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23章 立马横枪篇 鹿死谁手(1 / 1)
李玮答应董卓率部退回河东,但他向董卓详细解释了灾民继续北迁边塞的危害。
李玮说,大人久居边塞,知道边郡的贫瘠和困苦。北疆数个边郡只有河套地区和雁门郡的平城一带可以屯田,土地非常少,能养活一百多万人已经是极限。另外边塞气候恶劣,屯田的投入大产出少,从中原一带北迁的灾民即使勉强适应了边塞的气候,但要想彻底解决温饱还需要很长一段时间,边郡百姓没有十年的稳定和收成无法做到自给自足。部分灾民还可以跟在胡族和当地人后面学习放牧,改以畜牧为生,但有多少北迁的灾民会改变自己祖祖辈辈留传下来的生存方式?
北迁边郡的灾民如果超过百万人口,大家就无法生存,其直接危害就是灾民和胡人举兵叛乱。叛乱的灾民和胡人冲进长城以南,沿晋阳河东一泻而下,会形成数百万人口的大暴乱,京畿将因此而陷入危局。
车骑大将军急于出塞征伐,其实很大一部分原因就是为了暂时缓解灾民不断涌入并州给北疆造成的巨大压力和危机。北疆灾民多,但没有足够的土地可供分配,没有粮食衣物养活他们,为了避免爆发叛乱,只有迅速发动收复边郡和远击大漠的征伐之战。打仗需要征募民夫,车骑大将军以这些灾民为民夫,让他们给大军运送粮草辎重,解决他们的吃饭和生存问题。
李玮说,远征大战一旦结束,北疆首先面临的就是安置这多达上百万之众的民夫。车骑大将军的意思是把他们回迁原籍,让他们重新回到家乡。车骑大将军认为,冀青兖徐四州有了这一年多时间的恢复,应该有能力安置这些民夫回家种田了,但今天的事实是太尉大人和朝中的大臣们根本无视北疆的危机,无视大汉社稷的安危,而是一味地为了避免灾民在中原暴乱,为了削弱车骑大将军的实力和减轻车骑大将军对朝廷的威胁,把灾民一次又一次地北迁并州,把所有的灾害和祸患都送到了北疆,都让北疆去一力承担。朝廷不去想办法赈济安抚各地的灾民,不去解决数百万灾民带来的危机,却把这种危机变本加厉地转嫁给北疆,这种短视的行为实在令人无法容忍,这会最终动摇甚至葬送我大汉社稷。
灾民继续北迁,冀青兖徐四州的确是暂时解决了灾民暴乱的危机,但北疆绝不是象太尉大人所想的那样安稳无忧,而是到了一个即将大喷发的危险边缘,只要远征大战停下来,北疆危机立即就会爆发,大汉社稷就有倾覆的可能。大人是太尉,是三公之首,主掌兵事大权,这所有的罪责都是大人的,大人将留下万世骂名。
朝廷北迁灾民之策,看起来是暂时解决了灾民的危机,解决了边塞戍边屯田的问题,甚至还解决了车骑大将军对大汉国的威胁,但大人再往深处想一想,太傅大人和朝中的大臣们是不是也把大人送到了绝境?
董卓渐渐听明白了,他坐在案几后面,双手轻轻摆弄着一卷铺开的竹简,若有所思。
李玮继续说道,国库没有钱,太尉大人建议车骑大将军撤兵固守汉北郡,是不是太过一厢情愿了?太尉大人戍守边疆数十年,应该知道大军如果没有彻底击败鲜卑人的主力,根本无法守住汉北郡,无法守住大漠南部。魁头、慕容风、落置鞬落罗和弥加还有近十万铁骑,有数万部落,有数百万牲畜,而我们的粮草辎重却尽数断绝,这能继续固守汉北郡?还能继续占据大漠?大军撤回阴山以南之后,北疆会发生什么事,太尉大人应该很清楚了。
如今北疆已经陷入绝境,只有两个办法可以摆脱目前的危机。
一是命令车骑大将军继续远征,大军距离阴山越远,需要北上运送粮草辎重的民夫就越多,进入大漠的民夫越多,北疆的危机就能暂时被压制住。大军如果远征大捷,铁骑征服鲜卑,北疆稳定,太尉大人将因此而创下举世功勋,从此后大人不但可以扬名史册,更能挟雷霆之威一举掌控国家权柄,这样大人就可以重振大汉社稷,再建周公之伟业。
其次命令各地州郡立即停止北迁灾民。如果朝中大臣们激烈反对,大人可以分两步走。一是调拨钱粮赈济北疆灾民以暂度难关,二是从冀州划出两到三个郡专门用于屯田,以便来年北疆迁出灾民。冀州这几年历经战火灾荒,人口巨减,土地荒芜,非常适合朝廷屯田。
朝廷屯田的好处非常多,首先大人忠诚为国一心为民的声誉将传遍天下,其次大人用朝廷的名义收回所有荒芜田地后,可以先租后卖,这样大人不但可以妥善安置灾民、恢复冀州元气为国库增加赋税,还能从中赚取惊人的钱财。此举如果成功,利国利民,大人何乐而不为?
董卓心动,他沉吟良久,缓缓说道:“仲渊,钱从何来?”
李玮笑道:“大人还记得我朝武皇帝为了筹措钱财远击匈奴,都用了哪些办法吗?”
董卓蓦然大悟。李玮站起来躬身告辞。
===
董卓连夜召见刘艾和李儒。
当刘艾和李儒两人走进书房的时候,董卓正在埋头翻看卷籍。董卓请两人坐下,指着一卷典籍说道:“当年武皇帝为了击败匈奴,连番用兵,导致国库空竭,这和今日大汉国所面临的危机如出一撤。武皇帝后来依孔仅、东郭咸阳、桑弘羊的轻重之策,迅速摆脱了财赋危机,筹措了军资,继而取得了远征的胜利,那么,我们今天能不能采取武皇帝的办法挽救大汉国?”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