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第三十五章:让龙科大震惊的邮件!【跪求数据!】(1 / 1)

加入书签

京都。

龙国科学院大学。

只见会议室内,一众头发花白的教授们,默契的围在一台小小的笔记本电脑之前。

坐在最前方的人叫伍建国,他是龙科院院士。

教授们戴着老花镜,伸长了脖子朝着小屏幕上的邮件看去。

“天才,天才的想法,天才的设计!”

龙科院院士伍建国不禁发出感叹!

随即,他对身边的助理说。

“以我的名义联络材料分院研究员,紧急开会!”

不一会。

大大小小几十名专家学者陆续落座。

龙科院从来没有为了一封邮件而聚集那么多神龙见首不见尾的专家教授。

他们在行业都赫赫有名,平时都是深扎在实验室里。

大家从胸口的衬衣口袋中取出老花镜,戴在眼睛上。

聚精会神的盯着会议桌前的那块大屏幕。

大屏幕之上,则清晰的出现一封署名为“王晖”的邮件。

伍建国的助理慢慢滑动鼠标。

密密麻麻的参考数据和公式,以及一些试验数据出现在大屏幕上。

龙科院院士伍建国激动的说。

“相信在座的各位也深知‘可控核聚变’对于人类文明进步的重要性。”

“它是作为当今解决能源问题的一大关键!”

“但是如今全球还不能做出可控核聚变,是被两个问题难住了。”

“一是材料问题。”

“可控核聚变要承受的是上亿度的高温,目前还没有发现能耐受如此高温的材料。”

“二是加热问题。”

“如何将发生装置,加热到足够让里面的氘核与氚核发生聚变反应,是另一大难点。

“但是这位叫‘王晖’的学者发来的邮件,让我震惊了!”

“他已经发现一种新的原子排列顺序,性质非常不活泼,已经能够承受近亿度的高温!”

台下的老教授激动的说。

“那岂不是代表新型材料问世?!”

“倘若邮件上的实验数据可行。”

“今年的华夏技术发明奖,定然属于这位叫‘王晖’的学者。”

龙科院院士伍建国,以他多年工作带来的学术敏感度。

让他意识到,这是一篇足以震动当今整个人类社会的学术邮件!

王晖?听到这个名字后。

负责滑动鼠标的小助理说。

“王晖好像是核潜艇之父王旭的儿子。”

龙科院资深教授白荣生说。

“虎父无犬子,王公在核潜艇领域造诣如此高深,想不到他的儿子也可能是一代翘楚。”

“不过,这都是我们的猜测罢了。”

“我们做学术的,讲求极度严谨。”

龙科院院士伍建国对小助理说。

“等会帮我查查王晖学者是哪位专家,我一定要拜访他。”

小助理把“联系王晖学者”记在了行程表上。

台下的老教授纷纷让小助理继续滑动邮件。

对于科研工作者来说,这些新发现简直是致命的诱惑。

要是非要用一句话来形容,那便是,

朝闻道,夕死可矣!

“小助理别滑太快!我还没看完呢!”

“老李,你这就不够意思了,这部分都反复看了十分钟了!”

“就是就是,我们还没看呢!”

“小助理,向下滑。”

“......”

小助理见状,感觉非常吃惊。

没想到一向古板严肃的专家教授们,此时竟然会为了一封邮件而争先恐后!

这一切的缘由,都是因为一封来自王晖的邮件!

而龙科院院士伍建国似乎没有听到教授的争吵。

他专心致志的浏览着每一个数据!甘之如饴!

...

而另一边,李奶奶家。

王晖接到了来自华夏博物馆的电话。

“王先生您好,我是华夏博物馆的馆长张汉新。”

“这次给您来电是想征求您的意见。”

王晖礼貌的回应道。

“张馆长请说。”

华夏博物馆馆长张汉新真诚的说道。

“祖国为了更好的纪念王公。”

“让祖国人民更近距离了解核潜艇之父。”

“所以我们想征集关于王公生前的手稿、算盘等物品。”

“还想重点收藏他亲笔写的十封信件。”

“不知您这边是否同意。”

王晖想了想回应道。

“可以是可以的。”

“只是我爸为人十分低调。”

“他都是那种默默做事不留名的人。”

“在祖国博物馆展示他的东西,他怕会不好意思吧。”

李奶奶让王晖把手机给她。

她开心的对着华夏博物馆馆长张汉新说。

“张馆长,您好,我是王旭的母亲。”

“旭儿的信我们才看到第3封,还有7封没看。”

“等我们读完他的信后,我让孙孙把信给你带过去。”

“这次我来替旭儿做主,让他大大方方的出现在同胞面前!”

华夏博物馆馆长张汉新开心说。

“太好了,谢谢你们配合我的工作。”

“我一定会做好这次关于王公的展览会。”

“让他不再做赫赫而无名的人!”

......

今天五更送上。

拜托读者大大帮作者投鲜花,投评价票,投月票。

万分感谢!!!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