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朱元璋的怒火(1 / 1)
奉天殿内书房。
朱元璋看着眼前的奏疏,眼神从好奇慢慢变为惊异,又变成愤怒,最后成为恐惧。
毛骧跪在地上,眼角余光看到了皇帝的表情变化,内心猜测:难道刚才的奏疏问题那么严重吗?陛下又要发怒了?
回想起陛下虎威,顿时吓得不寒而栗,赶紧甩开脑中的念想,等待陛下的回应。
毛骧为锦衣卫指挥使,监管天下百官,皇子勋贵,所有要事统统都被毛骧所知。
今天上奏的内容,就是派遣在诸位皇子身边的锦衣卫上奏的。
讲述了皇子们在国子监的考试,考试的结果,和追问姜诚博士的问话。
朱元璋对宝钞的问题也被难住了。
发行宝钞,禁止金银,竟然会让百姓生活艰辛,严重的话,还会导致亡国?!
太不可思议了。
他发行宝钞,就是因为国家初立,家无余财,百业待兴,根本没有余钱去发展,再加上元朝余孽北遁,征讨又要耗费钱粮,还因为铜料不够,货币不够用,只能用纸币替代,所以只能发行宝钞。
起初,宝钞的确对国家发展起到了积极的作用,朝廷只是印发宝钞就可以购买大量的物资,朝廷只是消耗了几张纸,确能得到大量的物资,这太划算了。
但是万万没想到,宝钞的发行竟然让百姓生活困顿,暗地里竟然还辱骂皇帝(这句话完全是姜诚为了钓鱼,自己夹的私货)。
为什么会出现这种情况?
朱元璋百思不得其解,看着六位皇子的试卷答案,物价贵了,朱棣的试卷,宝钞便宜了。
物价肯定没有贵,难道是宝钞便宜了?
宝钞怎么会便宜呢?它只是一张纸啊?
朱元璋理解不了这个情况,看到毛骧还在跪着。
“那个所谓的博士姜诚,没有说答案吗?”
“回陛下,没有,他只是说,这天下是朱家的天下,让殿下们回去好好想答案。”
“哼,看来他是知道答案的了。”
“这个,属下不知。”
“把姜诚的所有信息,还有那张试卷,搜集好了呈上来。”
毛骧赶紧掏出准备好的资料,上呈皇帝。
他知道这种事皇帝必然要了解所有信息,所以提前就准备好了姜诚的资料。
“姜诚,至正二十年生,南京人士,父母已逝,无亲无友。”
“洪武十一年任国子监广文管博士,洪武十三年自降身份,去算学担任博士。”
“国子监众人不理解,但姜诚乐在其中,在算学教课和以前完全不同。”
“经常带领学生们做奇怪的活动,如为什么打雷的时候,先看到光后听到声音?”
“因为光的速度快,先被眼睛看到,而声音的速度慢,后被耳朵听到,所以证明光速比声音速度快。”
“又如:把筷子放到水里时,为什么明明是一根平直完好的筷子,看起来却像是折断了呢?”
“因为光虽然是以直线传播的,但光射入透明的物体时,传播方向会发生变化,所以我们透过水去看水里的筷子,就觉得筷子好像被折断了,其实是光的传播方向改变了。”
“为什么真金不怕火炼?”
“因为金子的熔点是一千多度,而普通火焰的熔点是八百度,如果加大火焰,就能融化金子了。”
……
朱元璋看着姜诚的资料,被这一桩桩一件件奇奇怪怪的事情所吸引。
这完全就像是在看小说一样有趣。
这上面所说的事情都是日常生活中发生的事情,没想到日常生活中竟然还有这些知识呢。
朱元璋继续看下去。
“今日国子监校舍,姜诚因给诸位皇子开设试卷,国子监祭酒孔克表认为这是藐视陛下,害怕危及国子监,所以把姜诚开除了。”
看完了姜诚的信息,朱元璋陷入了沉思。
这小子身世清白,没有什么可怀疑的地方。
唯有这些知识,甚是奇怪,不知道对个人有什么用处,估计学生们也只是感兴趣而已。
朱元璋又看到桌子上的试卷,拿起来看。
不看不知道,一看吓一跳,是真的吓了一大跳。
朱元璋看完之后,冷汗都下来了。
直接从椅子上跳了起来。
“亡,亡国之危?怎么可能有亡国之危?”
“陛,陛下?”
毛骧诧异的看着朱元璋,关心的问道。
“陛下怎么了?”
朱元璋慢慢的缓下心来,拿起桌子上的试卷,目光如炬,心中充满了愤怒和疑惑。
看着毛骧厉声问道:“这试卷你看了吗?”
“回陛下,微臣没有看。”
“除了孔克表,还有谁看到了?”
“这……六位殿下,加上太子殿下,试卷是姜诚出的……”
“嗯,派人严密监视孔克表,还有姜诚,尤其是姜诚,一定要给我细细的监视,他的一举一动我都要知晓。”
“是,陛下。”
朱元璋又询问毛骧:“太子和诸位皇子在干什么?”
“陛下,太子和诸位殿下打算明天去姜诚家,具体什么事情,估计和试卷有关。”
“嗯,安排一下,明天我要在他们不知道的情况下旁听。”
“是,陛下。”
毛骧退下,朱元璋又拿起了试卷。
宝钞只是第一道题,后面还有第二道题,官员俸禄、宗室俸禄、土地税收、商业税收、卫所制度、海禁……
竟然都有问题,朱元璋颤抖的双手放下试卷,精神一下子就颓废了。
“朕,自驱除鞑虏,恢复中华以来,就是为了让老百姓过上好日子,可是没想到,没想到啊,朕设置的这些政策竟然都有问题?都有问题。”
朱元璋不相信自己的政策有问题,可是试卷上都有这些问题。
试卷上的问题都是问话,从问话中能感觉到问题的存在,可就是摸不着头脑。
想不到问题的原因,朱元璋心中充满了愤怒。
“他一个小小的算学博士,如何懂得朝廷大事?竟然敢妄言朝政……”
“哼,明天去旁听一下,如果没有说出真正的问题,我一定要把你剥皮抽筋,以儆效尤。”
……
求大家的支持,写这类书很耗脑子,恳求大家给我鲜花和评价票,谢谢。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