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30章 成功反正(上)(1 / 1)
对于我的安排,盖达尔和夏平都吃惊不小。等柯里澄离开后,盖达尔就迫不及待地说:“师长同志,这样安排不合适吧。要知道那个阵地上德军有将近两个连的兵力,而柯里澄手下只有一百来人,敌我兵力之比是四比一。”
“师长同志,我认为……”团政委夏平也想劝说我改变主意,但我抬手打断了他,同时表明自己的态度:“夏平政委,你不用担心。虽然德军进驻前沿阵地时,有将近两个连的兵力,但他们的部队在最近骚扰我军阵地的过程中,被不断地消耗掉。如果我没记错的话,敌人至少有两百来人的伤亡,等于已经减员一个连,剩下一个连的兵力,要分散把守这么宽阔的阵地,是根本不够的。”
“可是我担心他们穿越敌人雷区时,会付出重大的伤亡。”夏平还是担忧地说道。
“这个你放心,”我轻描淡写地说道:“昨晚米海耶夫带着他的工兵连,已经将敌人埋伏在河堤下的地雷全部清除,并转移到敌人通往后方的道路上。这一点,盖达尔中校应该很清楚,因为他亲眼看到想要进入阵地的德军卡车,被地雷炸翻了,德军也因此付出了二十几人的伤亡。”
“是这样的,政委同志。”盖达尔及时地为我做了证明。
我接着往下说:“不光河堤上没地雷,就连阵地前靠近河边区域的雷区,也没剩下多少的地雷。那里仅有的一个土木火力点,被我们的迫击炮摧毁了,今晚那个方向的防御一定不严密,柯里澄上尉和他的部下完全可以在不被敌人发现的情况下,偷偷进入战壕。”
我这么一说,两人便不再说话,看来都是认同了我的安排。不过为了让他们安心,我还补充道:“放心,我不会让柯里澄他们单独行动的话,没准我还会派部队从正面发起进攻呢。”
听了我这话,盖达尔和夏平的眼前一亮,两人同时追问我:“师长同志,听您的意思,是想把敌人的这个前沿阵地夺下来。”
我盯着桌上的地图看了一会儿,不置可否地说:“德军的这个阵地,是楔入我师防区的一个钉子,由于它的存在,大大地压缩了我们的活动空间,所以在必要的时候,必须将它从我们的面前扒掉。”
“消灭了阵地上的敌人后,我们需要派兵进驻吗?”盖达尔试探地问道:“要是只单纯地消灭守军,等我们一撤出来,敌人又会重新派兵进驻。”
盖达尔问的这个问题,也正是令我头疼不已的事情。德军的这个钉子不拔出吧,我们的活动范围就会受到很大的限制。可如果光消灭阵地上的敌人,而不派部队进驻的话,敌人很快又会卷土重来。派兵进驻吧,那里是无险可守的开阔地,根本挡不住敌人的强攻,反而虚耗了我们的兵力。
我只好嘿嘿地冷笑着避而不答,而是冲两人摆摆手,说:“接下来该怎么做,是师领导考虑的事情,你们就不用操心了。为了稳妥起见,在柯里澄上尉的部队出动后,你再派出一支部队去负责接应,一定要确保他们的行动取得成功。”说完,我扭头便走出了指挥部。
带着巴斯曼诺夫他们返回师指挥部的路上,我用手轻轻地拍打着挎在肩膀上的冲锋枪,为了自己刚才打出一梭子子弹,都没击中目标的事情懊恼。此时,我特别怀念我在柳班突围时损失的那支AK47,也不知道穿越的工程师他们怎么样了。为什么都过了将近一年,像A47这样的近战利器,还没有列装部队呢?
走近指挥部,我一边脱军大衣一边向着循声向我望来的拉祖梅耶娃:“中尉,立即用无线电话和集团军司令部进行联系,告诉他们,说我们已经成功地消灭了德军设在伏尔加河畔的炮兵观测点。”
拉祖梅耶娃听后,兴奋地答应了一声,马上用报话机和司令部开始进行联系。
而基里洛夫他们听到我所说的话以后,也显得很高兴,基里洛夫还一个劲地追问:“奥夏宁娜同志,真的把敌人的炮兵观测点打掉了吗?”
“是的,政委同志。”我望着基里洛夫,微笑着说:“在打掉了那个疑似炮兵观测点的土木掩体后,德军还对河上行驶的船队进行过炮击,我仔细地观察过,炮弹的落点,离船只都很远。根据这种情况,我有理由相信,敌人的炮兵观测点已经被我们成功地打掉了。”
“这真是太好了,”听到我确切的答复,几个人的脸上都露出了难得一见的笑容。
我刚在桌边坐下,阿赫罗梅耶夫便向我请示:“师长同志,虽然我们今天打掉了德军的炮兵观测点,但是敌人一定不会善罢甘休的。我认为他们要不了多久,就会派人建立新的炮兵观测点,到时再想消灭他们,可就没这么容易了。”
“师长同志,我认为参谋长说的对。”副师长班台萊耶夫也及时地附和阿赫罗梅耶夫的意见,谈了自己的看法:“我觉得德军在离我军前沿这么远的地方修工事,就是为了掩护他们的炮兵观测点。所以我们应该果断地行动起来,派部队占领敌人的阵地,让他们无法再在此地建立新的观测点。”
“副师长同志,您的建议很有道理,可是您想过没有,我们占领了敌人的阵地以后,又该怎么办?”虽然班台萊耶夫刚刚附和了自己的观点,但阿赫罗梅耶夫还是不客气地指出了他所忽略的问题:“要知道那可是无险可守的开阔地,要想在敌人的炮击和轰炸之下,挡住在坦克掩护下发起进攻的步兵,我师将付出重大的牺牲。别说四团一个团,就算把我们师全部填进去也不够。”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