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第二十七章:宣读第三封信!【跪求数据!】(1 / 1)

加入书签

王旭的第三封家书缓缓打开。

李奶奶家,安静得好像时间停滞了一样。

7000万人的直播间,竟然零条弹幕!

远在海洋另一边的漂亮国、专家学者也同时收看节目。

大家都等待着王旭这场跨越时空的对话。

何老师开始响亮而有节奏的说。

“亲爱的父亲,母亲,妹妹。”

“过年好!”

“这是我过的第一个没有你们在身边的春节。”

“看着万家团圆,我特别想家。”

“想吃妈做的菜,想和爸贴春联,想和妹妹放烟火。”

“但想到万家灯火的幸福背后,是需要祖国的盾牌来保卫。”

“我只要一想到,他国的核潜艇潜伏在深海,对祖国虎视眈眈,随时发动攻击的时候。

“我就头皮发麻!”

“茫茫华夏海疆,此时得不到有力的保护。”

“我迈不开回家的脚步。”

“哪怕是天方夜谭,我都必须造出核潜艇!”

“祖国人民需要我,我就在哪里。”

“父母,母亲,过年了。”

“你们做了什么好吃的呢?”

“虽说儿子现在是祖国的核潜艇总设计师。”

“但我并没有要任何特权,和咱们老百姓一样,吃着窝窝头、野菜、白菜根搞科研。”

“对了,我每个月按照我的工资收入,托人给家里寄了点钱。”

“也许你们并不知道是我,但也没关系。”

“只要你们生活过得可以就行。”

“海岛的冬天特别冷,幸好我带了母亲织的围巾。”

“就是旭儿粗心大意没放好,曾弄丢过一次。幸好找回来了。”

“想向你们汇报一下我核潜艇的工作进展。”

“上次从核潜艇玩具得到初步启发后。

“团队的士气大受鼓舞。”

“因为我们学的都是基础理论,根本没见过真的核潜艇。”

“手上的资料,仅仅只有一张从国外报纸上翻拍下的核潜艇模糊照片,还有一个父亲给我的核潜艇玩具。”

“没有得到他人任何的帮助。”

“另外,旭儿带领的队伍也是拼凑出来的。”

“因为国内没有核动力专业。”

“所以我从相关专业选拔出30多个大学毕业生。”

“这些毕业生来自机械系、化学系、物理系、精仪系...”

“也许有人会嘲笑我们。”

“在这样的条件下,竟然想去造出一艘极其精密的顶级武器,怕不是在做白日梦?”

“但是,我想。”

“什么都准备好了,要我们做什么?”

“祖国的命令如山,时间不等人。”

“每一分一秒过去,华夏儿女都面临着危险。”

“旭儿只有拼了命的带着团队向前冲。”

“生活艰苦还是其次,核潜艇的研发需要计算庞大的数据。”

“几百号人仅有一台手摇计算机。”

“不像其他科学家有超级计算机进行科学研究。”

“我们为了尽快计算。”

“只能用最‘土’的设备来解决最尖端的科技难题。”

“这些‘土设备’就是拉计算尺!打算盘!”

“在这个过程中,一旦有一点数据对不上,所有的计算都要从头来过。”

“因为造核潜艇是个天文数字工作量的项目!”

“为了一个简单的数据,我们得用算盘或是手摇计算机打上几天几夜。”

“父亲,母亲,旭儿是核潜艇的总负责人。”

“我一定要保证同事们的生命安全。”

“因为数据哪怕算错一小步,核潜艇进入海里后,都会因压强而爆炸,命葬海底。”

“这种‘土’方法计算出来的数据很容易出问题,导致大家干工作不敢放开手脚。”

“但总不能因为害怕就缩手缩脚。”

“因此,同事们在计算的时候,我熬几个通宵再核算一遍,直至结果一致才能进行下一项数据。”

“其他人再无怨言,全心投入工作。”

“最后,旭儿必须告诉父亲,母亲一个好消息。”

“功夫不负有心人。”

“核潜艇的反应堆主机达到功率指标了!”

“意味着核潜艇的心脏跳动起来了!!!”

“我接下来打算建一个核潜艇陆地上的模拟环境实验基地。”

“过两天得和同事去找合适的地方。”

“希望核潜艇模拟实验成功,再向前迈进一步。”

“父亲,母亲,妹妹。”

“纸短情长。”

“我有好多话都想跟你们说。”

“过年了,同事们都在外面忙着做年夜饭。”

“虽然条件艰苦,但我们都把研究院当作家一样。”

“彼此互相鼓励打气。”

“旭儿为了研究核潜艇的核动力,已经五天五夜没合眼了。”

“下次再抽空给父亲,母亲,妹妹写信。”

“祝一年比一年好。”

“旭儿敬上!”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