军官是否称职、是否升职的重要指标。另一个重要指标则是指挥能力、领导能力以及战功。

当然,政治部的这种考核不至于搞成红色恐怖,真要涉及到处理一个军官,必须要讲证据讲事实,必须要经过军事法庭(宪兵)的审理或三名上级军官的联合审理。如果被处理的军官或士兵不服,可以向更上一级甚至向总政治部(宪兵司令部)申诉。

这种综合了后世经验的军队管理体制,让国防军主动泄密的事件几乎绝迹,敌对势力渗透也成了不可能。外界对国防军的了解,多是“远观”而极少“细节”。

国防军轰轰隆隆地向长三角进军,让日军情报部门急得像热锅上的蚂蚁,但不管他们怎样,都无法获得国防军最为确切的消息。

所以,当国防军前锋部队到达德清之后,特别是国防军主力和日军兵力全部到达各自区域之后,中日两国军队的侦察部队,不可避免地产生了碰撞。

大战未起,小战不断。这种情形,像极了“二战”以后的世界历史。

自20日晚三大集团军主力全部到达德清附近之后,在野司的命令下,各主力师所属师真侦察营、团直侦察连、营值侦察排、连直侦察班等纷纷以师直侦察营为龙头统帅,汇聚到一起,然后按照野司的划定的侦察范围,乘着夜色,向日军控制区渗透而去。

千万别小看这支部队,一个师相当于拥有1个侦察营,另加3个侦察连、9个侦察排、27个侦察班,按照逢三进一(炮兵、装甲兵暂未设置侦察兵)的原则计算,一个师的侦察兵总人数相加就是4个侦察营了,3000余人的规模,放在任何国家和地区,也是一相标准团的规模。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