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三章:青史留名,没送出去!(1 / 1)
“啊?还得等到天黑啊?”
朱棣骤显失落,巴不得立刻就能出宫。
“现在不行吗?二哥你不是想走就走,皇宫内外畅通无阻?”
“你能跟我比?”
朱樉没好气的白了他一眼,懒得再解释那么多:
“我要去给母后请安,你去不去?”
“啊?不去!二哥你去吧,帮我带声好!”
朱棣摇头像是拨浪鼓,旋即向后撤了两步。
毕竟马上就要走了,还是不见为好,等凯旋而归,立了战功,再去承认错误。
“那行,我走了,别送。”
朱樉径直离开四弟的住所。
老朱同志一系列的奇怪操作,让他不得不,去找马皇后探探虚实。
况且,今日早朝到底出了什么事,他目前还是一头雾水。
.....偌大的皇宫里面,没人能比马皇后更靠谱了!
很快,
朱樉轻车熟路的来到慈宁宫。
他毕恭毕敬的行至大礼,朗声道:
“儿臣拜见母后,母后万福金安!”
“快起来,快起来!”马皇后喜笑颜开,紧忙上前扶起儿子,不由得嗔怪道:
“娘跟你说了多少次,没外人在场的时候,不必拘泥于繁冗礼节。”
“是母后,儿臣记住了。”朱樉淡然一笑。
杀人不见血的深宫大院,唯独马皇后这里,才能让人体验到短暂的温馨。
没有阴谋,没有算计,没有利益,只有一位伟大的母亲,对孩子的无限包容与爱护。
马皇后屏退左右,拉着朱樉来到一旁坐好,语重心长的劝慰道:
“你爹没有难为你吧?”
“有事你得和娘说,别一个人逞能,你爹也不容易....就是那个臭脾气,估计一辈子改不掉了!”
“你呀,别埋怨他,再不济还有娘给你做主呢!
朱樉斟好一杯茶,恭敬的双手奉上。
“母后放心吧,父皇还是...比较通情达理,而且儿臣确实做得不够好,受罚是应该的。”
闻言,马皇后百般无奈,笑骂道:
“你呀你,就是嘴甜!勇于认错,坚决不改,说的就是你这个臭小子!”
“你不能光跟我低头服软,也要适当的给你爹一点面子!”
“你爹是一国之君,是咱大明的皇帝,要是儿子都看管不好,岂不是成了天下人的笑柄?”
朱樉犹豫了一下,道:
“儿臣不孝,让母后跟着费心了,儿臣以后....尽量不惹父皇生气。”
对马皇后,他是打心眼里的尊敬,至于其他人....就没有相同的待遇了。
“给我好好说话!”马皇后柳眉一横,故作不悦。
朱樉悻悻缩了下脖子,言不由衷的说道:
“儿子保证听娘的话,不再和爹作对!”
“这还差不多!”
马皇后这才心满意足的笑了,转而关心道:
“是不是饿了?娘去给你下碗面条,折腾一晚上,累坏了吧?”
朱樉刚欲摇头说不饿,奈何肚子不争气的“咕咕”叫了两声,闹了个大红脸。
马皇后莞尔一笑,旋即熟练的卷起袖管,起身直奔小厨房。
“娘....你别忙活了,儿子真不饿。”
毕竟他不是过来蹭饭的,正经事还没问呢。
“鸡蛋要溏心还是全熟?”
“溏心!”
不多时,
一碗热气腾腾的热汤面,摆在了朱樉面前,上面点缀着零星的葱花,以及两个晶莹剔透的溏心蛋。
“趁热吃,别剩下。”
马皇后擦干手上的水渍,宠溺的摸了摸儿子的脑袋瓜。
“谢谢娘!”
朱樉捡起筷子,作势不再装假客气,大快朵颐的开动了。
味道没什么特别之处,完全谈不上是惊艳,但却是母亲独有的味道。
一时间,嗦面的声音,回荡在大殿各处角落。
马皇后静静坐在旁边注视着,眉宇间溢满了浓浓的笑意。
三下五除二,朱樉结束战斗,又意犹未尽的喝了两口汤。
“嗝——!”他摸着微微鼓起的小腹,大呼过瘾。
“你这个孩子呀,叫你慢点吃,没人和你抢!”马皇后收拾好碗筷,不免唠叨起来。
朱樉斜靠在椅子上,大拍马屁:
“要怪就怪,娘的手艺太好了,一口接着一口,根本停不下来!”
“得了吧!就你小嘴甜,不过一碗破面条,能好到哪里去?”马皇后嘴上不饶人,心里却是美滋滋的。
朱樉两手一摊,若有所思:
“诶呀,娘你不懂!”
吃饱了喝足了,也该忙活正事了。
“娘,今日朝堂之上,出什么大事了吗?”他揣着明白装糊涂,小心翼翼的试探。
“你认为呢?”
正所谓,知子莫若母,朱樉抬抬屁股,马皇后便知道他要干嘛。
“这不是随便问问嘛,儿子怕爹和大哥没消气。”朱樉尴尬的挠挠头,索性不装了。
马皇后食指戳了戳他的眉心,笑道:“人小鬼大,心眼全让你长走了!”
“你大哥没那么小气,你爹应该也消气了,不然宫里早就鸡犬不宁了。”
一听这话,
朱樉登时不慌了,
与之前料想的如出一辙,算是虚惊一场。
“娘再给说说呗,大哥拿出东西之后,爹看了啥反应?”
他还是很好奇,老朱同志拿了精盐,怎么装逼的?
马皇后饶有兴致的打量着儿子,脸上笑意不减,吓唬他道:
“出宫一趟,回来长本事了呀,敢来套娘的话了?”
朱樉应对自如,义正言辞的说道:
“娘真冤枉儿子了,儿子哪敢呐?这不是关心一下政事嘛,省得爹总说我不务正业。”
马皇后看破不说破,陪着他继续往下演,直接将早朝的情形,原封不动的描述了一遍。
同时,选择性的略过了,关于徐妙云技惊四座的片段。
寻常宫女,初次登殿面圣,能把话说利索就算不错,怎可能像儿媳妇那样,落落大方,荣辱不惊?
若是知无不言,傻子也能看出来不对劲!
说至最后,
马皇后欣慰的点头认可,感叹道:
“咱家老二终于是长大了!”
“娘高兴!”
朱樉目瞪口呆,脑子嗡的一声。
他猛地倒抽一口凉气,当时就急了:
“不对啊,娘!”
“你别逗儿子啊!”
“精盐咋变成了....我搞出来的??”
“难道不是大哥的功劳吗??”
马皇后一脸的莫名其妙,不假思索的责备道:“说什么胡话呢?”
“你大哥是咱大明的储君,岂能贪图弟弟的功绩?你未免太小瞧你大哥了!”
说完。
朱樉不由自主的打了个哆嗦,脑海中似是联想到了些什么。
就在母子俩,都认为对方莫名其妙的时候,
皇宫另一隅。
东宫。
朱标从怀中掏出一条,参差不齐的宣纸,像是从某个地方撕下来的。
落目又看了一遍,不禁摇头失笑。
他呢喃自语:
“行吧,你的心意我领了,但泼天大功还是你的。”
转而将其置放在烛火上。
引燃。
逐渐变黑的小纸条上面写着:
【臣弟天性散漫,声誉不佳,担当不起青史留名,还望太子殿下承蒙不弃,将其制盐方法尽数收下,用以造福于民。】
【臣弟拜谢!】
...............
新书启航,招募船员,跪求各位彦祖们的支持!
跪求鲜花,评价,打赏!
这对作者菌,真的非常重要!
...............
↑返回顶部↑