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6章:不切实际的幻想(1 / 1)
在整个古城镇战斗中,相对值得说道的却是冯建军的15人与“还乡团”之间的僵持。别看马云鹏这个团长没在现场,他的“还乡团”的战斗力在某种意义上比朱德全的“铲共团”还要厉害一些。因为,马云鹏的“还乡团”常务副团长是原国军中央军的一个班长,在几年前的中原大战中负伤,才退伍回老家的。这个副团长按辈份算起来,是马云鹏的堂侄,一会练兵二又有亲戚关系,让这个名叫马康宁的家伙很受马云鹏的重视。
由于这个马康宁的家伙的存在,让冯建军差点守不住阵地,吃一个暗亏。好在关键时刻李雁冰的特战班上来了,一阵快枪才将敌人赶回自家的院子里去。
至凌晨3点,武爱华终于全部控制了古城镇。260余名敌人,被击毙60余人,俘虏差不多就是200人;武器弹药方面,缴获有2挺捷克式轻机枪,步枪248支,手枪12支,步枪子弹35000余发,手枪子弹1500余发,轻机枪子弹5000余发。而独立支队方面,只是在与还乡团的对峙中,牺牲了1名战士,另外还有12名战士受了不同程度的伤,但都说不上是重伤。
“司令,恭喜,大胜啊!”李雁冰高兴地跑过来说道,那样子,好像是来讨赏的一样。
“呵呵,同喜同喜!其他人呢?”武爱华知道,打下古城镇,并不十分困难;难的是打下来之后的各类缴获,是否能够让独立支队度过成军之初的困难时期,难的是这次战斗之后,敌人很可能改变策略,那像铁桶一般的“囚笼”政策,很可能提前到来!
历史上,红军主力战略转移之后,初期国军主要在占领城镇等战略要地,其“囚笼”并不牢固,所谓的“铲共团”、“还乡团”之类的组织,多是初建,而且也多是自发性的,但到了中后期,这些反动组织的战斗力慢慢地上来了,而国军对整个南方红军的围剿,也从战术层面提升到了“战略”层面,从自发上升到了一种自觉。即使在“西安事迹”蒋介石答应联合抗日之后,国军对南方红军依然采取的是完全消灭、困死饿死的策略。
“其他人马上过来,呵呵,他们来了!”李雁冰指着大门口说道。
此时,武爱华已经转移到镇公所原马云鹏的办公地点,看到几个班排长全部到齐,武爱华立即说道,“各位,拿下古城镇并不是我们的目的,我们的目的是为以后几个月的斗争积累粮食、钱款以及其他物资。所以,我命令:第一,由周长兵同志负责,带1个班的战士动员古城镇青壮参加红军,如果其青壮家有老小拖累而不便参加红军的,可动员其一家人进山;政策按基地现有政策执行!第二,由冯建军同志带1个班的战士,去将国军仓库中的货物清理好,拉到镇公所这儿来一起打包,以便运回基地,同时,注意多吸收一些民夫以帮忙运输;第三,由杨桂青同志带1个班的战士对古城镇上的大户进行清查,原则是家庭很富裕的,必须拿出一定的财物支援红军,其所拿财物比例控制在20-40%左右比较合适,根据对方的态度,灵活掌握;注意,一定要给对方打收条!第四,由戚业国同志带一个班的战士,对镇公所、马府以及朱府进行全面搜查,不放过一个可疑地方,不放过一个可疑物品,除了明显不值钱的外,其他的物品全部搬到镇公所来!第五,由高自龙同志带领一个班的战士,广贴红军标语,宣传红军政策!诸位,明白了吗?”
“明白!”众人一齐答道。
“立即行动,三个小时内必须完成任务,从镇公所出发回基地!”
“是!”众人应声而散。
其实,古往今来的战争,不怕敌人强大,也不怕自己的队伍弱小,只要胜利,只要取得一个又一个胜利,队伍就会有向心力、凝聚力、战斗力,整个队伍就会不断壮大。
从真如镇周家土围子战斗开始,经历了半路截杀救红军,经历了丛林初战,再到奇袭古城镇系列战斗,一个接一个的战斗,一个接一个的胜利,让武爱华在这些新老红军战士们的心中,已经形成了不可替代的威望。
这个威望,既是由战斗和胜利奠定的,也是由独立支队的独特风格和武爱华的个人魅力所奠定的。
独立支队所奉行的军纪与政策,无疑是红军政策的延续,但又与传统红军政策有所区别;虽然一些老红军战士不太理解,但武爱华总能通过“例证”来说明,他这样做的效果最好。刚才发布的命令中,有一些命令在传统的红军中肯定会认为是“大逆不道”,但武爱华早在此前的“思想教育”中,对类似的情况进行了分析。譬如强征富户财物,红军在过去要么是没收,要么是放任自流;但武爱华却采取了折衷办法,强征,但红军将来会还!如果此时不强征,国军到来时他们一样会遭受损失,如果此时不强征,事实上等于在资敌!
独立支队的独特风格还表现在,军饷的独特,士兵伙食水准的独特,训练方式的独特,作战理念的独特,以及司令员武爱华同志本人发自内心的乐观精神!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