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7章:零号工程2(1 / 1)
根据一般的经验,要进行最基本原子核裂变反应实验,必须具备一个小型电磁分离工厂,以采用电磁分离法获得高浓铀;同时还要建设试验型石墨反应堆,高速离心机等。至于其他辅助装备则更是数不胜数了。据说,当年美国的曼哈顿工程,仅电磁分离工厂就花费了3亿美元,而直接参与此项工程的多达22万人。
钱不是问题。对于武爱华来说,穿越之后就从来没愁过钱的问题。但是,原子武器或原子能源的研究,并不是一个部门两个部门的事情,他几乎需要国家最重要的工业部门及其他部门的合作与配合。后世天朝在这方面有极好的经验。
根据“新能源研究中心”主任张昌耀(SSS智能机器人,理论物理学家,科学管理专家)的概算,中国以现在的工业基础,想要实现原子弹爆破的目标,至少需要投入50亿华夏元、12万人的劳动力,以及完整的三年时间。牵涉到包括采矿、冶金、机械、电子、化工等大的工业部门就达17个。如果没有系统工程的手段和方法,根本就实现不了这一目标,或者浪费更多的人力、物力、财力以及时间也勉强可以。
“卧槽,本以为可以悄悄地干呢。谁知还不得不兴师动众。”武爱华有些郁闷,不过,他很快从美国“曼哈顿工程”受到了启发,决定成立“零号工程”指挥部。
零号工程总指挥非武爱华莫属,只有他,才最了解原子武器的重要性。副总指挥则由中央议会议长蒋介石及政务院总理周两人担任,李宗仁、冯玉祥、夏中青、何应钦、白崇禧、顾祝同、陈新忠、金志远、张光陆、钟守富、宋子文、黄炎培、张澜、傅斯年、张昌耀等16人担任指挥部成员。
其中,零号工程办公室设在总统府,办公室主任张昌耀兼任。
名单拟起来非常方便,可是,要把这个“零号工程”指挥部成立起来,却非常难。因为,这些成员里,大多数人的强项并不在于科学上,而这个零号工程虽然是军事项目,但更多的却是一个科学项目。
最后,武爱华不得不以零号工程将要研究的是一种“大炸弹”,这种炸弹只要一颗,就能炸平一座城市的形象说法,将这些民国精英忽悠了过去。当然,想要将这种炸弹研制成功,离不开全国工业部门的支持,离不开诸位的齐心协力啦。
成立“零号工程”指挥部的时间刚好是里宾特洛甫来访的前几日,不管明白的还是不明白的,都没有提出反对意见,一致同意成立“零号工程”指挥部。毕竟,这个指挥部将要动用的人力将要上10万,而且时间跨度相当长,确实是件大事。
国内政治上求得了对“零号工程”的支持后,原子弹研究终于走上正轨。这时,张昌耀提出,可以去“引诱”那些国外的科学家前来中国了。
至于如何“引诱”,武爱华是不管这事的,全部交给了郝勇的“风情局”以及“新能源研究中心”副主任闵复元两人去办。
闵复元同样是SSS智能机器人,理论物理学家,他的任务是用科学原理以及原子核裂变反应相关的知识,让这些科学家认识到,想要尽快看到原子能如何变成现实的能源,中国是一个最好的地方,到中国来吧,这里的原子核裂变反应的研究水平早就领先于世界各国了。
而郝勇“风情局”的任务,则是负责找到名单上的人,并保护中国科学家闵复元先生。当然,这是智能机器人对武爱华说的。
因为,武爱华并不知道这些系统机器人有一个秘密:凡是不愿前来中国的这些原子能科学家,将对其施行一种太宇宙秘术,这些人在三个月后其肌肉将逐渐萎缩,血管也将逐渐硬化,整个生命都会处于垂危状态,到时,这些人哪还有精力从事原子弹的研究?
万事个备,人手又不够了。在张昌耀、闵复元等5人之后,武爱华又兑换了10名SSS智能机器人,这样,总共15人带领一些来自各大学的青年教师,分别负责1-2个研究项目。
而在张昌耀、闵复元的悉心“教导”下,武爱华从各大学聘请的20余名年轻的物理学硕士,其物理学理论特别是有关原子核裂变反应的理论修养竟然一日千里,突飞猛进,在德国化学家O.哈恩和物理化学家F.斯特拉斯曼发表第一篇铀原子核裂变的论文时,这些年轻的科学家竟然也写出了几篇与哈恩两人水平相当的论文。
武爱华一听大喜,立即让张昌耀等人安排,将这些文章在《中国科学》杂志上发表出来。
其实,这个过程,并没有武爱华想像的那么复杂。首先,张昌耀、闵复元等5人传授的理论,是被确证了的,这些年轻的科学家,只要进入实验室就能证明这个“一”,而从一到三,即“举一反三”的前提是对“一”要有准确的认知。后世的学生为什么不能“举一反三”,原因就在于他对“一”没有最终确定,或者只是死记硬背,并没有成为他的理论修养的一部分。
再说,这个时代的硕士,那是绝对有水平的,并且拥有极高的智力。远不是后世大学因为要挣钱,一个国家一年竟然要招60万的硕士研究生。一个国家每年能够出60万个具有研究天赋的科学人才吗?答案显然是否定的。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