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章:百姓生气不生气?(1 / 1)
“齐王殿下这话问的很好,这天地下,任何东西都能变得便宜,也能变得昂贵。”
“任何东西都是有价值的,就连你们现在坐在这里请教我问题,也是有价值的。”
“如果我心情差了,可能会问你们收取问题费用,心情好了,或许会免费送你们一道答案。”
晋王不乐意了:“难道先生为我等解惑,还要报酬不成?”
“为何不可啊?我又不欠你们的。”
姜诚靠在椅背上,悠闲自得,如果有扇子的话,那就是诸葛亮再世,笑看群雄了。
周王问道:“先生想要多少酬劳?”
嘿嘿,刚想着没钱买地,这不就有人送钱来了。
姜诚狮子大开口道:“一百两。”
一百两够自己生活好几年的了,还能买几亩地,足够了。
朱元璋透过小孔看到姜诚那市侩的嘴脸,心里一阵讨厌。
“这小子枉为人师,明明表现的深明大义,结果却是个财迷心窍之人。”
周王笑道:“一百两?好说好说。”
说着直接从怀里掏出一百两宝钞递给姜诚。
“请先生收下。”
姜诚看着宝钞,正在说这个宝钞的问题,自己就收到了一百贯宝钞。
收下宝钞,姜诚心想:这随身带着这么多钱,这周王是有多富啊?不行,我的再要贵一点。
“先生请告诉我等答案吧。”
姜诚收起宝钞,揣进怀里,正色道:“这个宝钞嘛,虽然贬值了五倍,但它还是有价值的。”
“刚刚发行那会儿,宝钞的价值和铜钱是等值的,一贯宝钞就是一贯铜钱。”
“朝廷用宝钞购买民间物资,用于结算酬劳,商业得到了巨大的成长,不论是对外战争所需钱财,还是内部发展所用资料,都是宝钞解决了这个难题。”
朱元璋没想到姜诚会改口,承认宝钞的用处,想着这小子也不是那么不懂嘛。
“但是,注意啊,是但是,朝廷没有准备发行宝钞同等价值的储备金,也不允许百姓自由兑换。”
“这就有问题了,还是很大的问题。”
“储备金?什么是储备金?”
其他皇子还不知道什么是储备金,朱棣急切的问道:“什么问题?”
姜诚慢条斯理的解释道:“宝钞的发行,需要同等价值的储备金,以保证宝钞的价值。”
“举个例子,朝廷发行了一百贯宝钞,就要有一百贯铜钱储存起来。”
“你不能发行了一千贯宝钞,却一百贯铜钱都没有储存。”
“因为如果百姓用宝钞兑换铜钱,你拿不出来这个钱,你的信誉就没了。”
“信誉没了有多可怕,想必不用我多说什么吧?”
诸位皇子有的听懂了有的没听懂,都是若有所思的样子。
朱元璋知道信誉的重要性,元廷丧失民心,就是信誉没了,老百姓都不相信元廷了。
各种压榨欺压,导致民不聊生,起义此起彼伏,这是很严重的。
姜诚继续解释道:“储备金就是你的信用金,经得起兑换,要不然宝钞就是一张破纸。”
“很可惜啊,很可惜。”
太子问道:“先生,有何可惜之处?”
“可惜,陛下只是一介布衣出衣,脑子当中并没有太多的文化知识,再加上当时百废俱兴,全天下用到钱财的地方太多,于是大明宝钞的发行量就远远大于国库储备量。”
脑子中并没有太多的文化知识?这句话直接让皇子们破防了。
“大胆,竟然敢藐视陛下。”
秦王第一个不乐意。
“哼,小小的国子监博士,胆敢非议陛下。”
“二弟三弟,休要聒噪,对待姜先生,要诚心敬意。”
朱标训斥了秦王和晋王,对姜诚表示歉意。
“姜先生请恕我弟弟们的无礼之举,他们也是爱父心切。”
姜诚毫不在意,还是笑着看着诸位大王。
朱元璋看的透彻,也是毫不在意别人说自己没文化,因为自己知道自己没文化。
朱元璋从来没有掩饰自己的身份,乞丐就是乞丐,和尚就是和尚,没文化就是没文化。
自建立大明以来,朝廷官员有建议朱元璋认朱熹为祖宗的,但是朱元璋不愿意。
因为自己就是一个贫民出身,祖上也是贫民,根本不是达官贵人。
也不掩饰身份低微,事实就是事实,掩盖不了的。
姜诚说自己没文化这一点,朱元璋还是承认的。
姜诚看着太子,又看着周王说道:“我讲课的时候,不要打扰我,打扰到了我,我就会生气,生气的话,我就会要钱……”
姜诚话还没说完,周王又掏出了一百贯的宝钞递了过来。
“先生,请继续讲。”
姜诚接过钱,叠好装进了怀里。
这下可以再建造了实验室了,嘿嘿嘿。
“好了,继续讲啊。”
“陛下尝到了宝钞的甜头,就加大了宝钞的发行量。”
“结果导致物价暴涨,才过了五年,五贯宝钞就相当于一贯铜钱的价值。”
“以前一石大米一贯宝钞就可以了,现在是五贯宝钞才能买一石大米。”
“你们说说老百姓生气不生气?”
众人都陷入了沉默。
“还有的老百姓,把省吃俭用的钱存起来,打算为孩子娶媳妇,凑嫁妆。”
“结果辛辛苦苦赚了五年的钱,竟然只值一年的辛苦,那四年白干了,搁谁身上谁不生气啊?”
“他就是指着朝廷破口大骂都是轻的。”
朱元璋听得脸臊得慌,没想到自己发行的宝钞这么害人。
自己对老百姓可是真关心啊,生怕老百姓们吃不饱穿不暖,还怕老百姓被当官的欺负。
制定了各种对官员不利的政策,把官员们吓得个个都是青天大老爷。
就差对着老百姓叫爹了。
这可是历史上最惨的当官时期了。
姜诚继续说道:“大明朝廷其实是在利用自己的信誉发行大量的宝钞,但是我们可以想象一下,老百姓用自己的钱兑换了宝钞,但宝钞却不值自己兑换的钱,这无形种就会极大的降低朝廷的信誉。”
“而且朝廷从来没有回收那些脏旧破烂的宝钞,陛下甚至还用这些宝钞给官员发俸禄。”
“官员们本来就穷了,竟然还用宝钞发俸禄,这是让官员们喝西北风吗?”
……
求大家的支持,写这类书很耗脑子,恳求大家给我鲜花和评价票,谢谢。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