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61章 定鼎 该来的始终要来(2)(1 / 1)
微微摇摇头,雷觉天并不认可自己主君的看法,他对李无锋太了解了,即便是让出华阳、玉山又如何?李无锋的禀性便是利字当先,其他一切皆可抛在脑后,如果自己一方让出华阳、玉山,除了白白损失两地外,只能长大唐帝国的威风,灭己方士气,让局势变得更为险恶。
“陛下,你认为李无锋收复华阳、玉山便愿意止步?陛下,你太不了解李无锋了,我仔细分析了李无锋这崛起十年间的经历,事无巨细,我都细细研究了一番,发现此人最惯用的伎俩就是不按规则出牌,出奇不意,我们越是认为他不会如此的,他便越有可能从这里出招。”
雷觉天脸上露出一丝遗憾:“当初他刚刚在西北站稳脚跟,大家都认为他会争取时间发展经济,稳定地方局势,但是他却冒然出兵北吕宋,趁吕宋内乱和帕沙人北伐之际一举拿下北吕宋,为他在中大陆夺取了一个桥头堡。唐河帝国太平教人作乱,连我也认为这是李无锋一个机会可以大举将势力深入中原腹地,但他却反其道而行之,西出印德安夺取旁遮,为西北的发展攫取了大量资金,而唐河帝国却在和太平教人的骚动下被搅得千疮百孔摇摇欲坠。还有在东腾格里草原上和游牧民族的战争、南下半岛战争,有哪一仗我们猜测到他的意图,除了他已经准备就绪之时我们才有所察觉,可以说我们就根本无法猜测到他的任何想法。”
点头认同雷觉天的看法,但毕希利却知道雷觉天有一点没有发现,那就是李无锋身份的变化,他觉得他需要提醒一下自己的国务大臣:“觉天,你说的不错,李无锋这个人罔顾廉耻,背信弃义对于他来说简直就是家常便饭,也许他还会以兵不厌诈一词来沾沾自喜。但是觉天,你忘了一点,那时的他不过是唐河帝国的一个藩镇,或者在说得难听一点,是一个为了生存挣扎的一个军阀而已,那时的他生存是第一位的,为了自己政权的延续,他可以不顾一切,民众支持他也是因为命运攸关,利益几乎都是一致的,十分单纯,他当然可以肆无忌惮。”
看见雷觉天露出若有所思的神色,毕希利进一步道:“但是现在,李无锋即将登上自己一手缔造的这个东大陆最强大的的帝国帝位,庞大的帝国领地内利益驳杂,各有所求,尤其是在这帝国初立之时,经历了战乱的民众都渴望获得一个安定和平的环境来发展,谁都知道打仗就要付出牺牲,经济也一样要受到影响,我可以确定,从内心深处来说,大唐帝国的民众现在肯定是不愿意再见到战争,这些民意同样会反映在李无锋麾下官员身上。如果我们不退出华阳和玉山,李无锋可以借此大造舆论,引导民意指向我们,他出兵也是情通理顺。如果我们退出这两地,断绝了他的借口,那我们就占据了主动,我们同样可以利用我们和他们的媒体发动攻势,宣示我们马其汗人也是渴望和平的,希望东大陆有一个稳定和平的环境。当然我们在退还华阳和玉山时可以更策略一些,不但要大造声势,而且也要和大唐帝国签订一个互不侵犯的和平协定作为附加条件。”
雷觉天若有所悟的点点头接上话道:“殿下是想用这个向外昭示的和平协议来约束李无锋?”
“对,李无锋以前无所顾忌那是因为没有身份能够限制他,但是现在他登临帝位,唐人不是最崇尚信义为本么?如果说刚刚签订和平协议又撕毁,那你认为国民会不会对这位穷兵黩武罔顾信义的皇帝产生疑惧心理呢?对于李无锋来说,我想他绝对不会不考虑这个问题的。”毕希利清楚最为一个皇帝和一个军阀之间的区别,尤其是在自诩为礼仪之邦的唐人中,这种约束力更大,一旦签订了这个和平协议,李无锋就不得不斟酌一下撕毁协议的利弊得失。
“陛下,你说得有些道理,但是我还是要提醒您两个问题,第一,如果李无锋寻找甚至制造借口撕毁协议,并将责任推给我们怎么办?这种手段伎俩对于李无锋来说简直就是小菜一碟;第二,如果李无锋得寸进尺,要求我们退出安杰、越京还有罗尼西亚怎么办?据我所知,黎德广的三个女儿都和李无锋搅在了一起,只怕李无锋早已是她们的入幕之宾,一旦李无锋纳她们为妃,岂不是更有借口开战?”雷觉天语音低沉,但语气却是更沉重,李无锋这个家伙连风流起来都要占尽好事,这一点运气不得不承认他比谁都更好。
“这两点我们当然需要注意,寻找借口也好制造借口也好,只怕咱们把持一个度,尽量不给他机会,另外不妨邀请大唐帝国国内一些主张和平的官员士绅多来咱们马其汗看一看走一走,制造一种亲密无间的气氛,他想找借口也得好生寻思一番。至于第二种可能性,我们则采取拖的策略,安杰也好,越京也好,现在已经既成事实,我相信大唐国内许多人对于这两地的地位定性只怕也没有拿准,如果说他们要想吞并,那岂不是和我们一样有辱他们这个天朝上邦?如果说不想吞并,那因为这个理由而掀起战争似乎又有些牵强,咱们还是得在舆论上下下功夫,力争占到先手。”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