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1章巢湖义军首领俞通海投奔,献上水军和上千战船,万事俱备!(1 / 1)
此刻,船舱里面坐着的朱英见状,便是起身出去了。
前面,他晕船受不了,便是去了船舱里面休息一会儿。
没办法的事情。
他第一次坐船。
而且,又是在波涛汹涌的长江江面上面。
但是,对于父亲朱元璋和将军们的那些对话可是听得清清楚楚。
他们之所以亲临采石前线,就是要攻打它。
打算先打采石,然后顺流而下太平。
继而,水陆大军合围集庆城,共同夹击集庆,企图迅速拿下集庆路。
这样一来,就可以一鼓作气拿下来集庆城,作为朱元璋稳固的大本营。
十个和州加起来也不如一个集庆路!
但是,父亲朱元璋这边儿压根没有水军,难以横渡长江,抵达对面元军采石阵地。
手上面的船只数量也有限,根本完成不了运送步军马军横渡长江的作战任务。
朱英便感觉有些不妙!
起身后,前去告诉他们实情。
理想不错,但是实际情况有些不利!
“父亲,此时不宜攻打采石,更不易攻打集庆路。”
“我们没有水军,运送将士们的船只也少得可怜!”
“所以,无法完成大军横渡长江的任务。”
朱元璋闻言,顿时晴天霹雳,身体姿势僵持成了原样。
汤和他们闻言,也是大吃一惊,震惊不已!
本来,他们都想好拿下来集庆路,论功行赏的场面!
结果,十一岁的朱英一语道破他们的窘境,原来他们没有水军,更加没有横渡长江的足够船只。
就他们那些儿船只,根本运送不了数万大军,不够塞牙缝呢?
所以,一个个震惊不已!
他们吃惊望着孩童模样的朱英,惊讶他的谋略和智慧。
他们说到底都是大老粗,虽然说是有勇有谋,但是和真正的卧龙凤雏比起来,连皮毛都算不上。
仅仅只是眼前这么一商议,就暴露出来了大问题。
随后,朱元璋也是缓缓清醒了过来,认清了实力的不足。
一时大战的情绪上头,没有控制住自己的决定。
好像攻打采石这件事,还要从长计议!
随后,朱元璋有些无奈的摇了摇头,望向了孩儿朱英。
不免好奇看了看,问道:“英儿,既然你看出来我们没有水军,又没有足够的船只渡江。”
“那么,你有没有良策呢?”
朱元璋身边其实没几个厉害的谋士。
唯一一个真正厉害的就是李善长。
但是,他现在潜伏在小人郭天叙身边,替自己观察他的一举一动,以后排的上大用场。
所以,他居然反问向自己的儿子朱英。
实际上,这也不是他第一次向朱英请教问题了。
朱英虽小,又不是真正的孩童,大人脑子,聪明的很!
于是,他立马想到了太平巢湖方面的水上义军。
说是水上义军,其实和强盗也差不多!
但是,父亲朱元璋正是用武之地,来者不拒。
随即,指点了一番儿。
“父亲,我听闻太平巢湖俩地时常有水上义军出没,他们手里面可是有不少的船只,没有好几百,也有上千!”
“所以,父亲可用金银招抚他们,用为己用!”
“一旦他们接受父亲的招降,横渡长江的船只就有了。”
“至于后面的事宜,就好办多了。”
朱英聪明的很。
虽然孩童模样,却是未卜先知。
一旦,用金银招降了有大量船只的义军,肯定能够横渡长江。
之后,拿下来采石等地也就易如反掌了。
“好!不愧是咱朱元璋的儿子。”
“英儿,倘若首战告捷,必算你一份大功劳。”
“这么好的招降计策,俺朱元璋怎么没有想到呢?”
“汤和徐达你们赶紧派人出去散播消息,就说和州有人需要大量的船只,越多越好,报酬非常丰富,不差金银!”
朱元璋一边儿盛赞孩儿朱英。
一边儿,命汤和他们赶紧派人联络附近的水上义军,获得大量的渡江船只。
他朱元璋现在金银多得是,就差渡江的船只。
一旦成功渡江占领了采石等地,集庆城就近在咫尺!
他朱元璋问鼎天下的时机就来了。
朱英自然作辑向他回礼。
汤和他们也是高兴得很。
随后,立马派人联络附近太平巢湖的水上义军,重金筹集渡江的船只们。
只要有了船只,成功护送步军马军渡江到对面。
就能够迅速拿下来采石等地。
集庆城也是指日可待!
结果,没到俩日时间。
果然有了大批水上义军过来投奔!
足足有上千船只。
领头的义军首领是俞通海,巢湖一带响当当的义军头目。
他打听到是朱元璋需要大量渡江船只,便猜想到他夺取集庆路的最终目标,欣然带着所有部下投诚。
于是,二人一拍即合。
朱元璋召集众将,很快制定了先攻采石,再破太平,最后攻下集庆路的军事作战计划。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