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第684章 乱世豪雄篇 势如破竹(1 / 1)

加入书签

大将军亲自出征幽州的事,遭到了很多人的反对。

张温、赵岐、蔡邕先后找到李弘,请他慎重考虑。此去幽州路途遥远,战事也未必能很快结束,如果大将军在幽州待上大半年,对冀州的稳定和发展非常不利。现在新政的推行阻力很大,急切需要大将军的支持和震慑。大将军一走,新政的实施肯定会停滞不前。

李弘态度很坚决,目前平定幽州比什么都重要,如果不能迅速拿下幽州,冀州就无法稳定和发展。

赵岐情急之下,干脆把话挑明了说,“你一走,冀州必乱。”

冀州现在有几个急待解决的忧患。

一是新政的实施。新政实施牵扯到土地、赋税、选拔、农耕水利等诸多方面,其中矛盾最激烈的就是土地和赋税,由于它们直接牵扯到了不同阶层的利益,冲突日渐增多,门阀富豪、普通农户和河北诸府之间的对立情绪越来越严重。

二是屯田。冀州的屯田都是民屯,牵扯问题多,包括流民的赈济和安置,屯田物资的合理安排,屯田赋税的减免,屯田区分散和郡县的配合等等,这些问题过去在北疆都很好解决,但到了冀州,事情却出现了意想不到的变化。首先就是有许多流民,包括刚刚从北疆边郡南迁的大部分百姓,他们宁愿等着吃赈济,也不去屯田。这些人很聪明,他们算了一笔帐,如果要租种府衙的土地,就要上缴田租,要偿还借用府衙的种子和农具的钱,还要交各种各样的临时摊派费用,比如修缮沟渠的钱,另外还要服徭役,这样下来,一年的收成几乎全部交给了府衙,碰到收成不好的时候,还要倒欠,自己一家人拼死拼活,最后不但一无所有还要倒贴,谁愿意干?还不如天天游手好闲等着吃赈济。

为什么北疆屯田的时候,没有出现这种情况?北疆屯田的时候,朝廷考虑到北疆贫瘠,土地收成少,下旨免除了屯田农户三到五年的赋税,屯田用的种子、物资也由府衙无偿提供,另外,北疆诸府还免除了军屯、民屯的所有摊派费用。这样一来,原来在北疆边郡屯田的百姓只要上缴很少一部分租种土地的钱,其它收成都是自己的。

冀州的土地和北疆比起来,不但数量多,地力好,收成也高,屯田政策当然要相应调整,但从北疆边郡南迁的百姓到了冀州后,一看屯田政策变了,自己的收益少了,马上就不干了。他们本来想着回冀州可以过上好日子,谁知道还不如在边郡过得好,当然十分不满了。

赵岐主持冀州民屯,走访了不少地方,了解百姓疾苦,曾经要求大将军适当减免屯田农户的赋税,但冀州诸府强烈反对。原因很简单,屯田农户的赋税减免了,普通农户怎么办?都是种地,都一样的流汗,结果辛苦一年,收成远远低于屯田农户,那冀州还不闹翻了天?大家还不如都去做流民,然后到屯田区去耕地。

问题随即接踵而来。大家都去做流民了,那门阀富豪的土地怎么办?租种田地的人都跑了,田地不就荒废了?如果要减免赋税就一起减,大家一视同仁。

整体削减赋税,受益最大的是门阀富豪,损失最大的是河北诸府,百姓占不了多大便宜,所以此事就此被搁置,至今没有解决。

三是吏治极度腐败。大汉人口最多、财赋最多的州郡主要是司隶、豫州和冀州,这三个地方的官吏也是大汉最多最集中最腐败的地方。这些地方吏治腐败到了何种程度,看看黄巾军最先爆发的地区,黄巾军声势最大、战斗最激烈的地区在哪里就知道了,就是冀州和豫州。

北疆的官吏和冀州的官吏在数量上无法相比,在吏治的腐败程度上更是无法相提并论。过去冀州非常富裕,上上下下的官吏即使很腐败,也不会象西凉一样,马上激化矛盾,引发叛乱,毕竟它太有钱了,腐败得起,但现在就不行了。经过连续不断的战乱和天灾人祸之后,冀州也到了极限,腐败不起了。

北疆军占据冀州后,虽然长公主带了一批官吏赶到了邯郸,李弘也从北疆先后征调了几十人,但杯水车薪,无济于事。目前这一百多人都集中在长公主府、大司马府和大将军府,地方郡县也就更换了一批主要郡县大吏,不过数量极少,冀州诸府的所有官吏几乎都是原班人马。

这些官吏贪赃枉法已经成了习惯,他们通过盘根错节的关系和各种各样的势力,完全控制了冀州诸府。随着冀州逐渐稳定,新政逐渐推行,冀州各级官吏抓住这个千载难逢的机会,利用新旧政策交替漏洞百出的机会,肆意枉法,吏治的腐败一时间达到了极致。

屯田出现问题,归根究底就是因为冀州吏治的腐败。

但要整肃冀州的吏治,目前的难度却很大,一是冀州不稳,强力肃治容易出现问题,二是找不到突破口,目前冀州这些官吏都是百炼成精的官场老油子,一个个比鬼都奸猾,而且他们和邯郸三府中的诸多大吏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想抓住某些人贪赃枉法的证据非常难,第三就是长公主的袒护。长公主身份特殊,冀州又是她的老家,认识的不认识的都跑来献殷勤,拉关系,她为了早点救出天子稳定社稷,也是尽力拉拢这些人,希望得到这些人的帮助和支持。长公主现在主掌巡檄监察之职,如果长公主不支持李弘肃贪,李弘还真得很难办。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