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第283章:武爱华的游戏3(1 / 1)

加入书签

武爱华这一切的努力,都在于让日本“知难而退”,而并不是彻底打败日本!此时,第二次世界大战还未爆发,美、英、法等国还未遭到日本的疯狂侵略,武爱华此时想彻底打败日本,必然会遭到美、英、法等国的反弹,其代价也未必划算。

再说,如果让世界就如此简单沿着历史轨迹,走向那曾经的结局,也不是武爱华所愿。历史上的二战,中国确实是战胜国,但这个战胜国与其他国家不一样的是,其他国家都获得了大量的“红利”,而中国只是获得了“独立”,甚至连付出的“本钱”也未收回来。

而且,历史上二战后形成的世界格局,更不是武爱华所喜欢的。世界上人口最多,历史最悠久,文化最古老的国家,竟然要受制于其他国家,不管怎么说都特别窝火。后世的武爱华没有能力改变这种结局,所以只好私下里“愤青”一番,但穿越过来的武爱华却有了改变这一切的能力和基础,天所予而不取,必遭天谴啊!

事实上,虽然日本还是果断地加大了对中国的侵略规模,但自家人知道自家事,日本政府包括日本天皇在内,对在平津会战中失败的日军,能否完成所谓的大东亚圣战的任务,也持一定的怀疑态度;对日本国内的经济形势,能否支撑这场战争,也并不是很乐观。而且,日本国内反对派的声音,也比历史同期大得多。

日本作出扩大侵略的决定,在很大程度上是日军的侥幸心理和报复心理在起着作用。从侥幸心理看,日本认为国防军取得的胜利,是取巧得来的,并不是真实实力的体现,而日军只是没注意才着了道(有时候,谎言说上三遍也会变成真理),再说,即便国防军真的很强大了,但与日军也无法相比,一切战役的胜败根本算不了什么,因此他们侥幸于下次战役日本的胜利;报复心理就很好理解了,被他们看不起的支那人打败,这对日本国民的自信心来说是一个沉重打击,因为必须报复,才能平民愤啊!

在平津会战之后,日本迅速作出扩大对中国的侵略,着实让武爱华大吃一惊。在武爱华看来,日军是否应该寻找与国防军谈判,或者至少要试探一下国防军的反应,可是这个狂妄的民族事实上把武爱华和国防军给忽略了。

好在武爱华并没有因为战胜日军而骄傲自满,继续埋头种田壮实力,就连国内的政治游戏他也素无兴趣,交给了颇有经验的陈济棠打理去了。

站在金山卫附近的一片沙滩上,武爱华任凭海风吹拂着自己的头发和脸庞。从20日晚马不停蹄赶到杭州湾,到现在已经一个星期,在这一个星期里,武爱华对战事基本不闻不问,一心一意在这里给日本人准备一份大礼。

武爱华到达金山卫之后的第一件事,就是将中国的老百姓全部赶走,将这里开辟为“战场”。武爱华肯定知道,日军华南方面军60万部队,不可能同时在杭州湾登陆,最多就是一个军甚至只有一个师团,但是,即便是一个师团,也不是国防军愿意抗衡的,因为伴随着日军登陆的,肯定会有日本海军中国方面舰队的主力舰只,甚至会有凤翔号或瑞凤号航空母舰。

不过,武爱华到这里来,本也没打算与日本人死拼,而是准备智取。

在将中国居民赶走之后,武爱华在距离海岸线3-5公里的距离内,利用7天时间建立了大量的“战壕”、“工事”和“碉堡”,还摆放了很多“火炮”,当然这些火炮有真有假,关键时刻还是能够打响的。

建设这些项目,因为有南通的经验,武爱华也算是得心应手,基本上“开拓”每一公里的“战壕”武爱华只需要约一个小时。

但千万不要以为这些“战壕”或“工事”是假的,如果需要,这些战壕可以容下至少一个师的国防军士兵。为了建好这些东西,武爱华可算是动用了血本的。

此前从日军方面缴获的那些工事零件,包括武爱华专门准备的钢板和水泥板,差不多都用在这里了。

在距离海岸线7-10公里间,武爱华建立了第二道防线,这道防线虽然也在日军的岩炮射击之内,但武爱华将之建设得更回结实,完全可以防止350MM舰炮的攻击。在这一道防线,武爱华准备让国防军前来守卫,当然,人数不会太多,有一个团就完全够了。

此外,武爱华在浅海里,还埋设了大量的铁丝网,以及触发式、拉发式水雷(武器弹药放在空间里,永远不会失效,也永远不会爆炸),日军想要上岸,得付出惨重的代价。

武爱华能让日军这样简单地上岸吗?显然不会!

因此,在金山卫,武爱华建设了一个最重要的建筑,那就是他和申仁、孔武等三人蹲守的“工事”。这个工事,距离海平面不高出50CM,但涨潮时又有办法防止海潮浸入。这个“工事”还得有地下通道与后方阵地相连,不管怎样,武爱华不会将自己完全地暴露在日军的舰炮之下。

这个工事当然建得十分坚固,但空间却不太大,连一辆火箭炮车也摆放不了,好在武爱华的目的并不是利用这个“工事”去歼敌,而是利用这个工事去“捕捉”日军的小型舰只、航母战机以及各式各样的舰炮和枪械。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