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第四十五章(1 / 1)

加入书签

这日, 朱翊深给朱正熙讲完课, 恰好宁妃驾临东宫。朱翊深知他们母子定有要事相谈,便向朱正熙告退。从东宫出来的时候, 恰好遇到宁妃。宁妃含笑道:“晋王教太子辛苦了。”

朱翊深行礼:“这是臣弟应该做的。”

宁妃微微颔首,不管真心还是假意, 晋王教了太子之后,太子的确是乖顺了许多:“听说九叔明年要立王妃。等宗人府定下日子,务必让我知道, 我好送上贺礼,聊表心意。”

宗人府管皇室诸务,婚丧嫁娶等大事还要协同礼部来办。等讨论几个来回, 定下黄道吉日, 怎么样也要到秋天了。何况以若澄的出身, 想必中间还得横生些枝节。

“宁妃娘娘有心了。臣弟先告退。”朱翊深拜了拜, 转身离去。

宁妃看着朱翊深离去, 怅然失神。她既期望这个人将来能够真心地辅佐太子, 又担心他会是太子最大的威胁。她从皇帝那里听过当年先皇请高僧给晋王批过命格的事。“飞龙在天”这四个字, 一直都是皇帝的梦魇。

而且那年她随还是鲁王的皇帝进京, 无意中听到宸妃身边的宫女说起, 先皇欲册立朱翊深为太子,但宸妃跪求先皇收回了成命。先皇的九个儿子, 有的羽翼已丰, 有的外戚强大, 只有宸妃——这个孤立无援的母亲设法想要护住自己的孩儿, 不被皇位之争所伤。

然而纵使放弃了唾手可得的皇位,朱翊深也未能在皇权之战中幸免。如今战战兢兢活着的晋王,敛了一身光芒,如沉到深海里的宝珠。那一身可定天下,可安江山的本事,也变成了悬在他头顶的利剑。不知宸妃在天之灵,看到这一幕,是否后悔当初先皇在世时,没有奋力一搏?

宁妃倒不是同情朱翊深母子,而是同为母亲,她也要守护自己的儿子。但她比宸妃幸运许多,她的儿子也比朱翊深幸运。

怕就怕,有一日那条真龙重回九天,翻云覆雨。他们这些人,一个都别想活命。

“母妃,怎么站在这里不进去?看什么呢?”朱正熙从宫中走出来,好奇地探了探身子问道。

宁妃收回目光,慈和一笑:“没什么。”

……

朱翊深在狭长的夹道里走了几步,一直觉得身后有道目光追寻。他大概能猜到是东宫门前遇见的徐宁妃。作为太子的生母,难免跟皇帝一样,担心他这个皇叔要夺走太子的东西。

但这皇位,还真不是人人都趋之若鹜。

一阵急促的脚步声追上来,身后有人叫他。他回过头,见到一个身姿挺拔的青年,眉目庄重,衣袍被夹道里的风吹得飞扬起来。他向朱翊深行礼,说道:“草民有几句话,一定要与王爷说。”

朱翊深知道他,如今的太子伴读沈安序,沈如锦的二哥,日后的都察院佥都御史,算是个人物。他原本是朱正熙一手提携的,在朱翊深成功夺位之后,很多永明帝的旧党为了文人气节,不是与他对抗落个身死的下场,要么就是愤而辞官,归隐山林。沈安序是少数几个识时务的人。

他现在还是朱正熙的伴读,下一次科举会中探花,从而步入仕途。

“何事?”朱翊深淡淡地问道。

“若澄自小养在宫中,受太妃和王爷的养育深恩,原本她的终身大事沈家也无权过问。”沈安序顿了顿,继续说道,“但若澄怎么说也是沈家的女儿,草民身为其兄,有些话不得不讲。王爷未行大婚之礼,便将若澄收用,这与妻礼不合,于她名节亦是有损。王爷若当真想娶她,应按礼制,将若澄送回沈家待嫁,直至大婚,再堂堂正正迎入王府。”

朱翊深看了沈安序一眼,他是怕自己欺负他的幼妹么?

“我回去问她。她若愿意,我自当送她回沈家。”朱翊深说完转身欲走,沈安序握了握拳,箭步上前,咬牙低声道:“若澄尚小,万望王爷怜惜。”只要想到那个娇花一样的人要承受眼前这个高大的男人,沈安序便觉得难过。他们沈家没用,护不住她,更没办法跟朱翊深抗衡。只能退而求次,希望朱翊深能暂时放过她。

朱翊深懒得多费唇舌去解释。他在承天殿那么说,不过是为了打消呼和鲁的念头,同时将若澄护在他的羽翼之下,无人敢觊觎。不过沈安序说的也有几分道理,等到瓦剌的使臣团离京,他还是先把若澄送回沈家,以堵悠悠之口。

朱翊深未再理沈安序,稳步离去。

沈安序站在夹道里,望着他离去的身影,若有所思。这些日子他伴太子左右,发现太子性情温和,不拘小节,若是登基必定是个仁慈之君。可这江山内忧外患不断,太子真的能守得住么?他心里一直不停地有这个疑问。最近听朱翊深讲课,再观他平日心性,不得不说,朱翊深才更适合撑起这片江山。

至少在沈安序看来,为帝者的心胸和魄力,朱翊深一个不差。难怪先皇在九个儿子中最偏爱他,皇帝也十分忌惮他。他对太子来说,真的是个巨大的威胁。这件事,大概也就太子本人不在意罢了。

朱翊深乘着轿子回到王府,李怀恩今日在府中,叫下人把字画和花草搬到空地上晒太阳。他手中拿着一幅卷轴,凝神看了半晌,直到朱翊深进了留园,他才赶紧卷起来:“王爷回来了?”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