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第771章 赞喻(呼唤月票)(1 / 1)

加入书签

老爷子把手中的情报交给了身边的官员,长舒了一口气,表情显得既轻松又激动,嗯,毕竟自己的儿子给自己长了脸面,作为长辈的不高兴才怪。

“老臣先恭喜陛下,若非陛下力排众议,让江南道一地以官田试种,占城稻岂能在这么短的时间能现出功效,可见陛下之眼光卓越,心思之远,吾辈不及也。”老爷子果然鬼精,两句话下来,把功劳全记到了李叔叔的身上,李叔叔亦然是一脸的得色,乐呵呵地坐在原地,慨然受拍,大家立即马屁如潮地先狂拍一通,而我也只能随大流,喊了几句陛下英明神武什么的,待李叔叔摊开双手示意安静,场面才冷静下来。

“陛下,江南道观察使传来的情报里,给我们传递了一个信息,那就是,我大唐大河以南之地,多为水田,若都种植此物,想来,我大唐的百姓的谷物的收获必然能上一个台阶,所以臣以为,应该诏令但凡种植水稻之地,皆耕种此物,以增加我大唐的粮食产量,如此一来,方能使我大唐在大灾之年,无粮以济灾民之用。将士也不再因粮尽而退。”一位大臣站了出来高声道。

“臣附议!”边上立即有人随声附合道。不过这时候,高士廉高老大人开口言道:“陛下,臣以为不妥。”

“哦?高老爱卿有话但言无妨。”李叔叔微微一愣,旋及温言道。“老臣以为什么时候推行天下试种此稻,现在就言为时尚早,原因有二,其一,江南道观察使所言,其止在官田之中试种,只有少数百姓参与其中,若是此时推行天下,其他各州县之官员既不了解何为占城稻,也不知道它的生长习惯,若是出了甚子变故,到时候,我等将成为天下之罪人,其二,江南道观察使发来的讯息之中,并且没向陛下请求推广,是何道理?为何如此?”

高士廉扫了一眼在场的诸位,大家都似乎觉得方才自己有些激动地过了头,点头以示认同这位长孙皇后和长孙无忌的亲舅舅的看法,连李叔叔也颔首不已。

“想来,其中必有原因,所以,老臣以为,因为命其将占城稻的耕作与生长等一切详细情报作一个完整的呈报,另外,占城稻既然是江南道首先试种,而且,仅仅在十二个州县的官田之中,所以,臣以为,推广不推广,最好询问过江南道观察使的意见之后,再作定论为善。”高士廉说话说得很慢,但是却声如洪铜。

---------------------------------------------------

李叔叔击掌道:“高老爱卿此言实为老成谋国,朕也觉得现如此就推广天下,太过急燥了,那就这样吧,不过,还有另外一件事,那就是江南道观察使还有一个要求,江南道之地水网密布,道路年久失修,另外,当地的工匠新筑了一种水泥码头,不仅牢固持久,而且能抵御风浪,所以,他请朝庭派驻一批战俘过去进行这一方面的建设。而今,倭岛发来的第一批战俘已经开始修筑从东都洛阳至郑州、汴州直至登州的这一条水泥直道,以便朝庭更容易掌控山东之局面,也加强我大唐与新占之地的联系,所以,朕想再从倭岛之上征用一批劳工发往江南,诸卿以为如何?”

李叔叔话音刚落,老爷子就站了出来:“陛下之见,老臣以为可行,如今我大唐三京之间已然连成了一片,而且,晋阳联接辽东之地的水泥直道的修筑也已然接近了尾声,对于我大唐日后掌控辽北之地更为有利,而江南之地,自然商贾云集,而京杭运河之疏通,更是对日后江南之地的发展更上一层楼,最主要有一点,日后的流求、吕宋的物资,多由江南转运,所以,臣以为,江南道观察使之奏请并无不合理之处。”

老爷子条条理理地全说了出来,就算是其他人想反驳,你也找不到反驳的由头。李叔叔点了点头:“嗯,那就允房卿之所奏。诸位,还有何不同之意见?”

“臣等附议。”高士廉当先开了口,然后张亮张大将军也开口附议,他因为是刑部尚书,所以也蹲在了这儿参议。后边的人见李叔叔都拿了主意,自然都随了大流,一致同过。

李叔叔把脑袋朝我点了点,我赶紧站了起来抱拳垂道:“微臣在。”

“把高老爱卿的意思传给江南道观察使,让他最好能把对这事的想法拟出一个章程来,事关天下百姓生计,不能不慎。”李叔叔很严肃地吩咐道。

“微臣遵命!”我恭敬地领命而去。当天就把关于这件事的情部一五一十地全部写了下来,传递了出去。

回到了家,没多久,老爷子也到了家,一脸的喜意,乐呵呵地逗了逗二妹和我家那几个小调皮,这才坐下:“三郎呢?又上哪野去了?”老爷子坐下之后第一句话就是问那小家伙。

“妾身方才还瞅见他跟武家大姐的敏之孩儿在门外不知道合计甚子,这会啊,怕是这两个小家伙又去干什么坏事了吧,真是头疼!”娘亲笑眯眯地替老爷子捶了捶背,哪有一点头疼烦恼的意思。

老爷子闷哼了一声:“臭小子,算了不说他了,对于夫人,咱家大郎这回子可是给老夫挣了脸面喽!”老爷子提起大哥,脸上顿时浮起了得意之色。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