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二章:流泪的长孙皇后(1 / 1)
李二突如其来的举动。
让大殿内不少臣子,神色凝重起来。
尤其是出自士族的群臣,最近三省六部的各项举动,都把矛头指向了他们。
“还请众卿,跟着朕,一同去外观看。”
“年事已高的众卿,还请安坐。”
走到宫门不远处的李二,看向地平线的落日,转过身制止一些想要起身跟随的老臣,
“臣等遵旨。”
踏出宫门来到殿前的王素,视线从人群中扫过,眺望着远方鳞次栉比的宫殿。
希望。
承乾一个人能控制住火候,搬运烟花的青雀,别把自己弄炸了。
“众卿请看,内仓廪的方向。”
“一堆草人?”
落日拉成的光芒,即使刺痛了崔民干的眼睛,他还是认了出来。
“崔卿,好眼力。”
“还请众卿,要有心理准备,等下不要被吓到了。”
吓到。
士族们眼底,赫然闪过了轻蔑。
如果被吓到,他们就不会鼓动,和暗中资助各地的义军,一同推翻了前隋的统治。
“难道。”
尉迟敬德心里有了不好的预感,一旁王素的神态,和皇后的神情,都在提醒他。
是震天雷。
尉迟敬德立刻朝着相反的方向,走了进大殿内,跟着皇后一同照顾着老臣。
今天炸士族,可不能把秦王府旧人,吓坏了。
“开始吧。”
站在群臣最前往的李二,神色淡然地对一旁两股战栗的宦官吩咐道。
果然还是来了。
王素有预感。
自己把李二炸了一回。
李二肯定会在其他地方找回场子。
一旁不明真相的群臣,还以为陛下是要点燃草人,趁着黄昏上演一场别样的篝火。
尤其是宦官手里捧着的陶罐,一定是助力篝火气焰的特质罐油。
他们在隋末见得多了。
一定是陛下忍受不了寂寞,回想起了当年的金戈铁马。
但他们错了。
一股无与伦比的震波,从内仓廪的方向,向着四面八方炸开。
大地在颤抖。
震慑着刚才漫不经心的人心。
而呼啸的风浪,伴随着宛若雷鸣的怒吼,震颤着立政殿的琉璃瓦。
瓦间的灰尘,淅沥落下。
洒在不可一世,趴伏在地上,如尘土卑微的满朝公卿身上。
“众卿,朕献给皇后的贺礼,如何?”
始终面色不改的李二,在日光的映衬下,显得格外冰冷。
“陛...下...”
“臣...”
心神未定的崔民干,彻底地瘫坐在地上。
身下的冰冷直达牙关,让他说不一句完整的话。
他的视线。
始终停留在原先草人所在的位置。
大地塌陷了。
即使再怎么惊魂未定,崔民干也明白了。
这是对他们的威慑。
如果再敢阻拦文学馆,破碎的宫墙和大地就是警告。
李二此刻无比的心满意足,以往处处保持仪态的士族们,而在此刻彻底卸掉了伪装。
不过是,贪生怕死的凡人。
但李二知晓。
眼前来之不易的景象,却来自于同样,保持气定神闲的王素。
王素。
你们鬼谷到底还有多少好东西?
“上歌舞,还请众卿观赏。”
“臣等,谢陛下。”
殿内的气氛扭转直下,只有李二无比开心,观赏着杨妃新编演的宫廷乐舞。
崔民干尝试稳住颤抖的手指,可不管怎么都无法安静下来,只能收到袖子中隐藏起来。
他的目光。
从高座的陛下,移动到了尚书省的方向,一身绯袍满脸嫌弃,摇晃着空酒壶的王素身上。
“外臣未加冠,不得饮酒。”
长孙轻声吐露出来的话语,提醒了李二,急忙安排宦官,把王素桌面上的东西给撤了。
宣纸。
印刷术,和震天雷。
都有王素的影子。
只有我士族子弟,才能学会鬼谷,那神乎其技的能力。
为什么...
王素不肯承认,自己是太原王氏的弟子?!
只要你承认。
太原王氏家主的位置,就是你的。
崔民干阴沉着脸,死死凝视着碗中酒水。
“陛下,怎么不见太子,和魏王?”
在吴王李恪献完亲自抄录的佛经后,房玄龄环顾四周疑问道。
“他们正在为皇后准备惊喜呢。”
浊酒虽淡,但在李二口中,却别有一番味道。
李二醉了。
醉眼朦胧的他,看到了身上沾满面粉,和满脸灰尘的太子。
举着托盘的太子,丝毫没有在意,太子冕服染上了其他颜色,只有满脸愧色。
“母后,儿臣愚钝。”
“王素教导了,儿臣上百遍,都没有学会。”
“这是儿臣尝了,十几遍,最满意的一个。”
李承乾低下了头,举着托盘。
狼狈的脸上满是愧疚,稍退往后退一步,想要挡住有些漆黑的面汤。
“承乾。”
长孙皇后亲手接过了托盘,并挑起细面送入口中。
震天雷炸响时,长孙皇后,没有什么神色变化。
但这一碗焦糊的面,却让长孙皇后泪如雨下。
“母后小心烫。”
李承乾不敢去看,他担心,看到了母后脸上的失望。
“承乾,不烫的,不烫的。”
“这是母后,吃到得最幸福的面了。”
等李承乾察觉到气氛,和自己想象的不一样时。
视线向上,这才发现。
一向坚毅的母后,眼眶早已通红。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